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進藏
打卡金沙江大橋
2021年5月26日,晴
起個大早,收拾行裝,按照地圖指示,今天應該可以正式進入西藏地界了,所以心情不免有些激動——畢竟是不少人心之嚮往的地方啊。
為了趕路,沒吃早餐就出發了。告別了昨天的昌波鄉,心情愉悅地哼著小曲兒就出發了,難掩心中的喜悅,激動之情喜形於色,一路輕騎暢快玩。順著G215西行,竹茨公路沿著金沙江畔一路北上,道路隨著河道曲折向前,穿山過嶺,部分路段因修路,塵土飛揚,坑坑窪窪,還好摩托車可以順利通行。
就這樣道路,短短的70+公里,走了兩個小時。終於到達川藏分界點——金沙江大橋橋頭,自此,向左進藏,往右入川,兩個都是不錯的選擇,多少人在此駐足打卡,向著心中的方向進發。
打卡G318竹巴籠金沙江大橋
其實,關於這個金沙江大橋,也是有些故事不得不提的。
“318國道竹巴籠金沙江大橋”位於川藏公路分界線上,於2007年建成通車,全長270米。曾經也是著名的網紅打卡地,橋樑護欄上書寫著成千上萬的進藏人的名字。離它不遠其實還有一座老橋,新橋修好後,那座老橋就慢慢棄用了。這兩座金沙江大橋在進藏遊客的心中特別有名,因為很多人的進藏夢,就是從這座橋開始的——正如現在的我們。
318國道竹巴籠金沙江大橋是由四川進入西藏的交匯點,驢友們進藏前都會在此拍照(圖源網路)
但是,就是這樣一座在功能和情懷上極其重要的一座橋樑,卻因“人為失誤”而“被洪水沖毀了”!
2018年10月11日凌晨7時,金沙江流經的川藏交界地帶之一的江達縣波羅鄉波公村發生山體滑坡,形成“白格堰塞湖”。14日應急指揮部按照原定計劃對堰塞湖進行洩洪,卻因低估了湖水洩洪當量,未能提前做好應急措施,導致竹巴籠新老兩座金沙江大橋皆“被洪水沖毀”。是天災還是人禍?
連線川藏兩地的318國道中斷,形勢嚴峻,搶險救援、解救人民於水火的,一直都是武警戰士們!
接到任務後,武警某部第三支隊和四川路橋集團立即制定搶修方案,並與11月25日開始重建,經過12個晝夜連續奮戰,12月5日下午,國道318線上竹巴籠金沙江大橋鋼橋成功完成橋面板鋪裝,具備通車能力。這樣的速度、這樣的效率,只有中國軍人能夠做到!
過橋司乘人員紛紛豎起大拇指,“感謝中國速度、中國武警,扎西德勒”!
解放軍報記者部有詩讚曰,“爬冰臥雪傲風霜,晝夜鏖戰官兵忙;且看天塹通天路,一橋飛渡金沙江。”
當然, 我也不免俗氣地“到此一遊”紀念一下,心中的喜悅透過頭盔也是看得見的,小興奮,終於算是要進藏了。
金沙江大橋向左就進入西藏地界——芒康縣,芒康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昌都市的最東部,地處川、滇、藏三省區交匯處。芒康縣平均海拔4317米,橫斷山脈由北向南縱貫縣境。寧靜山脈是境內主要山脈,呈南北走向。主要山峰有達拉涅峰、達馬壓山、卡孜西卡衝山、達拉涅峰、旺秋佔堆山等。
向前就是西藏的各種神奇在召喚,在等待。為了應對後邊的挑戰,先填飽肚子吧,這才是正經事兒,哈哈。
於是乎,我們就在這個極富意義的位置暫時停靠,歇歇腳,煮碗麵吃。正在休息時,陸續有車友從此處經過,無不例外地停下來拍照,有的是從西藏出來的,有的是準備進去的,形形色色,車來車往——正應了那句話:318線上,從不孤單。
跟來來往往的車友打招呼、聊天,相互祝福和祝賀著,這是過來一對山東淄博的夫妻檔車友,兩人一輛車,重裝出行,車上行李大包小包、左綁右掛,整個車子武裝得鼓鼓囊囊體型碩大,看著真是替他們操心,這一車應該不算人應該也有五百斤了吧,要是不小心倒車了,扶起來挺不容易的。他們剛剛從理塘過來,跑得還挺快,畢竟排量不小,簡短聊過後分別, 祝你們安全順利了。
G318,此生必駕——我已駕
吃飽喝足,沿著憧憬多次的G318暢意而行,各種景緻令人忍不住停車欣賞、流連忘返、走走停停。行至拉烏山,海拔4376m,也許是太過興奮,我直接騎著車衝上了山頂,看著山頂平緩的草地、綿延的山脊線、隨風飄揚呼呼作響的經幡,哇,陶醉了,太美了!我忍不住停車,繞著掛滿經幡的石頭轉著,看著,傻笑著。
過了一會才發現自己有點兒喘,哈哈,或許是剛才太興奮個了,騎著車子衝上來,海拔一下子抬高了,一時沒有適應,導致現在呼吸加快,心臟砰砰砰地跳,都能感覺到跳動地頂到了胸腔。不過,喘幾下就沒事了,拍幾張照,騎車下去再拍照,繼續出發,趕緊去追上我的隊友。
前方的路,像是鉛筆勾勒出來的一樣,細細的、彎彎的、滑滑的。路邊隨處可見隨風飄揚的經幡(也叫風馬旗),藏族同胞用以祈福。一路走走停停,拍不完的美景,發不完的驚歎,不虛此行啊!
