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曾漢中 感悟乒乓
在業餘界,直拍選手佔據大半壁江山,這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性使然。推擋,則是這個東方人握拍姿勢中反手的基本技術和特色技術,為中國式的近臺快攻立下了汗馬功勞。一個王皓的出現,完全攪亂了直拍反手技術的格局,讓國人一向引以為傲的推擋技術迅速走向式微。推擋不是當今的潮流,直拍反打才是時髦。直拍的初學者在練正手弧圈的同時,反手為主的一定是反拍橫拉,推擋倒成為退居二線的輔助技術了,真讓人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感慨。不過,世事有反潮流一說。在新潮成為常態之後,落伍的東西因為物稀為貴,經過改良又可能成為另一種新潮。一個詹健的橫板正膠,把多少反膠打得人仰馬翻;一個李佼的推擋,又讓多少兩面弧圈選手俯首稱臣。花開花謝,潮漲潮落,很多事從來沒有定數的。
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想為推擋美言幾句。征戰乒乓沙場多年,能有一些成績榮譽,很大程度上就是仰仗這門利器的。在哪座山上唱哪座山的歌,給它唱唱讚歌也算是個回報吧。
推擋的技術特點。不管以前、現在或者將來,推擋都應當是直拍選手必須練好的一項技術。當前,橫拍技術已在乒壇高手中佔據主流地位,一般情況下推擋好的直拍選手尚且很難與之匹敵,而推擋技術不過關的就更難以招架了。所以,既然選擇打直拍,就必須練好推擋,這是毫無疑義的。推擋最大的特點是實用。相對於正手弧圈球技術,推擋的技術算是簡單易學的。它一般在
來球上升期和高點期回擊球,帶有借力,所以球速快,省力。它主要靠小臂、手腕向前發力,動作小,隱蔽性強,特別適合控制落點,調動對方。打球時,我們的執拍手總是自然放在腰腹前的位置,推擋時擺動範圍很小,擺距短,擺速就快,還原也快,來回球的銜接顯得快捷順暢,因為動作小,穩定性也比較好。調整推擋的力度,可以形成加力推和減力推,前者具有相當的攻擊力,後者可以突然改變球的節奏,讓對方借不上力,都很有威脅。調整球拍的板形,稍向後仰,可以推下旋球;稍向前傾,可以防住弧圈球。以推擋為基礎,還可以衍生出擠、彈、挑、切等技術,實戰中都很實用。特別是對付一般業餘選手,他們的步伐、連續攻及殺傷力不會太強,推擋的快速靈活、攻守兼備的特點正好可以得到發揮。據我觀察,一些球友之所以練不好推擋,迎前意識不夠是關鍵。他們不是在來球的上升期高點期而是在下降期才觸球,因而借不上力,打不出速度,難以形成威脅,推擋也不像推擋了。所以,改變自己習慣的節奏,把握準確的觸球時機非常重要。
我的推擋應用心得。我沒有接受過乒乓球技術的專門訓練,完全是打野球出身,技術、動作之不規範可想而知。唯獨推擋技術差強人意,有點一枝獨秀的味道。與科班出身的球友對推起來,不敢說佔上風,一般也不會太落下風。自己也覺得奇怪,思來想去,大概跟小時候聽到並記住的一句話有關。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北京26屆世乒賽上,中國隊史無前例奪得男子團體和男女單打冠軍,全國掀起乒乓球熱。偏遠的廈門小城也不例外,好多男孩書包裡都揣著把光板球拍,因陋就簡因地制宜,把課桌、飯桌、門板當作球檯,打得熱火朝天。不知是哪位老師或大同學說了,打乒乓球練好推擋很重要。就這句話,讓我懂得並牢牢記住推擋的重要性,雖然沒有接受正規訓練,但打球時就有意識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加上它本身易學、易上手,
