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到底是什麼?世人的理解,多有不同——這跟體育本身具有的多重元素和多重意義有關,也跟從事體育和欣賞體育者的不同理解有關。
比如,剛剛上任國足主帥不久的“段子手”級教練——李霄鵬,他在1月11日《足球之夜》的採訪中,又一次提出了“國足像兒子”之說:
“在中國體育大家庭中裡面,我想中國男足應該是特殊的一支隊伍,像個兒子一樣,可能不太爭氣,有時還會添點麻煩,但所有中國男足的隊員和教練還是比較努力,想把這個事情做好。鞭策或者是指責,這都沒有問題。”
“但是現在來說(希望)對我,特別是對隊員多一些理解。因為如果你想讓一個戰士去徹底發揮自己的水平的話,必須讓他有一個輕鬆的心態,而不是揹著很大的包袱去戰鬥”。
把“中國足球或國足比成兒子”,並不是李霄鵬之首創,被李霄鵬取代的前國足主帥李鐵,也在12強賽期間說過:
“中國足球就像大家的兒子,需要家長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援。當然這個孩子有時候考得不好,有時候淘氣,但他還是你的兒子,不能說考得不好就不要了。”
當然,李霄鵬的表達方式,顯然要比李鐵更能被人理解和接受——李鐵的意思是“兒子考不好你不能不要了,要鼓勵”,就是國足踢得好與壞,成績無論如何,可“當爹的(球迷)們仍要接受”,只能接受(少點或不要批評)。
而李霄鵬的意思則是:“這個兒子會不爭氣,會添麻煩;鞭策或者是指責,都沒有問題”——這樣的低姿態,就會讓“家長們”更能理解你們的“兒子”吧?
且李霄鵬的真正意圖是:“希望能對這個表現不好的兒子”予以理解,這顯然才是他放出“國足是兒子說”的真正目的——取得相互理解,才是李霄鵬的國足更好前行所想要的環境!
如此來看,最起碼說,李霄鵬在語言表達和認知的情商上,還是要高出李鐵一個維度了!
這其中,同為“國足是兒子”之說法,為何李霄鵬的表達,更能容易令人接受呢?
這與這位曾發出過“摸魚說”等好玩段子的山東大漢所稱的“這個兒子不爭氣、會添麻煩”等娛樂化幽默化之表達有關。
將嚴肅化的東西輕鬆化、娛樂化,也是一種表達和溝通的功夫,更是體育意義中的另一面:所謂體育,不僅承載著爭勝的情懷、拼搏的精神,其實,也同樣有著娛樂大眾的豐富元素與能量!
在這裡,不禁讓人想到同一天,在網路上出現的另一件事:
被稱為“中國籃壇”第一網紅的郭艾倫,因多年來被球迷稱作“大侄子”而惱怒,並反罵球迷“再叫我大侄子,我就罵你們是大孫子龜兒子”的粗口來。
郭艾倫稱:“別一天大侄子大侄子的。不管是網上還是現實中,誰是你們的大侄子?都叫誰呢?你們多大歲數、什麼級別人物?一天天沒完沒了的,老師沒教過你們怎麼尊重別人? ”
郭艾倫接著還稱:“我不是第一次說我不喜歡這個稱呼,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但是還是一直在叫。我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我本來就生氣了,所以也沒必要開玩笑地說出來”。
“我打得不好,可以給我起一些侮辱我的外號,沒有問題,但是這個稱呼跟我打籃球好壞有什麼關係?我怎麼就成為這些人的侄子了?比我小的人也這麼叫我,所以,我今天一定要正式說出我的想法,就是不喜歡。”
在評論區裡,郭艾倫更是如此寫道:“再叫我就直接叫你大孫子龜兒子,看看誰願意聽”;“要是我的長輩這麼叫就算了,誰特麼都這麼叫這麼多年,真的噁心夠了”。
實事求是地說,在現實生活中,或是網路上,被人喊作“大侄子”這樣的晚輩稱呼,任何人都會有所不爽,甚至會對罵過去吧?——只從倫理角度看,人們完全能理解郭艾倫的反應與反擊。
但是,如果從東北人最擅長的娛樂角度看,其實郭艾倫的反應就有點過了——這說明這位得益於“網紅”卻並非真正理解“娛樂精神”的球員不明白:被嘲與自嘲的娛樂性,本就是娛樂精神中的重要元素,這同樣包括日益市場化的體育。
“大侄子”的外號,來自於當年郭艾倫自稱的“老叔”郭士強——人們從此叫開了,說明這個“外號或稱謂”,本身並沒有佔便宜的侮辱性,只是一種符號與娛樂而已。
這就像不少球迷稱巴薩守門員特爾斯特根為“特爹”一樣;你以為很多甚至比“特爹”年齡還大的巴薩球迷,如此喊,就真是自認低了一個輩分嗎?——只不過是一種玩笑而已,娛樂一下罷了。
當然,如果郭艾倫本人臉皮薄、自尊心強,就是不愛聽不接受,當然可以反對這種叫法,但是,球迷如此喊,還真不算違法違規,甚至跟有背道德都沾不上邊,郭艾倫因此告上法庭也都沒用吧?
因此說,郭艾倫雖是具體之個體,對“大侄子”的稱號過度敏感,並不能像李霄鵬李鐵那樣主動將抽象的中國足球當作“兒子”,但是,郭艾倫也不必反罵過去,將喊其“大侄子”的人,都罵成“大孫子龜兒子”吧?——那麼,郭艾倫你說,是讓球迷喊你“郭1分”更受用、更好聽嗎?
其實,體育人或體育,都不妨多點娛樂精神吧!——郭艾倫們其實從體育的商業化、娛樂化中,已經開始獲利頗豐了,現在卻對娛樂化的體育反咬一口,最終,不過是弄得自己一嘴毛罷了:多點娛樂精神的體育和體育人,顯然能活得更好、更開心些呢!【原創評論: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