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起眼的小山裡,竟然藏著一個驚天的秘密。想要開山鑿石的村民們,在挖到一半的時候,竟然挖出了一個大洞,當時就有膽大的村民鑽進去了,但是 沒想到在不遠處竟然有一個小石屋,並且結構非常完整,四四方方的形狀,但是還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是,它後面還連線了一條甬道,而且延伸到了山體腹中,只不過裡面太黑了,那個膽大的村民,也不敢進去了,所以他們就打道回府了。但是這件事還是引起了轟動,百姓之間也開始議論紛紛,都在猜測這個洞是幹什麼的,防空洞還是軍火庫。這件事發酵的時間長了之後,也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他會在這件事上,研究出什麼結果來呢。
漢墓
這個人是個考古專家,本身他也只是好奇,並沒有什麼多餘的心思,所以就叫了一個同事,陪自己去了。當進了這個石屋的時候,他們就知道事情不簡單。因為到處都散落著石灰和屍骨,並且很明顯這個屍骨,並不屬於人類,應該是馬的,山裡怎麼會有馬的屍骨呢,這也太奇怪了。他想著,說不定這下面是個墓葬呢,而且還是個頂級的漢代墓葬。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這些馬的屍骨也就能解釋了,應該都是墓主人的陪葬品,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陪葬品不應該在墓主人身邊嗎,怎麼會在這個小房子裡呢。
意義非凡的位置
僅憑一堆馬的屍骨就推測出來,他肯定是有他的想法,這裡就要說一說芒碭山了,它位於河南,雖然山體並不大,但是它綿延十四萬平方公里,而且周圍都是,土地肥沃的大平原,這座山在當地人眼中,也是非常有氣勢有意義的地方。在歷史中,這個地方對漢朝的意義非凡,劉邦斬蛇起義,最後建立了大漢王朝,他斬蛇的地方就是芒碭山,後來他的兒子劉恆繼位之後,還在這裡修建的高祖廟,他的兒子們分封的時候,也是優先選擇這個地方,所以這裡對劉家的意義也是不一樣的。史料記載,漢文帝將芒碭山附近的八座郡縣,全部都規劃在一起,給了自己的兒子劉揖,並且還賜國號梁,將劉揖封為梁王。在《漢書》中,用了十個字來描述劉揖,愛詩書,帝愛之,異於他子,意思就是這個劉揖喜歡詩書,漢文帝在所有的孩子中,最喜歡他。但是他太短命了,當了十年梁王,有一次騎馬的時候,從馬上摔下來摔死了。漢文帝在悲傷之餘,又封了一位新的梁王,他和竇漪房的嫡次子劉武,這個劉武在後面也是有一番大作為的。
叛亂
不管是劉揖還是劉武,都是漢文帝心裡分量很重的兒子,所以也足以體現出,在那個時候,漢朝對芒碭山的偏愛,這可是他們祖先的發源地。專家懷疑這是一座漢代墓,當時不是這個原因,而是關於漢朝的歷史背景。漢文帝死後,漢景帝劉啟繼位,父子倆還開創了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就在這樣風平浪靜的長安城裡,竟然還醞釀著一場叛亂,這一次的叛亂,差一點就推翻了西漢王朝的政權,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因為劉啟想要集權,所以周圍的諸侯國被他不斷削藩,最後終於引起了七個諸侯王的叛亂。
確定是漢陵
當時劉啟的處境非常危險,叛軍向長安步步緊逼,但是漢軍卻敵不過叛軍,而且當時叛軍的所有火力,幾乎都在梁國,梁王劉武拼死抵抗。而在中央的劉啟,聽從了大將周亞夫的提議,犧牲劉武,用梁國的火力拖住叛軍,周亞夫從叛軍後方包抄,斷了他們的糧食供應,最後漢軍大獲全勝。而梁國也成為了劉啟眼中的香餑餑,從此賞賜不斷,根據史料記載,梁國一共有九位君主,並且幾乎都選擇葬在芒碭山。所以到現在為止,幾乎可以確定這就是一座漢代的王陵,但是墓主人是哪位還不能確定。有很多人肯定很疑惑,就憑藉一段歷史往事,就能確定這是漢代的王陵嗎。漢代的陵墓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鑿山為陵。像霸陵,雙乳山的濟北王陵,還有中山的靖王王陵,都是直接在山裡面鑿個洞。但是也不是,看見這個山洞就說是王陵,主要還是他們看見的東西。
