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提升智力,很多家長都自信自己有各種小妙招。有些人認為孩子需要多吃深海魚和魚油,有人認為孩子需要吃魚肝油和維生素,有人認為孩子需要補鈣/補鋅/補硒……或者吃各種高營養的食物,比如肉蛋奶,以及我們甚至聞所未聞的昂貴進口食物等等。還有不少人聽信吃哪補哪的說法,吃任何動物的腦子時要挑出來給孩子吃。更有甚者,還真有不少人給孩子吃所謂的具有健腦效果的口服液。
其實傳說得風風火火的各種補腦食品實際上缺乏科學證據支援的“補腦”方式往往不能收穫預想效果,甚至還可能損害孩子健康。
目前科學確定能促進人類大腦和智力發育的方法其實都非常簡單,而且是最便宜的食物——碳水化合物。
充足的多樣化碳水化物對人類十分重要,膳食纖維是碳水化物家族中的最重要食材之一。膳食纖維不僅增強腸道屏障功能和抗感染能力,還能透過調節菌-腸-腦軸功能,提升大腦功能,增強認知能力和記憶能力。
適量的有氧運動(鍛鍊)不僅有助於孩子塑造健康的體魄,增加消化道菌群的多樣性,也能增加大腦的供血和供氧量,促進孩子獲得聰明的頭腦。
除了膳食纖維和運動以外,水對大腦和智力的顯著影響往往被忽略。水就是我們每天喝的水,這些水在我們的身體裡構成體液。在食與心研究的領域裡經常接觸一些家長,說起孩子的問題,多數人都會強調自己的孩子不愛喝水的情況。
在我們喝下去的水都去哪了,食與心介紹過水對於人體大腦正常執行的重要性。
大腦是人體最耗能和耗氧的器官,80%為血液,含水量在75%以上。研究發現,人體感受到乾渴的狀態時往往大腦的功能受到損傷,脫水會損害短期記憶功能和長期記憶功能。缺水的狀況下還會影響到人的脾氣和心情。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證大腦細胞的正常工作,才能避免氧化壓力損傷大腦。
除了喝下去的水量,水的種類也會對認知狀態產生顯著影響。本期食與心將透過一項研究介紹水的種類與大腦認知的關聯。
2020年《Nutr Res Pract》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的認知功能與水合狀態密切相關,且喝不同液體對認知有截然不同的影響。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為10-14歲的青少年及他們的父母,研究者透過尿液顏色評估參與者的水合狀態,透過問卷評估孩子的飲水量和飲水種類,透過《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的4個分測試來評估孩子的認知狀態。
結果發現:
1. 水是青少年最主要的液體來源,其次是麥芽飲料和果汁飲料。
2. 男孩每天的平均甜飲料飲用量高於女孩,不過男孩每天的總飲水量也高於女孩。僅有36.5%的男孩喝到了每天的推薦飲水量,25.5的女孩喝到了每天的推薦飲水量。
3. 一半以上(59.6%)青少年處於輕度和中度脫水狀態,少數(7.4%)青少年處於嚴重缺水狀態,僅有三分之一(33%)的青少年處於充分水合狀態。男孩和女孩的水合狀態比例無顯著差別。
4. 一半以上(59.3%)青少年認知功能得分處於平均水平,22.2%低於平均水平,18.5%高於平均水平。
5. 處於充分水合狀態青少年的平均認知得分顯著高於處於脫水狀態的青少年。也就是說充分喝水的青少年認知能力高於缺水的青少年。
6. 軟飲料飲用量、茶飲料飲用量和總甜飲料飲用量與認知得分呈顯著負相關。也就是說軟飲料/茶飲料/甜飲料喝得越多的孩子,認知狀態往往越差。
這項研究雖然比較簡單,卻對我們有很大的提示作用:要想讓孩子聰明學習好,一定要喝夠水(每天2升左右),喝白開水/礦泉水/純淨水,不要喝甜飲料。
很多成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上學時最痛恨的就是老師拖堂,讓人沒法課間休息不說,更重要的是佔用了上廁所的時間,讓人沒時間去拉屎撒尿。很多人上課時間不敢/不好意思跟老師說去廁所,因此每天只好少喝水甚至不喝水以免憋不住。
實際上,拖堂幾分鐘的講課並不能收穫多少知識,反而會降低下節課的學習效率,還逼著學生形成了不喝水或少喝水的不良習慣。
所以老師朋友們遵守時間,鼓勵孩子們形成正確的飲水習慣,喝充足的水更能提高學習效率和班級成績。家長朋友們培養孩子正確的飲水習慣,喝正確的水,這樣才能有效率地學習,更輕鬆取得好成績。成年的朋友們,當然更需要好好喝水了!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酒精會對正在發育的大腦帶來更大損害,所以想要正在上學的孩子聰明健康,一定不能喝含酒精的飲料替代飲水。(為什麼少兒不能喝酒?酒精與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