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凌晨,新年的鐘聲剛剛敲響,一輛救護車伴著急促的呼叫聲駛到北京同仁醫院亦莊院區急診樓前。
眼前的這位患者,即使身經百戰的急診醫護人員,看到後也倒吸了一口冷氣——一把帶血的刀刃深深地從左眼部插入,刀尖深入顱底,患者意識昏迷,呼吸困難。
容不得絲毫猶豫,醫務人員迅速行動起來。維持生命體徵,多學科會診,建立綠色通道……經眼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神經外科、胸外科、骨科會診後,排除其他重要臟器損傷和出血。導致患者呼吸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左側胸壁積氣,胸外科立即給予患者行左側胸腔閉式引流。及時、準確的判斷病情,快速、穩妥的救治處置,為挽救患者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經過一番搶救,患者意識逐漸恢復,但左眼結構還無法探查,左鼻腔可見血痂,刀刃已經刺入顱底,具體深度暫未可知……
醫院立即啟動各相關科室主任參與的深入會診,探討最佳的手術方案。亦莊院區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陳曉紅緊急從家中趕來,帶領醫師董懌和李謹仔細檢查患者,同時,神經外科醫師李永、眼科醫師楊迪亞、麻醉科醫師刑峰、血管外科醫師繆鵬、胸外科醫師高翔等趕到,多學科共同開啟一場緊急的生命接力。
首先需要確定麻醉方案,到底是先氣管切開還是誘導下全身麻醉?如果患者清醒狀態下行氣管切開,會增加刀刃二次損傷的風險,但是患者的保護性反射,張口困難的情況,也會導致直接麻醉風險增大。陳曉紅分析,從減少患者繼發損傷的角度考慮,應當採取直接誘導麻醉。如果麻醉插管困難,可透過“四步十秒法”確保10秒左右開放氣道,以降低麻醉風險。
接下來是如何安全拔刀。為避免術中拔刀造成二次損傷,必須先在頸部解剖出頸內動、靜脈,後組眾多顱神經。根據刀刃行進徑路,陳曉紅預判上頜動脈可能已經斷離,不排除頸內動脈可能有挫裂傷。為確保術中萬無一失,術前需要先行全腦血管造影檢查,明確刀刃行進路線和頸部大血管的關係及大血管損傷程度。
當全腦血管造影檢查結果出來後,專家組再次擔憂起來。患者頸內動脈沒有破裂,但刀尖已深刺入顱底,進入咽旁間隙,正好抵達頸動脈鞘,上頜動脈已經斷離,刀尖抵在頸內動脈;韋氏環發育不良。這就意味著,術中如果直接結紮頸內動脈,可能會造成患者偏癱,這對於年僅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另一種“死亡”。
急在分秒之間,救在生死邊緣。經過詳細周密的考慮後,手術開始進行。為減少頸動脈內膜挫裂傷、血栓形成引發偏癱的風險,專家團隊在術中採取肝素化,雖然這會使手術難度加大,但醫生們沉著冷靜,謹慎規避著可能出現的危險。
隨後,採取頸外入路手術,充分暴露頸鞘,發現左側頸內靜脈、頸外動脈的分支頜內動脈破裂,遂結紮止血。暴露刀尖後,給予其充分保護,將其緩緩地拔出。隨著利刃的拔出,頸內靜脈破裂和上頜動脈斷端出血洶湧,十分危急,陳曉紅迅速收緊提前預留的結紮線,出血及時止住,所有人懸著的心才稍稍得以放鬆。
最後,眼科和耳鼻咽喉科醫生進行傷口清創縫合,手術順利完成,患者被平穩轉運至重症監護病房(ICU)接受進一步生命支援。
目前,經過醫護們的精心治療和護理,患者已經安全度過危險期,後組顱神經功能正常,視力正常,各項生命體徵良好,身體狀況逐漸好轉,正在康復中。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孫樂琪 通訊員 李茜
編輯 匡峰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