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在餘額寶個人賬戶裡持有2.2億份的“榜一”大哥,讓餘額寶久違地再次出現在了熱搜話題的榜單上。
曾經,餘額寶曾讓數以億計的理財小白初嚐到了理財的甜頭,但放眼現在,大家對它的關注卻一落千丈,原因無他,它現在2%的收益率實在太低了。
這紅極一時的全民理財利器是因何淪落到今天這副局面的呢?其背後的天弘基金又是如何失去排名第一的寶座,成為如今這個“大而不強,業績一般”扶不起來的“阿斗”的呢?
鞠躬盡瘁
為天弘基金“鞠躬盡瘁”的餘額寶
2013年6月13日,天弘基金與支付寶合作推出餘額寶,打響了網際網路金融第一槍。螞蟻金服在支付寶後臺開設餘額寶介面,以其資金購買唯一一種基金產品——天弘餘額寶。
因其簡單的操作方式和略高於銀行存款利率的特性,餘額寶一經推出便吸引了大眾的視線。
不到半年的時間,僅截至2013年12月31日,客戶數便達到了4303萬人次,規模更是達到了1853億元,一躍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貨幣基金,風頭直逼四大銀行存款。而在此之前,天弘基金資金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小得可憐。
那時的餘額寶,像極了衝在最前方的先鋒軍,帶著身後的天弘基金披荊斬棘、勇攀高峰,其收益率也是在持續不斷地上漲著。
特別是在2014年1月2日,7日年化收益率更是達到了最高水平6.7630%,處於巔峰時期的餘額寶一年的收益甚至高達509億元,日均收益也有1.39億元。
換句話講,當時的理財者在餘額寶裡每存1萬元,每年便能得到676元的收益,每天的收益也有1.85元,遠遠高於銀行存款的收益,加上貨幣基金本身的低風險性,更是讓餘額寶在初次接觸投資理財的小白群體中打下了不錯的口碑。
接著,支付寶更是趁熱打鐵地與天弘基金進一步地加深了合作。
2013年10月,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出資11.8億元認購天弘基金2.623億元的註冊資本,以51%的持股比例一躍成為天弘基金的第一大股東。
背靠著支付寶這棵大樹,天弘基金的成長速度也是讓其他基金公司望塵莫及的,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資金規模更是直接突破了萬億大關,一舉成為中國公募歷史上首個規模破萬億的基金公司,並在2018年3月達到了1.689萬億元的歷史峰值。
不過可惜的是,餘額寶的鞠躬盡瘁,卻似乎並未能讓天弘基金實現想象中的那份繁榮。
風光不再
收益不斷下降 餘額寶“風光不再”
前不久所披露的天弘餘額寶基金三季報中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天弘餘額寶最新規模為7645.78億元,而相比於巔峰時期的1.689萬億元,其規模更是縮水了近55%。
如此情形令人唏噓不已,而這,早已不是天弘基金的首次規模下跌。
提到餘額寶規模縮減,原因其實也有很多,既與公司自身所做出的的內部選擇相關,也逃不開市場總體利率下降導致收益率降低等外部因素,諸如利率、費率、規模等影響,幾乎所有資產的收益率都在下滑,以餘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自然難以置身事外。
早在2018年5月起,支付寶和天弘方面便開始採取了一種“以退為進”的打法來應對市場變化,雙方選擇採用分流等方式降低天弘餘額寶的規模。
換而言之,支付寶不再只考慮天弘基金一家,而是面向整個基金行業開放。
不可避免的,天弘基金在餘額寶中的佔比規模也隨之一降再降,逐漸開始失去了說一不二的“霸權”地位。
如今的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也早已不復當年6%的峰值盛況,雖然依舊在一段較長的時間裡維持過3-4.5%的水平,卻依舊難掩下降的頹勢,特別是在疫情初期,其7日年化收益率更是一度跌破了2%,最低時更是僅有1.4%。
儘管之後的形勢有所好轉,卻也只是勉強維持在了2%左右。
同時,與餘額寶相似的競品也不在少數,支付寶也早已與超過300多家銀行、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達成了合作,為投資者提供超過6000種理財產品,其種類包括銀行存款、定期養老險、各類基金等等,涵蓋種類甚廣。
多種情景作用之下,投資者們也理所應當地不願意再將錢放如其中,某餘額寶使用者就曾這樣說道:
“我早就放棄餘額寶了,還不如把錢存銀行,反正收益也差不多,還沒有風險。”
兩相反覆地惡性迴圈下去,餘額寶的前景不可避免地開始呈現出一股頹勢,規模和利率雙雙下跌,其背後的天弘基金,現狀自然也算不上樂觀,不僅被易方達反超,沒能衛冕住公募基金第一的寶座,甚至都沒能阻止旗下明星基金經理的離職……
雖還遠談不上在處境中舉步維艱,卻也的確開始走起了下坡路,不復當年的輝煌。
權益基金
總規模很大 主動管理權益基金規模很寒磣
天弘餘額寶曾憑藉著低風險且便利的特性,成為不少理財小白的基金投資啟蒙,帶領著身後的天弘基金佔據著公募基金第一的寶座。
藉此“天時地利”的東風,天弘基金每年都能賺到鉅額利潤,為什麼沒能在投研上崛起,在業內贏得聲譽呢?