高規格陪葬品
比如說,一開始村民們看見的那個石屋,深邃的甬道,還有地上的石灰,這都不是一般人能消受得起的,石灰是當時漢代大墓的標配,因為在那個資源貧乏的年代,石灰是最有效的防腐和防潮的手段。裡面馬的屍骨,專家們懷疑,這應該是一間車馬室,這也是大型墓的一部分,就是為了放殉葬的馬匹的。為了證實猜測,兩人還是選擇繼續往前走,在走了沒多久之後,又看見了一個屋子,如果用漢朝葬禮來推測的話,這應該就是,連線主墓室和墓道的前庭。但是因為這裡全部都被大石塊擋住了,所以他們也沒再往前走了,反倒在旁邊又發現了一間小屋子,也是這間小屋子,讓他們確定了這就是一座王陵。這又是一間車馬室,不過這個裡面就不只是馬的屍骨了,還有各種各樣的兵器,還有冥器,所以這個小房子裡的陪葬品應該是,兵器和馬匹。雖然已經 確定是王陵了,但是這兩人是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因為這裡的陪葬品,早就已經被盜墓賊全拿走了,甚至他們從開始的那個洞口進去的時候,那都不是墓室的真正入口,是盜洞。
敦煌前之敦煌
除了這些這些陪葬品,他們還發現了這座墓,是真的有點大的驚人。甬道的長度,已經達到20多米了,從這條甬道下去之後,還有一個巨大空間,只是從前庭走到這個空間,這個長度就有四十米,也不知道,那時候的古人,是怎麼在山裡挖出這麼大的一個空間的,後面這個空間還被稱為東宮。其實在芒碭山已經發現了很多座王陵了,根據推測。這座墓的墓主人應該也是梁國的君主,並且裡面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有玉器和寶石,並且還有一千多片玉片,最後還用這些東西,拼出了一個完整的金縷衣。沒過了幾年,又發現了一座墓,墓主人是梁孝王的長子梁共王劉買。他的墓裡面有很大的發現,不僅出土了兩百多枚銅錢,還有大型壁畫。這是目前最早的壁畫,學者們還將這個壁畫命名為,敦煌前之敦煌,這座墓地距離現在發現的墓,距離只有不到一千米。最後一座就是劉武的了,這座就離得更近了,只有一百多米。不過這座墓很可惜的一點是,它被發現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座空墓了,墓室的入口都大敞開著,至於什麼時候被盜了,專家們也沒有給出一個答案,但是根據史料,在宋朝年間的時候,這裡就被稱為梁王避暑洞,說不定它在被盜,甚至還在宋朝以前。
確定墓主人身份
兩位專家在走了一圈下來之後發現,這座的面積,甚至比梁王避暑洞的那座還要大,但是結構上,大差不差,這座就是在主室的外面,多了一圈迴廊。梁王墓作為西漢王陵的典範,和它結構差不多的這座墓,應該也是一座梁國的王陵,所以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它的墓主人是誰。這個問題先放一放,因為他們在東宮的盡頭又有了一個新發現,這個新發現,讓他們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懷疑。在盡頭有一堵牆,牆上有一個僅供一人鑽過去的盜洞。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本來以為已經到頭的墓道之外,竟然還有一條甬道,並且還被石頭全部都填滿,後面又會是一個怎樣的空間呢。
西宮
