自適應重新整理“重出江湖”
iPhone 13 釋出了,
因為螢幕自適應重新整理率的問題,
又開啟了“廣泛”爭論(吵架)。
當然每年 iPhone 更新功能都會是這個情況。
諸如安卓早就有了,早就玩爛的論調不絕於耳。
但是對於大眾消費品,
一個功能誰先有重要還是做的成熟體驗好重要呢?
3G、4G手機剛釋出的時候,
和今天的 5G 手機剛釋出時遇到同一個問題,訊號不穩續航差。
最先出3G、4G手機的品牌早就出局了。
新技術需要磨合期,磨合好了,大家受益。
磨合不好就聊勝於無。更糟糕的是帶來“負體驗”。
LTPO 個寂寞
我之前體驗過一會兒某旗艦,
機主說太費電了。
我看了一下是開著 5G 和 120hz。
是不是5G的影響,我不清楚。
但是恆定120hz肯定是吃電大戶。
在電池沒有巨大突破的情況下,
保持120hz 電池肯定吃不消,
於是有了ltpo技術,
就是根據螢幕內容自動變化重新整理率。
我一直以為這個技術已經被安卓旗艦們玩的透徹了。
結果前兩天看了“小白評測”的 iPhone 13系列雲評測,
影片中表示期待 iPhone 的自適應重新整理,
因為目前安卓的 ltpo,都 ltpo個寂寞。
iPhone 的自適應重新整理是否不同?
iPhone13pro的介紹,原文是:
“全新超視網膜 XDR 顯示屏支援 ProMotion 自適應重新整理率技術,重新整理頻率可在每秒 10 次到 120 次之間自由調整。螢幕會在你需要極端的圖形效能時,智慧地提高重新整理率;在對效能要求不高時,降低重新整理率以節省電量;甚至還會根據你在瀏覽時手指移動的速度,自然地適配重新整理率。這塊螢幕,將徹底重新整理你的體驗。”
判斷該用什麼幀率,如果是固定內容,其實就沒那麼麻煩。
因為內容無非就是靜態圖片,文字,影片,和遊戲。
檢測到什麼內容就給什麼幀率。
(但根據目前網上反映的情況,很多高刷手機就連這個都沒有最佳化好)
個人經驗,最影響體驗的其實是在螢幕上操控時的順滑程度,
以及幀率切換過度的平滑程度。
比如,靜止圖片對幀率沒要求,但是切換圖片就有要求。
所以相比判斷內容,更難的是“預判”操作。
透過分析蘋果“ProMotion 自適應重新整理率技術”影片和文字介紹,
蘋果也許是先檢測手指,按上去他就開始準備提高幀率。
由於手指操作是一個加速再減速的過程,
所以只要平滑過渡到高幀率就可以。
手指一停,可繼續保持短暫高刷,同時判斷內容。
如果內容不需要高刷,維持一會兒就降下來。
當然實際的執行不會像我說的這麼簡單。
蘋果肯定是要用更多的統計模型最佳化。
沒準還會透過神經網路引擎學習操作者的習慣。
個人認為蘋果的自適應高刷應該不會翻車,
畢竟之前的 iPad Pro 已經用了那麼久。
軟體層面,蘋果的控制力也更強。
期待第一批評測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