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是長安乘用車的高階產品序列,誕生時間雖不長,但在長安技術力量的作用下,每年都推出一款新車。2020年是UNI-T,2021年是UNI-K,如今到了2022年,2個月前曾亮相的UNI-V,將在1月10日開啟預售,並在第1季度上市。日前,我實地體驗了這款新車,得到的印象是:個性十足,效能更佳。
UNI的發音是“優尼”,它的前兩款車都是SUV。其中,UNI-K是中型SUV,UNI-T是緊湊型SUV。即將上市的UNI-V是轎車,屬於緊湊型。從此,這個“KTV家族”可謂陣容基本齊全,以不同車型、不同級別,滿足著不同需求。
所謂不同需求,指的是SUV與轎車的核心價值,並不相同,如何選擇,主要看個人需求。事實上,這兩種車型,伴隨著某些誤解,在我國曆經了一段交替受捧的過程。
最初,轎車最受歡迎,SUV主要是越野車,以硬朗和高油耗著稱,僅適合少數愛好者。
後來,城市型SUV增多,在保留越野車“雄偉”外觀的同時,舒適大幅提升,油耗逐年下降,因而後來居上,廣泛歡迎。
實際上,多數SUV與轎車同源,差異在於離地間隙和後部空間。有人看到SUV外形高大,便以為動力隨之增強,這是個誤解。同一廠家的SUV與轎車,動力是一樣的。在動力相同的情況下,轎車的表現——比如提速、過彎等,往往會勝過SUV。因為它的自重輕一些,重心低一些。
SUV由於重心高,彎速多少會受到一些影響。比如,轎車以80公里過彎,換成SUV就得略微慢點兒。我手頭有幾個國外同行的麋鹿測試記錄,雖然不是直接證據,但也能作為參考——奧迪A1是77公里,奧迪Q2是70公里;寶馬320是74公里,寶馬X3是71公里;賓士C220是73公里,賓士GLC是71公里。
也就是說,想像藤原拓海那樣在秋名山疾馳,起碼得是轎車。
上述所言,不是說轎車好、SUV不好。每種車型,都有屬於自己的核心價值,絕不能用二元思維——“好”或者“不好”進行評判。
如果,您買車是為了日常通勤,假日裡雖然也會自駕遊,但都是沿著柏油路,沒有“開疆拓土”之類的特殊愛好,轎車恐怕更合適。
在此基礎上,如果您又是一位00後,對駕駛很有興趣,願意享受操控帶來的快感,這輛UNI-V,幾乎就是為您量身打造的。
接下來,讓我們首先看看它的外觀。
UNI-V的長、寬、高分別為4680×1838×1430毫米,軸距2750毫米,屬於緊湊型轎車。昔日,軸距2.7米是緊湊型與中型的分水嶺,如今,這條分界線有所上升,比如,雷凌是2.7米,速騰是2.73米,思域接近2.74米。
車頭部分,依舊是UNI-K和UNI-T的風格——無邊框設計。下部的銀色飾條與兩側的進氣口、再加上底部的格柵,有種凌厲感,同時也有些未來感,令人不禁想起科幻電影裡的飛船。
前照燈的造型也顯得十分犀利,為前臉的動感加分不少。
車身側面,UNI-V採用溜背設計。與三廂車相比,這種造型顯得更有運動範兒;與兩廂車相比,這種設計能帶來更高的實用價值。可謂各取所長,非常完美。
與略顯修長的前蓋相比,後部比較短,顯得簡潔有力,頗具轎跑車的神韻。事實上,在汽車歷史上,幾乎所有以運動為主題的經典車型,基本上都是前長後短。
同樣是為了提升運動感,車門拉手設計成隱藏式,需要時,整體平行移出。比單側翹起的那種設計,用起來更加便利。
車尾部分,一如既往地進行了收縮,顯得非常流暢。尾翼、貫穿式尾燈、雙排氣口、運動風格的下護板,都是車尾的亮點之所在。
在這些亮點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尾翼。該尾翼為電動升降,或收起,或開啟,悉聽尊便,非常有趣。
根據廠家資料,尾翼開啟時,能提供25公斤的下壓力。我雖然不知道這個力是在多大的速度下產生,但我知道的是,它的象徵功能大於實際意義——對於追求個性化的人來說,這個象徵功能非常重要。有了它,整個感覺得以提升,心情也會隨之不同。
前部造型在UNI-K和UNI-T上早已熟悉,故對於車尾的新鮮感,顯得特備強烈。
尾燈部分有個與眾不同的地方——轉向燈在最下方,且很細小,與傳統認知大相徑庭。
