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人最害怕的是什麼?
八十多歲的鄰居老奶奶說,不是年齡的衰老,而是到老了不知道該做什麼。
老奶奶有三個兒子,幾家輪著養老,兒子兒媳照顧也算周到。鄰居們都說她有福氣,可是老奶奶卻明顯不開心。
說起原因,老奶奶嘆氣道:“孩子們什麼都不讓我做,感覺自己像是個廢人。”
有人說老奶奶身在福中不知福,有點作。可實際上,你多和幾位老人聊聊天,就會明白老奶奶真正的想法。人到老年,如果生出“沒用”的感覺,真的很糟糕。
假使每天都能有事情做,或許老人就不至於有“沒尊嚴”或者“不被需要”的想法。
鄰居老奶奶年輕時吃過很多苦,早年喪夫,她一個人將三個兒子拉扯長大,並分別給他們娶了媳婦。好在兒子們孝順,兒媳也都和她客客氣氣。
自從老人七十多歲生了一場大病後,孩子們不放心她一個人居住,兄弟幾人商量後決定輪番為老太太養老,這樣不至於在一家住久了感到煩悶。
然而孩子們的本意是好的,但事實上老奶奶卻覺得在兒女家極其不自在。因為每去一家,因為害怕照顧不周,大家任何事情都不讓老奶奶做。
有時候老奶奶想幫忙做飯,兒子卻擔心廚房地滑她會跌倒,拿刀切菜會傷到手......無論她想做什麼的時候,都會被各種理由阻止。
02
老人覺得在兒女眼裡,自己沒有一點用處,活著只能是家人的拖累。
所以,即便是每天孩子們把吃喝都端到桌子上,精心地伺候著,老人卻並不領這個情,反倒覺得自己活得沒有一點尊嚴。
為此,子女們也很為難,明明自己給父母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好吃好喝伺候著,不讓凍著不讓餓著,讓他們活得不那麼辛苦,可是父母卻不開心。
養老問題,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這些年來越來越被頻繁地提出來。如何養老,才能讓兒女盡到孝心,讓老人感覺舒心,一直沒有最好的答案。
事實上,目前很多家庭的養老,雖然形式上各異,但實質都是一種“廢物”式養老。
很多年輕人認為父母老了,只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好的環境,滿足他們物質上的需求,成為他們生活上的依靠,就算是盡到了孝心。
這樣的做法從表面來看好像沒有什麼錯,但實際上站在老人的立場上,卻並不理想。
人老了,內心對物質需求的慾望越來越小,更渴望的是兒女能多一些時間陪伴自己,能夠讓“天倫之樂”真正地實現。
但事實上兒女能做到這一點的,並不多,不是他們沒往這方面考慮過,而是現實條件有限,孩子們有自己的工作要拼搏,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要照顧。
他們能夠分出來給父母的,只是一小部分,甚至只能表現在物質上。
03
年紀大了,如何養老才能讓老人滿意?
和父母去一位親戚家拜訪,吃過飯後,親戚讓自己近80歲的岳母去洗碗,當時母親使眼色讓我去替換老人,卻被親戚攔住了。
他說:“你們別瞧不起我的岳母,她洗的碗最乾淨了。”老太太樂呵呵地去廚房後,親戚說:“在老人眼裡,被需要其實是一種尊重,她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回去後反省了祖母在世時的一些問題,她有時候自告奮勇要給我們做一頓手擀麵,卻被母親趕出廚房,說是做飯不勞她費心。
她有時候趁著所有人不在家,切一堆土豆絲,或者一堆蘿蔔絲......在我們回到家後喜滋滋地告訴我們可以直接炒菜了,卻被所有人都忽略了。
難怪她去世的前幾年一直不怎麼開心,也難怪她常說自己是無用之人,原來她在家庭中感受不到大家對她的需要,心中的光芒一點一點地滅去。
後來,她對什麼都不關心了,甚至還有事無事挑出些矛盾來。那時我們都覺得她有些作,但現在才明白,原來她是刻意引起我們的重視。
只是,我們都沒有真正深入到她的內心裡去,以為只要給她一個庇護的場所,有她吃的有她喝的,大家都住在一起,這就夠了。
但其實,又有誰能真正靜下心來,坐在她身旁,耐心地聽她嘮叨幾句。
04
人老了,最怕什麼?其實就是被孩子忽略,再也不被孩子所需要。
年紀大了,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差了,面對現代科技,往往一籌莫展。甚至沒有孩子陪伴在身邊,連出門都成問題。
所以,老人要依靠兒女才能生活,遇到事情時如果兒女不在身邊,就沒有了主心骨,不知道該怎麼辦。
最終的結果是老人妥協,和兒女們一起生活,可是又要在內心承受各種生活習慣的不適應,一邊掙扎,一邊強顏歡笑。
事實上,這不是老人想要的生活,這種“廢物式”養老只會讓老人活在絕境中。
老人們想要的,其實並沒有兒女們想的那麼複雜。
他們希望的是兒女能夠坐下來聽聽他們心裡怎麼想的,他們想要的是兒女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是在他們還能夠自理的時候,不要被養成“廢物”。
至於吃的、穿的、玩的......這些都不重要。在老人拿著智慧手機不知所措的時候,不是看到兒女不耐煩的眼神、聽到兒女沒耐心的“真笨”“算了”......
讓老人感到徹底失望的,並不是自己學習的速度慢,而是兒女的態度,是他們認為“老了,就要安於現狀”的那種想法。
其實,老年人哪裡有那麼笨?只不過是接受的速度慢了一些而已,他們之所以放棄進步,是因為子女認為他們不行,啥都要依靠他們。
05
“廢物式”養老,這並不是真正的孝順,所有人確實該警醒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