能在實戰中佔得便宜,自然越發得到重視和提高。我在使用推擋時,感受到諸多好處,有些還歪打正著有所“創新”:一是進入狀態快。正手攻球、拉球經常是練了半天還找不到感覺,推擋基本不用練就能馬上進入狀態,且發揮穩定。正式比賽前練球時間很短,這點特別具有實戰意義。二是節奏快,給對方以壓迫感。我的接發球以推擋為主,常常在來球觸桌彈起後馬上快推、加力推,球的弧線平,速度快,對方想進攻往往很難打出來。有位體院畢業的朋友因此經常找我練球,希望能破解我這接發球難以發起進攻的打法,每次都殺得很膠著。業界有“水平低的怕轉,水平高的怕快”一說,推擋就是加快速度節奏的有效辦法,自己還不用花太多力氣。為了壓制對方的進攻,我常常使用壓左調右戰術,堅持用推擋壓對方反手,不讓他側身攻,找合適機會再猛推其右路,即便不能直接得分,也讓他打不出有效進攻。進攻型選手打不上進攻,往往會亂了分寸,心情壓抑窩火。他的情緒受到干擾,我的球就好打了。
三是能推下旋來球,也能推出下旋球。推下旋球是推擋技術中的一種,學也不難,基本功稍好的人透過調整板形,一般能把下旋來球推過去。與眾不同的是,我的推擋比較“怪異”(球友語),推過去的球還往往帶有下旋,對方反推就下網。說實話,這不是我刻意練出來的本事,完全是歪打正著。我握拍的姿勢很不規範,三個指頭平行張開頂住底板,推擋時由於手腕被扣住,有時來不及向上翻轉,觸球在中下部,推過去就成了下旋球。就這個“野招”,讓不少球友摸不著頭腦,白白丟分。四是攻防兼備。一般人都認為對方反手是相對薄弱的,所以兩個右手執拍的選手往往形成打對角球,推擋好的就有優勢了,攻防皆宜。比如對方猛衝反手斜線,你只要站好位置,調整好板形,準確把握觸球時機,很爆的球也能輕鬆防住。有時手腕再使點勁,那球就閃電般的過去了,對方揮出的手臂還沒收回呢。——給他心理上產生的不自信和畏懼感,遠遠超過所得的這一分。一般力量的弧圈球當然更不用說了。推擋的攻擊力,的確沒有正手拉衝扣殺那樣厲害,但我用兇狠的加力推,也多少彌補了反手位進攻能力的不足。只要練到家,它還可以透過藉助對方的力量,使自己獲得很快的速度,這叫以其人之“力”還治其人之身。有時站在正手位時,還可以逆推對方正手位(雙方都右手執拍為例),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五是無師自通出怪招。業餘選手單兵作戰,碰上難題就得自己想辦法解決,方法往往不拘常規,恣意發揮,常有奇特的自創怪招。比如對方搓或碰過來的反手位球,球速比較慢,既飄又軟,略帶下旋,借不上力,很不好處理。我摸索出一招,在來球高點期反手半推半挑,把球送到對方反手位,對方如推擋,十有八九要下網,搓球又會冒高,和上述的推出下旋球有點相似。不僅解決了自己的難題,也把“球”踢回給對方。這種球使用率不高,一旦用上了,一般對手大都不懂得如何正確應對。我稱之為“推挑”。與它相近的還有“推彈”,即在來球的下降初期連推帶彈,速度略快一點,對方處理不當,也容易下網或冒高。有的球友始終找不到正確的應對方法,一看到我抬手就緊張得不得了。總之,推擋讓我受益多多。自己估算,我在場上使用最多的技術就是推擋,得分最多的也是推擋,直接得分能佔到三分之一左右,間接得分就更高了。當然,推擋也有它明顯的不足,就是殺傷力不大,總體威脅不夠。推擋主要是初速快,後期因為沒有旋轉而顯得後勁不足,雖然有很強的防守能力,但對付高質量的弧圈球總還處於下風,對高手難以造成較大威脅。所以,反手一直是直拍選手先天的軟肋。對我來說,它還帶來兩個不足。