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後,科學技術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國家整體發展非常關鍵。
很多國家之間都展開了激烈的人才爭奪戰,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目前來看,結果有些令人費解。
一方面,中國國內的人才大批赴外留學;另一方面,海外的許多頂尖科學家選擇到中國進行自己的科研實驗,有些人甚至加入了中國國籍。
這種情況不僅引起了國內的廣泛關注,國際上也經常討論這一現象,其中日本媒體的言論得到了多數人的認同。
中國國內人才流失嚴重,但海外人才喜歡到中國做科研
要探究這一現象的原因,就要先了解這一現象的具體情況。針對國內人才流失嚴重這一現象,主要集中在清華和北大這兩所國內高等學府,作為中國人心中排名最靠前的兩所大學,清華和北大近些年的輿論現狀都不太樂觀。
原因很簡單:清華和北大近些年出現了大批留學生,這些留學生中的大多數都“去而不返”,留在了其他國家。
其中多數留學生都留在了美國,而中美關係日益緊張的現狀國人皆知,如此一來,清華和北大的風評自然會受到影響。
面對這一現狀,兩所大學也做出過一些努力,比如鼓勵留學生回國,對歸國留學生給予一定財力上的支援,可惜收效甚微。
大批的人才流失讓國人非常憂慮祖國科學技術的前景,好在許多海外科學家加入了中國的科研隊伍。
其中大多數海外科學家都來自美國和日本,比如美國國寶級科學家馬里奧·塞格德、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前校長傑弗裡·維特、日本科學家福田敏男……
這些科學家有不少都屬於自己行業領域內的領軍人物,在原本的實驗環境中也發展得不錯。
塞格德在美國地位很高,但他還是加入了阿里雲量子實驗室;維特離開密西西比大學後,加入了百度,他是計算機和大資料領域的佼佼者,研究方向和百度的主營業務剛好吻合。
福田敏男則是微納操作機器人和仿生機器人研究領域的先驅,他還是中國的第一位科學院外籍院士。
除此之外,一些來自匈牙利、西班牙等國家的科學家甚至還加入了中國國籍,在到中國之前,這些本國實力相對較弱的科學家們多數在美國等科學發展相對成熟的國家活動和研究。
不論是選擇到中國進行研究但保留本國國籍的科學家,還是乾脆加入中國國籍的科學家,在外界看來都做了一個令人費解的決定。
畢竟他們已經在其他海外國家生活和研究了許多年,而且研究環境也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原本不該突然做出這些決定。
不管是改變自己的主要研究專案所在地,還是變更自己的國籍,對這些科學家們而言都需要對自己現有的生活和研究進行大範圍的修整工作。這麼大的工作量,通常只有發生較大意外時,科學家們迫不得已才會決定改變。
對此不解的人非常多,尤其是一些西方媒體,他們堅定地認為西方才是科學的發源地,並認定這些科學家的離開是錯誤的選擇。
而熟悉中國現狀的日本媒體卻給出了比較接近真實的答案,解釋了這些科學家們如此選擇的一部分原因。
日媒認為中國對科研投入資金更多,能夠提供更多就業
日媒認為,促使這些海外科學家前往中國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對科技領域的投入在目前的世界範圍內首屈一指。
不論是中國高校的研究經費,還是一些研究所、實驗室的國家經濟扶持都非常大,足以支撐他們進行許多深入的科技研究。
作為對比,不論美國還是日本目前在科技上的投入都遠不如中國。
當然,這些已經實現科技領先的國家如此選擇也有自己的道理,畢竟他們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大筆的資金投入未必能得到足夠的收益抵消成本。
而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科技方面有很多領域還處在發展階段,自然更傾向於加大投入。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中國進行研究不需要擔心經濟問題,而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實驗室不得不同大公司進行合作,以此保證足夠的經濟來源。
同個人公司相比,國家在投資科技領域時,不會更注重短期效益或者追求短期收益,對科學家的限制也比較小。
因為在中國,科學家的社會地位非常高,在研究時話語權更大。