關於經幡,以下轉自知乎:
經幡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在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的藏族聚居區以及尼泊爾、錫金、不丹、克什米爾等鄰邦,人們隨處都能見到一串串、一叢叢、一片片以經咒影象木版印於布、麻紗、絲綢和土紙上的各色風幡。
經幡就其外在形式來講,大致歸納為三種:一種是印有佛陀教言和鳥獸圖案的藍白紅綠黃五色方塊布一塊緊接一塊地縫在長繩上,懸掛在兩個山頭之間,這種經幡常見於人煙稀少的高山上。
第二種經幡是一條三五米長的狹長布條,其顏色是單一的,或白或紅。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布條的一側縫接在一根粗長的經杆上,插立在庭院前,這種經幡多半見於工布林區地帶。
第三種經幡是五塊藍白紅綠黃色的星火無字幡條和一塊單色鑲邊的主幡方塊布,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和鳥獸圖案,這些幡條布分別系掛在柳樹枝杆上,成為經幡。
經幡之所以稱作經幡,是因為幡上都印有佛經,在信奉藏傳佛教的人們看來,隨風而舞的經幡飄動一下,就是誦經一次,在不停地向神傳達人的願望,祈 求神的庇佑。這樣,經幡便成為連線神與人的紐帶。風幡所在即意味著神靈所在,也意味著人們對神靈的祈求所在。風幡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
經幡作為福運升騰的象徵物每年都要換新。換新的日子不能隨意選擇,它是根據藏族歷算,選擇在藏曆新年初一過後某一個良辰吉日。這一天早上,全院的人都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在樓頂上,舉行一次隆重而歡樂的插經幡儀式,藏語裡這個儀式稱為“託隨”,意為祭神祈福儀式。
——這個儀式,我在這次旅行中多次看到,大家像是集會一樣聚集在懸掛經幡的地方,換上或者添上新的經幡,也把舊的經幡進行固定,然後圍坐在經幡旁聊天用餐。
經幡的各種顏色是固定的,不能隨便創新。其次每塊顏色的排列順序是嚴格規定的,不能有任何差錯。因為經幡的意義很明確,不是為了美化環境,而是祈求福運隆昌,消災滅殃。
經幹上端的枝條上有繁茂的星火條,它是由五種顏色不同的小幡條構成一組。一般一個經幡上,根據枝條多少來確定有兩組至三組星火條。這五塊幡條的 顏色排列及它們所象徵的意義是這樣的。最頂端為藍色幡條,它象徵藍天;藍色幡條下面是白色幡條,象徵白雲;白色幡條下面是紅色幡條,象徵火焰;紅色幡條下 面是綠色幡條象徵綠水;最下面的幡條是黃色,象徵黃土,或者大地。五種顏色的排列形式正是客觀大自然物質存在的立體排列形式,因此,象大自然中天地不容顛 倒一樣,這五種顏色也不容錯位。
五種顏色象徵自然界的五種現象,這種現象是生命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當自然界天平地 安、風調雨順的時候,人間便是太平祥和幸福康樂;當自然界出現災害的時候,人間災害重重、不得安寧。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上的人們對大自然的變化更為敏感。企盼人間太平幸福首先應該希望大自然無災無禍,於是用經幡上五種不同顏色的幡條來表示這種心理依託。
經幡藏語稱"隆達"。除了顏色的象徵意義外,還有文字和圖案主幡上密密麻麻的藏文字母和栩栩如生的鳥獸圖案。據傳經幡緣起藏族先民崇信自然的祭 祀山神的儀式。經幡上多印有經文咒語、佛像神馬等圖案,是西藏古老的本教文化、藏傳佛教的密宗文化,並吸收其他民族優秀文化交融發展的產物。
懸掛經幡是千百年來流傳於藏民族地區的一種宗教習俗,有著自身修行、利益眾生的功德。風每吹動一次經幡,就如同將上面的經文誦讀了一遍。上蒼諸佛保護一切製造和懸掛經幡的人們,哪裡有經幡,哪裡就有善良吉祥。
