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一條知識的“舟”,也是一座能力的“橋”,更是一個心靈洗禮的“池”。
為了使學生能從乏味的框框中解脫出來,從枯燥的書本中解脫出來,教材編寫者除了在保留原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又編入了許多插畫,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記住知識要點,又能讓學生大腦在高速運轉的緊張狀態中得到一絲緩解和放鬆。
教材編寫者在編寫過程中,注入了大量精力,不斷改進創新,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能深刻了解書中人物事蹟以及影響力。
比如書中加入的歷史偉人和世界名人的插畫,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插畫上的人物形象看起來要麼不修邊幅,要麼威嚴莊重,難道就沒有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嗎?其實不然,之所以這樣,一是結合當下所發生的真實事件寫照,二是為了防止學生“犯花痴”。
為了防止學生“犯花痴”,教材編寫者到底有多努力?
說實話,有很多偉人在年輕時的顏值,足可以吊打現在的小鮮肉,因此在網上也有人說:為防學生“犯花痴”,教材編寫者可真是太拼了。為什麼會如此調侃呢?大家其實看到對比圖就懂了。
●中德混血王德民放在如今也是個小鮮肉
說到王德民院士,大家大概只能想起他在課本上一臉嚴肅的樣子,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這位院士的顏值也相當高。
王德民出生於1927年,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瑞士人。由於是中瑞混血,樣貌不同於一般孩子,他的眼眶深邃、鼻子高挺,高高的個子,立體的無官,在人群中異常突出。
然而王德民院士在科研上的成就遠高於他的顏值,他是我國頂尖的油氣田開發專家,在國際上甚至有一顆專門以王德民院士命名的“王德民星”,可見王老在其鑽研的領域所得的成就,是被全世界所公認的。
●普朗克並非天生的“爆炸頭”,對比圖還原名人的真實顏值
普朗克生於1858年,是德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立者之一,他獲得了19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在那個物理學如火上噴發式成長著的時候,普朗克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星。
20歲的普朗克稱得上是“側顏殺”,帶著金邊眼鏡,頭髮朝後梳的樣子,放到現在也沒有幾個人與之媲美。對比43歲時的“爆炸頭”,著實令人感嘆,學物理簡直太摧殘人了。
●與“全文背誦”掛鉤的魯迅先生,年輕時也是個清秀的小夥
說到魯迅先生,不少人的腦海中除了浮現出“全文背誦”四個字外,還有他那張看起來不苟言笑的配圖。
但魯迅先生在年輕時也是個眼神憂鬱的清秀小夥,不僅髮型和胡型都非常講究,穿的也是自己設計的衣服,頭髮也是一根根直立豎著的,頭頂更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鬍鬚—濃密極了。
●歷史書上的丘吉爾也能被讚一聲“氣質絕佳”
丘吉爾在歷史書上一般是個拄著柺杖,看起來有點“中年發福”還不好惹的形象。可拋開他的行為不談,年輕時的丘吉爾丰神俊朗,完美的倒三角身材,一身戎裝英姿颯爽,舉手投足間盡顯紳士風範。
他除了是英國首相、著名政治家之外,還做過戰績記者,更令人意外的是他還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還創作過500餘件畫作,肚子裡相當“有墨水”。
●卓別林也有“兩副面孔”
卓別林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默片時代的“代表人物”,其中最令人難忘的角色當數那個頭上頂著黑色禮帽、留著滑稽的小鬍子,拄著柺杖的經典流浪漢形象。
然而,年輕時的卓別林卻是一位標準的英國帥哥,擁有高挺的鼻樑和湛藍色的深邃眼眸,在白皙面板的襯托下,充滿“憂鬱小生”的氣息,就算是從現代來看,也是數一數二的帥哥。
教材是學生樹立三觀與知識構架的載體,素材的選擇格外重要
可能有人要問了,明明歷史上那些能留下姓名的人物長相不差,為什麼非要放他們中年時期的照片呢?大家又不會因此而荒廢學業?
其實是因為教材是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習知識的主要來源,雖然說教材中人物的插圖不夠精美,但教材尊重的是時代性與客觀性。
許多名人由於成名比較晚,在為人們所熟知的時候,就已經步入中老年,因此選擇成名後的照片,並無不妥反倒顯現了教材編輯的嚴謹性。
比起顏值,這些教材上的名人精神或許更值得學生們學習
有人說現在是個“看臉”的時代,但筆者想說,競爭同樣是時代的產物,同學們若是沒有過硬的本領,勢必難以立足社會。
因此作為學生在校園中還是要以學習為重,與其關注這些名人的“高顏值”,還不如積極瞭解這些名人的精神、努力參加社會實踐,不斷積累經驗,為以後的人生路夯實基礎為反而更加重要。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接受知識的途徑和內容可謂是五花八門,時刻衝擊著我們的視覺、聽覺。然而對於學生來說,書本才是知識的主要來源,承載了全部的能量供需,因此大家也要了解教材編寫者的這份良苦用心哦。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教材中的插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