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的那場戰爭波及全世界,戰爭雙方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於大殺傷力武器,最終誕生了核武器這樣的怪物。但是撇開核武器不談,在常規武器領域,也是誕生了不少空前絕後的武器,例如:超級巨型火炮。
在一戰末期,巨型火炮可是號稱“戰爭之神”,摧城拔寨,無往不利。火力壓制在當時可是百試百靈,對方往往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抵消火力不足帶來的差距。
而在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更是在巨型火炮的基礎上,再研發出了一款超級巨型火炮,堪稱巨型火炮中的巨無霸,威力可以一炮摧毀一座堡壘,它就是古斯塔夫巨炮。
但巨大口徑在帶來巨大殺傷力的同時,也會帶來行動不便的弊端,作為極度依賴機動性的德國軍隊,為何要去研發這麼一款武器呢?
一、不走尋常路的火炮
在二戰之前,軍事界曾經陷入一個困境,那就是現代建築工業的發展遠遠快于軍工產業的發展,這就意味著無論火炮如何發展,始終不能摧毀對方精心構築的防禦工事。
即便是數十門火炮一起發射,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摧毀這些要塞。也就是說對方只要堅守城池,堅決不出戰,那麼我方就只能束手無策,被迫選擇耗時極長的圍困戰略,浪費掉寶貴的戰略契機。
而一旦選擇人力去攀爬城牆,在當時沒有出色防禦武器的情況下,這樣的進攻策略又將造成極大的傷亡,因此在這一背景下,大口徑火炮的研製就被提上了日程。
其實,大口徑火炮這種武器的研製並不困難,只有將炮孔的口徑增大,把炮管的鋼材質量再提高點就好,但是在一戰之前,這樣的火炮始終沒有派上大用場,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快速的將其投放到戰場上?
這個問題直到火車的出現,才得以解決。隨後,各國開始大規模研製這款火炮,其中更是以德國研製出來的最為著名,這便是我們今天所要說的古斯塔夫巨炮的前身。
二、德國的古斯塔夫巨炮
德國之所以能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差點稱霸全球,除了其精銳的部隊之外,還有一點便是德國發達的軍事工業。在德國境內,有一家軍火公司名叫克虜伯公司,自19世紀開始,就是全世界最為出色的軍火製造商。
在一戰時,為了攻破同盟國堅固的要塞,德國軍方向克虜伯公司定做了巨型火炮。接到這個單子之後,克虜伯也是費盡心思,在實地考察了多個要塞之後,製造出了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火炮,這款火炮的直徑達到了420毫米,炮身長達七米,重量高達120噸,可以將一噸重的炮彈發射到15公里之外。
這樣的射程,這樣的炮彈重量,即使不裝填火藥,光這麼一個大鐵球也能將城牆砸出個大窟窿來。在一戰期間,這款巨型火炮就發揮了巨大作用,原本久攻不下的要塞在這款武器的攻擊下猶如豆腐渣工程,曾經阻擋了德軍七天之久的弗萊龍碉堡在中了45發炮彈後,完全坍塌,其餘的堡壘也被德軍在極短的時間以內摧枯拉朽般的攻勢,全部攻破。
在德軍使用這款巨型火炮前,為了拔除這些要塞,付出了4萬多人的傷亡代價,還是沒能成功。但是這款巨型火炮加入戰場後,德軍不僅迅速取得成功,而且僅僅傷亡了數千人,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因此巨型火炮的用處被德軍銘記在心,從此被德國當成了攻城拔寨的無上利器。
雖然德軍使用巨型火炮在一戰時期取得巨大戰果,但是實際上,當時的那款火炮只是初級版本,並非最終的古斯塔夫巨炮。現在世人常說的古斯塔夫巨炮,僅僅是指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所研製出的超級巨型火炮。
在一戰結束之後,由於戰敗條約的限制,德國失去了研製巨型火炮的權力,現有的火炮也被全部銷燬,但是德國一直都沒有放棄重新實施武力擴張的機會,很快,納粹上臺,開始逐步恢復德軍實力,超級巨型火炮也成為了他的目標之一。
