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古城
何時建造?又因何消亡?
人類生活遺蹟如此豐富
卻為何無法找到人類骨骸?
古蜀王國孕育怎麼樣的文明?
《中國考古大會》
帶您去往中國西南地區
迄今發現的分佈範圍最廣
文化內涵最豐富的
古文化遺址之一
三星堆遺址
穿越歷史塵煙,回到古老年代
探秘古蜀先民的家園
三個起伏相連的黃土堆
和新月狀的月亮灣臺地
形成“三星伴月”的景觀
當地因此得名“三星堆”
農民燕道誠與兒子在春耕時
偶然發現一坑玉石器
燕道誠把挖出的寶物
拿到成都的古董市場
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這其中就包括
當時的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館長
美國人葛維漢
1934年葛維漢
與中國學者林銘均一起
組織了一支考古隊
拉開了三星堆考古發掘的序幕
這次考古發掘持續了10天
共出土石璧、石斧、綠松石和陶器
等600多件文物
引起極大的轟動
剛剛起步的古蜀文化探索就此中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三星堆的發掘工作回到正軌
1963年
由四川博物館館長馮漢驥
擔任領隊的考古隊
對廣漢月亮灣進行考古發掘
發現了三星堆遺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
馮漢驥敏銳地意識到
這裡很可能埋藏著
一座古蜀國的中心都邑
古蜀國
一個塵封多年的名字
再次出現在了世人面前
考古人員相繼發現了
三星堆一號、二號祭祀坑
青銅神樹、金杖、青銅大立人像等
1700多件珍貴文物重見天日
中國西南的古蜀文化
成為國內外考古界關注的焦點
經過調查勘探
在一號、二號祭祀坑附近
又陸續發現六座祭祀坑
2020年10月
對三星堆祭祀坑再次發掘
出土黃金面具、青銅大面具
等2000多件重要文物
這些精美的出土文物
不僅展示了
古蜀文化的獨特魅力
更為研究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起源
與早期發展
提供了典型實證
隱藏著無數謎團
等待著我們去解答
比如,出土於1986年發掘的
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的
——青銅大立人像
這尊重達180公斤的青銅大立人像
頭戴花冠,身著長衣
赤腳而立,大眼外凸
渾身上下的紋飾細節十分精美
它身穿窄袖與半臂式共三層衣服
衣服上的紋飾繁複精美
龍紋、鳥紋、蟲紋、方格紋
讓人由衷讚歎古蜀先民的精緻工藝
四條惟妙惟肖的青銅大龍
用龍角撐起巨人
既充滿想象又氣勢十足
這種"筒形高冠"分為上下兩層
下層兩圈平行環繞的紋飾
典雅美觀
頭冠上層神似"眼睛"的奇特造型
讓人浮想聯翩
崇奉太陽是古蜀人的信仰
而太陽神往往被繪製成眼睛的形狀
頭冠上繪製的"眼睛"
很可能代表了古蜀人心中的太陽神
更像是古人為我們設立的一道"謎題"
它究竟手持何物?
自出土以來
人們就一直在猜測
卻始終沒有答案
中華文明起源程序
進一步探明
古蜀國祭祀行為和祭祀體系
2019年10月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
並組織協調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聯合國內三十三家單位
對三星堆祭祀坑再次進行
考古勘探與發掘工作
這次考古發掘
在新發現的六座祭祀坑中
出土了越來越多的文物
更加展現了三星堆的神秘與奇特
考古隊員在四號祭祀坑內
完整提取出土了一根長達1.2米
重達一百多斤的巨型象牙
在這一輪發掘中
僅三號、四號祭祀坑
就出土了一百七十多根象牙
如此眾多的象牙
為世人留下了一個巨大的謎團
它到底是做什麼用的?
古蜀先人又是如何獲得
數量如此之多的象牙呢?