首先是接發球習慣用推擋接,固然有一定攻擊性,但失誤率也高。原因是上升期迎球,判斷時間短,看不清旋轉,比較容易吃發球。如果等到下降期再搓一板,失誤率會低一點,但回球速度慢,又怕受攻。因而接發球是以穩健為主,還是寧願吃發球也不讓對方攻起來,一直很糾結。其次是患上推擋依賴症。原先推擋比較弱的時候,正手扣殺還是比較重視的,半高球不用說了,下旋球也能扣過去,即把球拍插入來球的底部,瞬間突然翻腕發力,球就以很快很低的弧線殺過去,打中了基本上就得分(當然失誤率也比較高)。隨著推擋技術和得分比例的提高,不知不覺弱化了正手攻球的意識,老是想著靠推擋這樣比較省力穩定的付出,就能“屈人之兵”。除非很好的機會球,否則一些該搶的球也不攻了,貽誤了戰機。
從實際出發練精反手技術。
直拍橫打是近些年來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比較好地解決了直拍反手攻擊力弱的弊端,以王皓為標誌,已經達到了能和橫拍相抗衡的世界頂尖水平,成為今後直拍選手發展的趨勢。受球星的影響,業餘界很快流行起來。不少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也打得有模有樣。但說實話,只是時髦而已,實戰效果差強人意。由於實戰中球的速度、落點、節奏的變化複雜,許多人還不敢用,敢用的,一般威脅也不大。這種技術主要靠手腕小臂發力,以業餘選手的能力來說,力量旋轉有限,落點主要集中在球檯中間及左側位置,推擋好的選手不會很難接。我遇到過好幾位直拍橫打比較出色的球友,有的速度快,有的旋轉強,有的帶側拐,只要稍作適應,用推擋一般能防得住。直拍橫打無疑是今後發展方向,但它取代不了推擋,尤其在業餘選手中。依我之見,兩者應當相容並存,各有分工,互為補充,直拍橫打側重於進攻,旋轉速度並重,推擋側重於相持過渡和防守,以借力打速度為主,二者各司其職,反手位的攻防會更加均衡穩固。初學者開始學球時,可以從穩健易學的推擋入手,有一定基礎後再練直拍橫打,這樣基本功就更加紮實牢靠。對兩項技術都基本掌握的業餘選手來說,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明確反手位以哪項技術為主,哪項技術為輔——譬如馬琳,很明顯是以推擋為主,直拍橫打為輔——然後下決心練精為主的技術(兩項都精通當然更好)。最糟的結果就是兩樣都會,都不精,反手位的弱點就會變得很突出。從大部分業餘愛好者的實際條件出發,練精推擋無疑是最佳選擇。
從另一個角度說,在當前推擋技術日漸式微的背景下,如果能真正練好練精推擋技術,也完全可以在乒乓球好手中覓得一席之地。最近看了前山東省隊隊員、現荷蘭國手李佼的幾場球,感到她的推擋技術實在了得,簡直出神入化,把直拍的優勢和魅力演繹得淋漓盡致。反手位的防守相持與世界超一流選手的兩面弧圈相抗衡,不僅不怎麼落下風,還有好幾個借力推大斜線的球讓人拍案叫絕。所以,推擋本身不是一項落後技術,只是沒有那麼先進而已,關鍵還在選手對它的掌握程度。
直拍橫打的技術出現後,走向沒落的還有反手攻。當年莊則棟的反手攻曾經傾倒多少人,我小時候喜歡上乒乓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深受他那反手攻瀟灑英姿的吸引,感覺太迷人。現如今,賽場上已經基本不見蹤影了。對此我倒不覺得有什麼復興的需要。和推擋相比,反手攻動作幅度大,技術要領不容易掌握,殺傷力比不上直拍橫打,也不比推擋強多少。綜合考慮,還是推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