科學家在中國的地位高,自然是因為中國人發自內心地對文人學者更為尊敬,即便近些年許多人過度追求經濟發展,但是面對專家和學者時,這些人同樣會有十分的崇敬之心。
科學家在中國能夠享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在中國政策下也能擁有更高的待遇。
至於美日等國,許多非本國的高階科學家甚至無法搞定一個長期的簽證,在這個國家生活處處受限。如此懸殊的對比,是很多來自科技水平相對落後國家的科學家選擇“逃”到中國的主要原因。
此外,日媒還認為中國發展中國家的身份非常適合一些相對比較年輕的科學家就業。科學家也需要謀生,很多年輕的科學家可能對物質生活需求不高,但是他們多數都對自己研究的領域有一定的野心。
在美日等科技發展已經相對成熟和完善的國家,其實並沒有多少合適的崗位留給年輕的科學家們。
年長者長期霸佔學術界的權威地位,享有最多的學術資源,這對年輕的科學家們而言屬於一種變相的壓迫。
反觀中國,國內科技發展起步較晚,很多領域都嚴重缺乏人才,尤其是頂尖人才。
年輕的科學家們如果到中國進行研究,不僅會得到更好的就業機會、更大的扶持力度,還可以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好的個人待遇,如此看來,這些科學家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並不奇怪。
在中國做科研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成果,限制也較少
至於那些已經有所成就的科學家,他們更在意的是個人的研究成果是否會被大公司竊取、在不同地方進行研究對研究成果的影響、研究過程中的自由度……
無一例外,這些內容都只能在中國得到滿足。
由於國外大部分實驗室都不得不同大公司進行合作保證資金來源穩定,所以很多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並不屬於研究者本人,而是屬於這個合作的公司。
在日本還有很多公司會被美國收購,如此一來,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就從個人所有轉為日本公司所有,再轉為美國公司所有。
在科學界,這種行為是對科學家研究成果的篡奪,屬於一種強盜行徑,可偏偏沒有任何法律或政策保護科學家們的成果。中國在這一方面就做得非常到位。
因為大多數的實驗資金都來源於國家,而國家政策傾向於保護科學家,所以在中國進行研究的成果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而且在中國研究網際網路和量子計算,能夠得到更先進的資源。
雖然中國在科學技術的很多領域都處於發展中階段,但是在多年的大力投入下,中國的網際網路和量子計算領域發展非常好,屬於世界前沿。
在這一領域,中國的資源非常充足,由於目前網際網路和量子計算技術能夠同許多領域結合使用,所以中國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研究地點。
在日媒口中,西方過度追求政治正確的行為也是讓海外許多頂尖科學家選擇到中國進行研究的重要原因。西方講求政治正確已經屬於一個眾所周知的傳統,不過這種政治正確對科學研究而言是極大的阻礙。
當科學家們想要進行一些學術界很正常的研究時,總會有一些人跳出來吹毛求疵,“判定”這些研究不符合政治正確。
為了自己“民主”的大旗,許多西方國家都會選擇叫停研究,息事寧人。即便是一些功成名就的科學家,也無法逃脫這樣的枷鎖。
中國沒有這種所謂的政治正確,絕大多數符合國人道德倫理標準的研究都不會受到輿論的影響,所以很多海外科學家喜歡在中國進行研究和實驗。
日媒提到的最後一點原因,就是中國人對科學研究抱有非常大的熱情。這種熱情和幹勁讓中國的研究團隊富有生機和活力,這樣的團隊更容易在科學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果,科學家們當然更喜歡和這樣的團隊共事。
總而言之,中國的國家政策、社會條件、資源配置、團隊能力……這些都是促使海外科學家選擇中國的原因。
地理位置相近的日本同中國的接觸更多,自然對中國的這些國情更加了解,而且近年來中日關係尚不明確,所以日媒在發表這些言論時,不會有太多的顧忌。
參考文獻
外籍院士名單與簡介 .中國科學院[引用日期201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