東達山,遙祝親友健康快樂
從拉烏山過來,一路興奮勁兒還沒消,就來到了傳說中的“生命禁區”——東達山,一年四季都有雪。東達山位於西藏左貢縣境內,山的一邊是奔騰的瀾滄江,山的另一邊是左貢。
重新測繪之前是川藏南線上海拔第二高度的埡口,埡口海拔標高5008米,根據最新測繪結果顯示,埡口海拔實際高度為5130米,成為川藏南線上海拔第一高度的埡口,夏季草坪青綠,犛牛成群,風光極為美麗。要注意高原反應,帶上抗高原反應的產品。
過了東達山路不再蜿蜒曲折,而是一條筆直的通向前方的大路,既緩且長,一眼看不到盡頭,這就是川藏線最長最纏綿的東達山了,武警部隊豎著的一塊藍色道路標誌牌上寫著:東達山。
到了東達山拍照點,不免興奮顯擺一下,“柳州車友小蓓”發來訊息,說她的姑媽(我見過,去年年會時去她家的大院子組織活動,姑媽很熱情,拉著我的手參觀她的家、院子、以及院子外的菜地,說東道西、家長裡短、回憶往昔說了很多話,哈哈。)一直想去西藏,卻一直未能如願,希望我可以幫她把她姑媽的姓名留在西藏。小問題,舉手之勞,安排,找塊平整的石頭,細心地用車鑰匙刻上姑媽的姓名,並附一句祝福的話,鄭重地擺放到山頂掛經幡的石頭旁邊。當然,也順道為我的親友們送上祝願,雖然我是無信仰主義者,不信仰這些那些的,不過,臨時拜一拜總沒壞處吧,哈哈。祝願認識我的人,健康開心每一天!
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汙染,東達山頂,這是誰吃泡麵丟的叉子,過來撿走!原諒我今晚看著圖片才注意到。
看到山腳好像有雪,就騎車進去,沒有路了,不過還好離山腳已經不遠,走近幾步,就是冰雪覆蓋的區域,因為風吹的緣故,雪面硬邦邦地,使勁踩才能踩出坑來。 可見這地方還是挺冷的,不過滿心歡喜,激動不已的我早已是熱血沸騰,精力旺盛到亢奮狀態了。隊友因為在山頂感覺高反嚴重,所以他們先行向前,下山去了,我又是一個人玩一會,緊追上去。
似乎每天都是這樣往復,哈哈。
烏雅卓熱的夜冷颼颼
從東達山下來,天色將晚,必須儘快找地方安頓下來才行,不然晚上不好過哦。兩個隊友在前方探路,找到了一個停車場,說有幾輛車在那裡過夜,計劃在那裡過夜了。定位地點為烏雅卓熱,看地圖屬於左貢縣旺達鎮烏雅村,海拔高度3870米,距離東達山埡口20km的路程,只是一路盤旋直下,下到定位所在地點,海拔高度下降了5130-3870=1260米!這個高差太過誇張啊!
還好,下到低處至少氣溫能高點兒。跟車友匯合後,天已黑了下來,停車場裡有幾輛自駕遊的車子,都是改了床車的,車內可以平鋪床鋪以供休息,這時他們都在準備晚飯。打個招呼,我們也開始找適合露營的地點。停車場在國道邊上,面朝道路,背靠一條小河,停車場有公共衛生間,不過是鎖著門的——應該是因為缺水缺電吧。有個涼亭,還有一處空房子,也搞不清楚是何用途,推門進去,裡面有張破舊的木床,牆上烏七八糟的,地面還不太髒。還有一間——絕對不要好奇了——哈哈,成了公共廁所!
看這情形,外面太冷,不適合過夜——我露營有個習慣:儘量避免露天。那就只能選擇這件破屋了,雖然它有點兒不太乾淨,不過,總比在外面被風吹著好吧。
所以那一夜,或許是因為累了,吃過飯,在小河裡洗漱一番——我竟然就這冰涼的河水擦洗了下身子,洗了腳,還洗了前天換下的衣服,
明明凍得直打哆嗦的。我們三人在那間破屋裡席地而睡,關起門窗來,儘管外面風聲呼嘯,裡面還是挺暖和的,睡得還不錯。第二天,我的衣服全都幹了,可想而知夜裡的風有多大!
所以,回答前面的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要露天露營?
在不熟悉的環境裡露營,除了地面,四周和頂上都是沒有防護的,其實不管是安全還是防風防雨,都不能讓我放心。所以,我一般都會選擇涼亭、屋簷、或者牆角,不管是防風防雨,還是出於安全考慮,至少暴露面少了,至少可以給自己一些安慰,這在我後面的獨自旅行過程中看到出來。
好了,今天就到此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