前後的底部,均為碳纖貼面所構成的護板,造型非常運動。事實上,本文所拍車輛,均為UNI-V的普通版,該車還有個運動版,外觀上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環車一週的橙色飾條。
該車配備18英寸輪圈,輪胎是馬牌的MC6,這款花紋偏向運動,尤其在乾地情況下,有著很好的摩擦力,噪音與溼地制動的成績亦非常不錯。與CC6、UC6相比,操控效能更勝一籌。
看罷外觀,再看看它的內飾。
內飾全然找不到一點兒UNI-K或UNI-T的痕跡,完全是新設計。開啟車門之前,我以為會是偏向駕駛者的設計,因為以操控為主題的車輛,往往會這麼做。可實際上,它的基本結構為一字型,中控屏並未側置,唯有中間平臺的右側,有一條斜置的“邊牆”,裝飾線更是延伸到駕駛席,顯示出該車的主題。
前端的頂部為半軟材質,並配有裝飾性的縫線。腰線部分為亮面黑色材質,與出風口融為一體。再往下是皮質包裹,橙色縫線襯托出些許考究。
車內內飾板也是如此。腰線以上的皮革包裹,手感不錯。門拉手與兩旁的黑色飾條,聯為一體。
方向盤顯得很獨特,看到它的第一眼,我便立即想起了法系車。事實上,在隨後的駕駛中,同樣讓我不斷想起以操控見長的法系車。
方向盤為打孔皮包裹,手感很好。左右手的多功能按鍵,邏輯設定與我的習慣略有不同,需要重新適應一下。
內飾當中的儀表屏,造型頗為新穎——由3塊液晶屏組成,真夠長的。
中間部分為主屏,車門狀態、速度、轉速、擋位、燈光、里程等,均在此顯示。
主屏當中有一部分是多功能顯示區,用於設定、娛樂、導航等資訊的顯示。
主屏的介面,分為經典、運動、科技等主題。
主屏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小屏。其中左側小屏顯示時間與溫度。
右側小屏是水溫、燃油、空調等內容。也就是說,這個由3塊液晶屏組成的儀表屏,實際上已經把常見的儀表屏和中控屏內容,基本上都涵蓋了。
儘管如此,中控屏依舊存在。這個設計,我認為比UNI-T的雙聯屏更便於使用。當然,也不是說雙聯屏不好,後者如果能加個“屋簷”,就完美了。
據介紹,車機開機時間為4.7秒,如此迅速,為使用帶來便利。至於內容,自然不會落伍,時下各種比較“潮”的專案,它都有。
每次試駕,我都會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測試——衝著車機說一聲:“請播放天鵝湖”。以最近1年的經歷來看,有的車根本無法滿足我的要求,連一首曲子都找不到;有的車只能播放一首單曲;有的車不僅能播放各種版本的天鵝湖,還能把相近的曲目,逐一播放。相比之下,UNI-V在這方面的表現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屬中等水平。
屬於上等水平的地方在於,它的音響品質不錯,對得起“索尼10喇叭”這一配置。之前曾試駕過一款40萬元級的車,也是品牌音響,但音質不如UNI-V。
倒車影像包括2D和3D,並帶有標線。此外,該車不僅具備360度全景影像,還具備“透明底盤”。當設定到100%時,車身幾乎完全“消失”,只剩下4條輪胎,在複雜情況下,這個功能非常實用。
中控屏的下面,有2排控制鍵,主要用於控制空調。這些實體鍵我認為非常棒,一來位置清晰、手感明確,不像觸控式螢幕,需要緊盯著螢幕操作;二來當你需要時,抬手按一下,至多1秒鐘就能把問題解決。當然,如果不嫌麻煩,也可以用語音操作:小優、小優,請開空調。是不是特有科技感?就是得需要多花幾秒鐘時間。
中間平臺的檯面為啞光硬材質,與常見的亮面飾板相比,易於保持整潔。平臺前端,是手機無線充電的位置。隨後是擋把、操作鍵、杯座。
擋把造型與UNI-K、UNI-T完全不同。握感不錯,但P擋按鍵偏小,使用起來恐怕需要有個適應過程。
擋把後方是一組控制鍵,金屬光澤顯得十分耀眼。其中,駕駛模式操作旋鈕,特別醒目。為了單一功能就佔據如此之大的地方,或許是為了凸顯該車的運動主題。
中間平臺的末端,是中央扶手及中央儲物盒。平臺下方為鏤空,空間較大,並配有電源介面。
座椅部分,柔軟度適中,左右支撐、以及頭枕支撐的感覺比較好。