餘額寶不過是一隻貨幣基金,真正考驗一家基金公司實力的還是權益投資,剔除貨幣基金的規模排名才能真實地反映基金公司的實力。
在剔除貨幣基金後,天弘基金在2021年的資金管理規模達到2756億元,增幅超100%,“連續兩年實現翻倍增長”。
按說規模不小了,也跳出了前些年被業內人士笑話“權益投資只有幾十億元”的尷尬。
資料顯示,天弘基金2021年新增29只指數基金至52只,總規模突破810億,較前一年增長94%,可見其指數基金原來的規模只有幾十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也是支付寶銷售基金“大幹快上”的一年,天弘基金指數基金規模快速增長的背後,支付寶幫忙賣出多少?
遺憾的是,沒有查到相關公開資料。
螞蟻金服上市被叫停之後,危機並沒有解除,關於螞蟻金服和支付寶的各種爭議還在繼續。
那麼,依靠支付寶銷售超強銷售能力才有了巨大規模的天弘基金,能一直輝煌下去嗎?
其實,天弘基金“非貨幣基金規模大了不再尷尬”的背後,尷尬其實還在延續:增長的都是指數基金的管理規模,主動管理權益投資的規模依然不大。
基金買賣網的資料顯示,天弘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一共有59只,總規模只有213.47億元,7只股票型基金觀管理資產總規模59.72億元,加起來也不及市場上一隻明星基金的管理規模。
相關資料顯示,天弘基金旗下股票及混合型基金中,僅4只規模在10億元以上,規模最大的天弘安康頤享12個月持有A資產淨值不過29.25億元,其中還有兩隻成立時間尚不足半年。
相比同行業的其他老牌基金公司,也實在是有些不夠看。也正因為投研能力不夠強,天弘基金在業內並沒有被與規模一樣地位的尊重。
阿斗
股票投研能力不強 天弘基金為何成了扶不起來的阿斗?
除了債券投資在業內有一定的聲譽,與其他那些大型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經理雲集不同,天弘基金主動投資的業績很一般,沒有什麼明星基金經理。
“可能就因為天弘基金業績太一般,支付寶推薦別家基金也不敢推薦‘親兒子’天弘的產品。推薦天弘的指數基金,支付寶不怕出錯。”上海一位匿名基金業內人士說。
2021年各類權益基金收益排名前五十名,不管是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還是指數基金,天弘基金無一入選。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明星基金經理的離職也在進行中。
2021年6月23日,管理天弘文化新興產業過往業績優秀的原消費組組長田俊維離職;
9月15日,天弘旗下養老FOF基金經理劉冬成為年內第二位離職的基金經理;
而在此之前,肖志剛、錢文成等老牌基金經理,也相繼於2019年8月和2020年6月離職……
雖然公募基金行業的人員離職變動在市場上可以稱得上是司空見慣,但在近幾年全市場的權益類基金呈現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這些明星基金經理的相繼離去對於天弘的打擊也不可謂不大。
畢竟說到底,投資基金的本質就是投資基金經理,如此情形,怕是很難令投資者安心。
不可否認,曾在2013年橫空出世的餘額寶,憑藉其穩收益、易操作的特性,一度成為炙手可熱的國民理財神器,天弘基金理應更加快速崛起,而不是“大而不強,業績一般”。
業內人士調侃說,如此“鞠躬盡瘁”的餘額寶卻沒能帶領天弘基金走向更遠的未來,天弘基金雖然擴大了規模,但投研實力沒能跟上,著實是有些浪費了這份天時地利……成了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
誠然,如今雖不能過於武斷地做出“天弘基金難再延續輝煌”之類的判斷,但也不可否認,天弘基金的轉型怕是還會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