希特勒認為,一戰時期,德國沒有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在於沒有率先摧毀英法等國的防禦力量,迅速消滅掉西線的敵人,這導致了德軍最終被這些國家“消耗而亡”。
因此,為了重新翻盤,德軍必須要擁有無堅不摧的攻擊利器,曾經在戰場上取得巨大戰果的巨型火炮便成為了不二選擇。
但是,光憑一戰時期的那款巨型火炮是遠遠不夠戰勝現在的敵人的。因為法國已經在法德邊境構築了馬奇諾防線,並且在這一防線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沿線所有的堡壘都能防住那款巨型火炮。
因此,希特勒要求克虜伯公司全力研製一款新型火炮,其威力必須可以一炮打穿七米的牆壁。這一要求讓克虜伯公司犯難了,因為要想達到這一威力,意味著火炮的炮口直徑必須在700毫米以上,是之前那款巨型火炮的1.8倍。
這樣的巨大提升,也意味著研製難度無限加大,因此這款超級巨炮足足研製了7年。
最終,這款超級巨炮的口徑達到了800毫米,整個炮身長達43米,重量高達1300噸,可以將7噸重的炮彈投射到37公里開外,即使是一米厚的城牆,在34公里開外也只能被一炮擊穿。
為了紀念這一史無前例的巨型火炮出世,克虜伯公司以他們董事長的名字將其命名為古斯塔夫巨炮,從此之後,這款超級巨型火炮便聞名於世。
三、古斯塔夫最大也是最後的輝煌
在二戰期間,古斯塔夫巨炮取得最大戰果,便是摧毀了當時蘇聯賴以自豪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群。這一要塞群擁有12個要塞,要塞整體由300毫米的鋼包裹,其下還有三層永固工事,每層都是由4米厚的混泥土澆築而成。
不僅如此,這些要塞還擁有極強的火力,無數的暗堡和火力點隱藏其中,而全部彈藥更是存放在三十米深的地下。
這一要塞群如同天塹般阻擋著德軍的前進道路,在六個月時間裡,德軍集中了7個師的力量,出動了無數坦克都不能攻陷這裡。最終,德軍不得已出動了古斯塔夫這個巨無霸。在它的幫助下,德軍僅僅用了一個月,就摧毀了全部要塞,最終成功攻陷了這個要塞群,俘虜了近10萬蘇軍。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古斯塔夫這麼厲害,德軍為什麼不願意過多的動用?
首先,古斯塔夫的重量太重,1300噸的重量,意味著沒有任何一條鐵路和橋樑可以承受得住,如果古斯塔夫想要運往前線,必須要進行拆卸分解,到現場後才能進行組裝。這一耗時十分長,需要用上幾個月的時間。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這樣的缺點十分致命。
其次,古斯塔夫的造價十分貴,這麼巨型的火炮,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資源可以說必須要用天價來形容,因此,這款火炮從一開始,德軍便沒有製造很多,不超過一掌之數,更別提給前線部隊都配置上了。
最後,這個火炮的使用壽命十分短,由於所使用的炮彈的重量十分巨大,以當時的鋼鐵製造工藝,根本沒有沒有辦法制造出能夠完全承受住炮彈發射壓力的炮管。因此古斯塔夫巨炮最多隻能發射200發炮彈,甚至在40多發之後就會徹底失去準心,無法精確擊中目標。
此外,古斯塔夫巨炮在搭建過程中,因為耗時長,很容易遭受到襲擊,因此必須要求全程空軍守護,並且還要有大量計程車兵進行守護,以防止敵人偷襲,這樣的要求在戰場上難以實現。
因此,在塞瓦斯托波爾戰役之後,德軍將領便得出結論:這款武器根本就不實用,只能用在特種作戰中,因此在後期的戰爭中,古斯塔夫一直沒有機會再顯神威。特別是德國失去了制空權之後,這款武器更是被遺忘在角落中,從此未曾出現在戰場上。
在德國投降之後,本來有望重見天日的古斯塔夫也因為導彈的出現,被徹底淘汰。這款曾經讓世人驚豔的武器,最終成也巨型,敗也巨型,徹底被清除出了歷史的舞臺。而它的製造者納粹德國也被徹底擊敗,消失在了世界民族之林。
文/樂宇
參考資料:《火炮中的巨無霸》,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