作為一輛專門面向年輕人的溜背式轎車,試駕之前,我對後部空間沒抱任何希望,尤其是頭部空間。不過,掏出尺子量了量,才發現空間還可以。比如,椅面至車頂為920毫米,超過了UNI-T的910毫米;再比如,後排寬1375毫米,椅面進深490毫米,車內縱向長度高達1.93米,故後排擁有很不錯的伸腿空間。此外,中間位置地板有凸起,但凸起高度僅為60毫米,對第5人的乘坐並未構成太大影響。
後排座椅可以分段摺疊,摺疊之後,最大長度1.93米,這個成績超過了UNI-T的1.77米,但地板未能像UNI-T那樣平整。
單看行李廂,進深1050毫米,最小寬度1000毫米,最大高度710毫米,遮擋板以下高度475毫米。
行李廂地板下面,是小尺寸備胎和換胎用具、拖車鉤。
最後,看看它的動力。
開啟機倉蓋看到,內鋪氈墊,支桿為手動。這款車的動力為1.5T,匹配7速自動變速器(溼式雙離合)。廠家說下一步還會推出2.0T的車型,那就更牛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臺1.5T的發動機,就已經挺牛——最大淨功率133千瓦,最大允許總質量1775千克,以此得知,它的比功率為0.075千瓦/千克。這是個很棒的成績——同樣以運動為主題的掀背式轎車影豹,動力也是1.5T,但比功率是0.070千瓦/千克。
發動機的扭矩也很強,是300牛米,開著它,有種遊刃有餘之感。把這個成語用在這兒,絕不是形容詞,而是源於切身感受。
此次體驗位於重慶,其中很長的一段,是北郊群山裡的一條小路。上升較快、道路狹窄、彎道眾多,這種路況對於動力、方向、懸架都是很好考驗。在接連不斷的過彎中,我認為它的懸架支撐與油門響應,處理得非常好。
首先是懸架的調校,略微偏硬,因而能夠得到很好的支撐,以高速過窄彎時,很有信心;但又不是那種單純的硬,從而使後排乘客的舒適感也挺不錯。尤其是過減速墩時,沒有出現多餘的振動。我曾在過減速墩時故意動輪,車身依舊很穩,有種很強的貼地感。
其次是油門的反應,每次在彎心提速,它的表現都令我很滿意,彷彿來到秋名山,要與藤原拓海一決雌雄。事實上,我本人對小排量增壓機並不是很感興趣,但長安的這一代藍鯨,在動力輸出方面確實做得很好。之前在賽道上體驗UNI-T時,就有過不錯的印象,這次換成轎車,優勢更為明顯。總之,提速乾脆利索,是它的特點之一,我沒有察覺出拖泥帶水的跡象。
在中控屏下方,有個醒目的橙色按鍵——賽道模式。按下它,尾翼升起,中控屏與儀表屏都會進入一個專屬介面,壓力、G值、扭矩等,都會有所顯示,至於油門響應,自然也會隨之變得更加敏捷。此時踩下油門,車子會變得非常“輕快”;如果踩地板油,您恐怕會想起一個形容詞——“脫韁烈馬”。
但是,我不僅在市區,即使出市區上了高速公路,我一直用的是經濟模式。因為我發現,這個模式已經足夠了——每次綠燈亮起,用我本人日常駕駛的方式踩下油門,它便能很輕快地率先衝出,把鄰車道里的車,甩下好遠。
換成標準模式和運動模式,會感覺腳下更有勁兒,唯一的擔心是別超速。至於UNI家族非常出名的彈射起步,限於路況,未能體驗。
在駕駛輔助方面,該車的內容也比較全面,除了自適應巡航,還有變更車道等輔助功能,對於駕駛技術欠佳者,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對我而言,在各種設定中,轉向助力的模式自選,挺有意義。
此次體驗位於重慶,晚上在駐地周圍閒逛,發現這是一座很時尚的城市,滿街靚女帥哥,密度真高。當我開著同樣很拉風的UNI-V,行駛在朝天門、較場口、小什字,在眾多矚目中忽然想到,一款車是否暢銷,關鍵因素首先在於外觀,起碼對於年輕人來說,只要個性足夠強,肯定就會受到追捧。
UNI-V不僅在外觀方面充滿個性,效能也頗為強悍。據廠家後臺資料統計,UNI-T的駕駛者非常喜歡急加速,佔比高達60%,而UNI-V在這方面更佔優勢。00後今年即將告別校園,在步入社會時,能來這麼一輛個性與效能都挺不錯的車,實在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