當兩人都進去之後發現,這裡的甬道要比前面的短,但是結構是一樣的,都是兩邊各有兩個耳室。並且還有一個很奇怪的點是,從這裡的甬道進去的墓室裡面,全部都塗滿的硃砂,甚至牆壁上也都是塗得滿滿的,用燈照了一下,感覺整個墓室都變成紅的了。在走完整個空間之後,這兩人覺得,這個地方,比之前發現的東宮的面積,還要大上四倍左右,前面說了,這外面還有一圈迴廊,迴廊上一共有四個出口,在背後的兩個出口後面,竟然還有兩條通道,為了區別兩個空間,他們將這裡命名為西宮。兩人還丈量了這裡的面積,長度平均是27米,寬的面積大概是在24米。這個整個的面積,就超過了梁王墓面積的總和。這個面積的墓,它說第二,都沒人敢說第一,所以它的墓主人究竟是誰呢,才能擔得起這麼大規模的墓。兩人在這個墓裡,整整考察了一整天,直到手電筒沒電了,才不得不出去。出去之後兩人也沒休息,立刻就上報給了上級,他們也迅速組成了一支小隊,準備出發。但是對於墓主人的身份,那是越考察越迷惑,最後的結果屬實是讓人沒想到。
墓主人成謎
不過這裡又涉及到了一個故事,七國之亂過去之後,梁國備受恩寵,所以經常去長安,劉啟和劉武本身就是一個媽生的親兄弟,因為平定叛亂這件事,關係就更好了。劉武有一次來長安,兩人在一起喝酒,劉啟可能是喝上頭了,然後就說,等我死了之後,我就把皇位傳給你,說者無意,聽者有意,並且君無戲言,所以劉武就把這話聽進去了。但是劉啟廢了太子之後,並沒有將劉武立為太子,反倒是立了劉徹,這給劉武氣夠嗆,所以他就開始了他的作死行為,就是刺殺大臣,他一直覺得是大臣們,在劉啟耳邊吹風,所以劉啟才會改變主意。這樣的行為最後終於惹怒了劉啟,並且對他進行了制裁,而劉武在經歷了這件事之後,暴病而亡。而劉啟為了永久後患,對梁國也進一步削藩,將劉武的五個兒子,分別在梁國冊封為王,表面上看起來,可能是劉啟器重他們,將自己的侄子都封為王,但其實,這種行為就是將梁國一分為五。劉武還活著的時候,應該是梁國兵力最強健的時候,但是墓早就已經發現了,這自然不是他的,這之後,梁國的兵力自然不如以前,所以修建陵墓,也不會大規模的修了,所以這座墓,究竟是誰的,或者是說,誰有這麼大能力,在國力衰弱的時候,繼續修建呢,這也是在場的專家們,怎麼都理解不了的事情。
梁王墓是假的
所以為了搞清楚這件事,專家們決定,將芒碭山上,所有的西漢梁國墓葬,重新清理一遍。因為避暑洞和新發現的墓離得很近,所以分別命名為一號墓和二號墓,梁王墓是一號,新墓室是二號的。所以在重新清理的時候,也是在一起清理的。當地的很多人都很疑惑,不是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確定這是梁王墓了,為什麼這次重新發掘,還要將它也納入其中,這是因為專家們,有一個的猜想,就是可能這一千年,大家都祭拜錯了,梁王墓根本不是梁王墓,而新發現的這座,才是真正的梁王墓,因為只有這個猜想才能說通,為什麼這麼大的墓,卻不是劉武的。
大的是梁王墓
很快,這些墓的清理工作就開始了,大家都在期待,希望這次能夠解開,這座大墓的墓主人身份之謎。首先就是在不到2號墓一百米的地方,專家猜測這裡就是墓室的寢園,說不定在這裡能夠找到,關於墓主人身份的線索,在挖掘過後,還真是有了一個更加驚人的訊息。在這下面,發現了一座將近6000平方米的空間,這裡面有前朝,有院落,有迴廊,有房屋 ,甚至還有一個完整的排水系統。所以這些建築,不僅向我們展示了,西漢時期最成熟的工藝,而且在一些磚瓦上,還刻著有關於墓主人身份的文字。果然,這一個建築物上面,就發現了孝園這兩個字,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梁孝王肯定就在這裡,但是就是不知道是那座墓,因為這兩座墓實在是離的有點近了。除了這些,還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兩座墓不是相互連線在一起的,而是互相獨立了,所以這裡就要提到一個漢代的墓葬習俗,同塋異穴,塋就是陵園的意思,穴就是墳墓的意思,所以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在同一個陵園裡,但是不在同一個墳裡,漢文帝和他的皇后竇漪房就是這樣的。孝園就是同塋,這兩座不同的墓,就是異穴,所以專家們猜測,應該一號墓的墓主人,應該是劉武的王后,二號墓的墓主人才是梁王,這個猜測在當時,獲得了所有人的一致認同。
2號墓是王后墓