在五號祭祀坑出土的象牙殘片上
考古人員又發現了
雕刻難度極大的精美花紋
這些象牙雕紋
除了常見的雲雷紋、波曲紋
還有很多首次發現的紋飾
但發掘工作的最大亮點之一
卻來自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
——紡織品遺蹟的出土
2021年9月
考古人員在六號祭祀坑的木箱底部
首次出土了一把開刃玉刀
不僅如此
考古人員還在四號祭祀坑
發現了麻線
和具有明顯經緯結構的紡織物
這是人們首次
在三星堆遺址中發現絲綢殘留物
這些絲綢殘留物的發現
為研究古蜀國悠久的絲綢發展史
提供了有力的物證
進一步豐富了
三星堆遺址的文化內涵
它們對研究三星堆遺址的
聚落結構、社會形態等
具有重要意義
這些神秘而又精美的文物
不僅展示了
古蜀文明的獨特性和創造性
也反映了3000多年前
四川地區與中原文明的緊密聯絡
彰顯了古蜀文明
作為中華文明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
就不能不提“神樹”了
迄今為止
三星堆遺址共發掘出六棵青銅神樹
其中最完整的是
1986年在二號祭祀坑出土的"一號神樹"
這棵通高3.96米的神樹
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單件青銅文物
人們的各種猜測說法不一
但在相關文獻中
能夠找到些許端倪
先秦古籍
《山海經·海外東經》曾記載:
下有湯谷湯古上有扶桑
十日所浴在黑齒北
居水中 有大木
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淮南子·墬形訓》中
也有類似的內容:
“若木在建木西
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東西方各有一棵巨大的太陽樹
名叫"扶桑"和"若木"
那是神鳥馱著太陽昇起
和棲息的場所
每天清晨
神鳥馱著太陽
從扶桑樹上升起
晚上則落在若木樹上休息
天有十日
每天升起一個太陽
剩下的九隻太陽神鳥
就棲息在樹上
古籍中描述的場景
與三星堆"一號神樹"
三層九枝分立九鳥的樣子
如出一轍
青銅神樹反映了
古蜀先民對太陽的崇拜
是古蜀人人神互通的形象化寫照
是2479塊碎片
樹幹在坑內斷成3截
樹枝殘斷成18截
樹座殘破為4大塊
樹上的神鳥果實掛飾架
更是散落坑內
對於這樣一件形制巨大
結構複雜的青銅文物
其修復工程量之大
修復技術難度之高
常人無法想象
把傳統修復工藝和現代工藝相結合
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
才讓這棵青銅神樹煥然一新
重現3000多年前的光彩
三星堆遺址還出土了很多黃金器物
其中,有一件特別值得關注
它就是三星堆金杖
三星堆金杖
1986年出土於一號祭祀坑
由於金杖出土時是扭曲的
專家曾一度以為這是蜀王的金腰帶
金杖上的人物頭戴五齒高冠
看起來位高權重
因杖身刻有魚鳥等圖案
讓人們不由得猜測
古蜀國國王魚鳧是金杖的主人
金杖上的人物也可能是蜀祖蠶叢
因為杖身羽箭貫穿鳥和魚頭
表現了蠶叢
禪讓王位給魚鳧時的場景
而杖身上的鳥
或許就是魚鳧部族的標誌
從蠶叢氏稱王開始
歷經蠶叢、柏濩、魚鳧
杜宇、開明等五個氏族的統治
約公元前3000年
黃帝娶蜀山氏女子為妃
生下蠶叢
成為古蜀國的開國之君
夏商時期魚鳧成為古蜀王
率領蜀人從茂汶盆地遷到廣漢平原
古蜀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
進入奴隸制社會
直到公元前316年
秦國滅蜀
古蜀國的歷史才終結
絕美無比而又散發著神秘氣息的金杖
是古蜀文化的完美註腳
三星堆遺址中
還有一件金器也備受關注
它就是目前三星堆遺址中出土的
最重的一件金面具
經過專家後期的展開與修復
雖然僅剩半邊“臉”
但重量已經達到了約280克
可想而知
完整的面具重量應該在1斤左右
同樣遇到了極大的難題
專家並不知道它的“廬山真面目”
只能在修復的過程中
推測面具完整的形態
根據金面具邊緣倒扣的狀態
專家推測它應該是
附著在
如青銅面具、青銅人像
等其他材質、人的形象上面
而非單獨使用
在金沙遺址中同樣出土了金面具
隨著考古發掘過程的不斷推進
兩個遺址出土的文物不斷“撞臉”
三星堆與金沙之間的關聯
也成為先人留給我們的另一個謎團
很多人對三星堆遺址中出土的
眾多文物都非常熟悉
卻對“三星堆古城”的概念不太瞭解
從分佈範圍來講
“三星堆古城”是最小概念
最大的概念是“三星堆遺址”
更大的概念是“三星堆遺址群”
1988年
專家們就已經確定了
“堆”正是人工堆築起來的城牆
“三星堆古城”的概念
已經大致形成了
後來經過不斷的發掘與求證
證明了
它是人工壘築起來的夯土城牆
從面積大小上來看
“三星堆古城”相當於五個紫禁城大小
考古人員曾發掘出很多灰坑、酒器
生活用器、食器等人類活動的遺蹟
但是至今都沒有找到人類的骨骸
三星堆遺址是否曾經生活過人類?
仍然有待考古學家發掘與考證
三星堆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說是中國考古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
從上世紀30年代初步的發掘
到上世紀80年代祭祀坑的發掘
到上世紀90年代末前後城址的發掘
三星堆最新一次的發掘
代表了新時代中國考古的最高水平
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不斷加入進來
他們的加入
為新時代的考古工作注入了新鮮血液
也昭示了中國考古事業後繼有人
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掘
不僅喚醒了沉睡的古蜀文化
更印證了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
三星堆還有那麼多的未解之謎
在未來
對於這個3000多年前的文明
一代又一代考古人
還有很多的規劃和期許
也必將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與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