但是,兩個月之後,在二號墓又發現的一個物件,徹底推翻了這種猜測。他們發現的是,一個很小的銅印,上面刻著三個字,兩後印。但是有一個很小的點是,這個後是簡體字的後,古時候的後字,應該是雙人旁過來一個後字,專家們查遍了書籍才明白了,原來很早以後就有這個後了,最開始特指君主,但是到了秦漢時期的時候,也指君主的妻子,就像皇后啊王后什麼的。這個發現說明了,二號墓這個規模龐大的墓,才是王后的墓,而那個梁王避暑洞,就是劉武的陵寢。但是為什麼一個王后的墓,會比諸侯王的墓規模還大呢,這也是當時,專家們百思不得其解,死都想不通的疑點。
馬桶
年底的時候,一號墓的主墓室也開始清理了,但是很遺憾的是,雖然經過了兩年的清理,但是並沒有清理出什麼有用的東西,因為這裡面的文物,早就被各路,各個朝代的盜墓賊偷走了,就剩下了一些他們看不上的小東西,像一些比較小的玉器,青銅兵器,還有箭頭,也就這些東西了。但是還有一些東西,他們是偷不走了,這也是專家們,稍微感到欣慰的東西。耳室中有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兩個石板立起來放著,石板中間還有一個洞,這在專家們的考古中,從來沒有見到過,所以一時間也下不了定論,有的人說是水井,但是這個形狀和功能還不太像,上面還刻著一些畫像和常青樹,誰家水井上會刻這些東西。直到有人看到了後面的水閥,在經過研究之後,他們驚訝地發現,這竟然是一個抽水馬桶,在幾千年前,古人就已經掌握了廁所的完整設施,而且這個也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這確實是挺讓人震驚的。
二號墓比較大的原因
但是還是沒有找到,為什麼王后的墓會被梁王的墓大的原因,不找到原因,專家們都要睡不著了,所以就起來連夜在一號墓中,重新看有沒有什麼落下的,可能是晚上的靈感比較強,他們發現了很多的裝置,都像是匆匆完成的,有的一些地方很精緻,但是有的地方又很粗糙,摸上去還喇手。這時候他們想到了,他的暴斃,雖然說諸侯王的陵寢,在他還沒有死的時候,就要修建了,但是有很多諸侯王陵墓修建,需要花費好幾十年的時間,他死的時候才大概四十歲多點,陵墓沒有修建好也是正常的。但是死人又不能等,陵墓按照計劃修完,那屍體都臭了,所以在他死後,匆匆將陵園完工,將他葬了進去。但是王后就不一樣了,劉武死的時候,她還活得好好的,在劉武死了之後,她還活了二十一年,所以她有大把的時間,等待陵墓修好,所以她的規格,才會比自己的丈夫還是宏偉。
盜墓的竟然是曹操
這君王王后的墓,應該是一起動身修建的,只不過中途劉武先死了。不過雖然時間很匆忙,但是在結構上,還是能夠看出來,古時候的工匠,對空間利用的嫻熟度,這也算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了。專家們還在史料中,找到了,是誰將他的墓盜掘一空的人,導致它在宋朝的時候,一個好好的諸侯墓,成了個避暑的東西。在《水經注疏》裡有這麼一句話說明了盜墓的人,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曹操帶兵進入碭山,找到了劉武的墓葬,然後打開了他的棺材,並且從墓中,拿出來的金銀財寶有幾萬斤。盜梁王的墓的人是曹操,如果是他那就不奇怪了,當然,墓裡所有的東西,不一定全是他拿出去的,後來肯定也有很多人都來過,但是是他開了這個頭,並且還讓大家找到了劉武的墓,所以嚴格來說,曹操也算是罪魁禍首了。
總結
在二號墓的南側還有一條大約長五十米的隧道,但是也沒有修完,順著這條隧道兩百米就是劉武的墓了,據說,這條通道本來應該打通的,也是兩人在陰間溝通的通道,但是因為沒有打通,兩個人只能遠遠相望,所以這條隧道還被稱為是相思道,但是為什麼沒有打通,現在還不知道是為什麼。到現在為止,這兩座墓的發掘工作就停止了,雖然盜墓賊會偷走裡面的文物,但是永遠偷不走的是,工匠們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