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西古鎮的夜晚萬籟俱靜,空氣清爽,一覺睡到天亮,醒來快八點,真正做到睡到自然醒,美美地滿血復活,看樣子我們已經倒過時差,適應了旅途奔波的生活。
這是我們進藏的第二天,白天離開時才知道,磨西古鎮很特別,整個小鎮依山而建在半山腰上。我們住的小客棧是最東邊,東進西出,出小鎮本身就在爬山。沿著榆磨路向前開,正當我們以為會越爬越高時,一個拐彎,就開始下山。下山的路開始平緩,離開古鎮的繁華,進入山區的寂靜,路上的車不多,山上的綠植蒼翠,霧越來越大,慢慢地只看到前面很短的一段路。
山路彎彎曲曲,一個轉彎又開始爬山,有路標顯示前面是有名的紅石灘景區,轉了兩個爬陡坡的彎,前面有好幾輛車停在路邊,我們也跟在他們的車後面停下來。原來路左邊的山下就是紅石灘,霧靄中,只見山下紅色的石塊中一條白色的溪流浪花飛濺,發出巨大的轟鳴聲,沖刷著岸邊的鐵鏽般的紅石頭,整個岸邊全是紅色的石頭,紅石和白浪相襯,雖然沒有“兩岸石壁,五色交輝”美感,但是這種亮白和純紅與青山搭配,一動一靜中彰顯了大山的包容與厚重。只是可惜山路彎曲,雲霧瀰漫,我們只能看到一小段紅石灘的美景,大叔想用小飛機下去拍攝,無奈“高處不勝寒”,太冷了,行姐穿上了長長的羽絨衫,我倆穿上衝鋒衣還是感覺渾身發抖,只好作罷,匆忙上車,只好憑藉著想象感受這裡“欲界之仙境”般的美了。
帶著點小遺憾,車繼續往上爬連續兩個觀景臺我們都下車看看,雲霧濃重,只能看到近處的盤山路,其他什麼也沒有看到。大叔調侃:“看不到景,能看到霧也很好”。經過紅石一、二、三號橋,茫茫雲霧中只能看到路面,路兩邊什麼狀況根本不知道,後來想想一路爬山海拔飆升,也幸虧霧大,不然恐高的人會嚇趴下,“水韻天路”景區在濛濛的細雨和霧靄中出現了,海拔3680,打卡車門,涼風吹來,縮成一團,有些凍手,應該只有10度左右,堅持打完卡上車。
十一點整,我們登上了海拔3850的高山。有塊大石頭上寫著“貢嘎山自然保護區”,啊,貢嘎神山,海拔七千多,蜀地的地標,我們被濃霧小雨包圍著,不知道哪裡才是貢嘎方向。沒有看到神山的面容,我們只能忍著寒冷,拍拍山上的小花小草,不拍不知道,一拍嚇一跳,這些小花多很矮小,花朵佔據著整個身軀一半,有時候,你感覺他們就是從巨石縫裡,碎土堆裡冒出來似的,只有亮麗的花朵,明亮的黃色委陵菜,鮮豔的紫色太白韭,純潔的白色銀蓮花,無需綠葉的襯托和陪伴。她們從不被山上的獵獵風聲所折所嚇,在呼呼的冷風中微微顫抖著自己柔弱的身軀,用盡所有的力量綻放出生命的底色。這是一年裡最美好的時光,此時不開更待何時!大山的寒冷需要她們帶來溫暖,大山寂寞需要她們增添生機,大山的威嚴需要她們給予嫵媚。我們不是在拍照,我們是在欣賞,是在敬重這些勇士。
帶著對高山勇士的敬重,我們下山而去。剛下一半,又有個開闊地帶,有人停車休息,我們也跟著停下來。山坡上綠樹上披著長長的經幡,搞得滿山坡都是,坡底的路邊還有個清清的池塘,塘邊有塊平地,綠草如茵,上面開滿了黃色的白色的小花,星星點點,就像一個個笑臉對我們點頭,歡迎著遠方的客人。因為是半山腰,不再十分寒冷,風也小了很多。這時候,太陽也出來了,藍天白雲優哉遊哉。我們也在山坡草坪上撒歡,表達著進入高山,看到平原地區看不到的景色的狂喜。
天路漫漫,短暫狂歡,繼續前行。在榆磨路上行了73.1公里,下午一點前到了茶馬古道上的歷史文化名城康定。
《康定情歌》紅遍大江南北,"跑馬溜溜的山上"吸引著我們,進入康定貢嘎路,在康定情歌帶給我們無限的愛情遐想中,下午兩點半,我們又進入318國道,開啟75.9公里翻山模式。
山路有時坡度大,有時坡度小,路況有時很差,特別是坡道拐彎的地方。大貨車突然多起來,上山之前,有塊很大的停車場,停著很多紅色大貨車。我們知道就要翻越有名的折多山了,“小虎”很給力,大叔很自信。翻山並不是很難,七拐八彎,突然前面出現了很多車,右邊路上停了許多車,有很多遊客在路邊拍畫有很多圖案的建築,根本沒辦法停車,左邊停車場也有不少車。慢慢隨著車流擠在路邊準備停下了,突然警笛聲尖叫起來。一會功夫一名騎摩托的警察來了,先是讓大家離開,然後開始拍照。我們趕緊開車下山,下面2公里處有一個觀景臺,上了個廁所(上之前沒人管,出來就有藏民收錢,每人一元。)定定神,問了一下才明白,剛剛錯過的是折多山最高的觀景臺。我們一聽馬上掉頭上去,到停車場停好車,穿上最厚的衣服下車。觀景臺一邊是高高的白塔,白塔的後面有一百多米的臺階直通折多山山頂,臺階兩邊的經幡在呼呼地風中獵獵作響,一直延伸到雲霧中,爬到半山腰的人也模模糊糊看不清。
海拔已經是4298了,到現在還沒有體驗到什麼是高反,我們一定要挑戰自己,開始一邊錄影片一邊往上走,剛走幾步就覺得有些喘氣,再往上並不是很容易的事,越走越慢,感覺喘不過氣來,同行的行姐走在前面,坐在臺階上休息一會兒,又接著緩緩地向上登,又坐著,我慢慢的走著,感覺力氣已經用完了,等我倆趕到行姐身邊的時候,咱們的司機大叔好像沒有高反,趕緊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葡萄糖給行姐和我喝了。葡萄糖的效果真好,有如神助,腿上立馬有了力氣,站起來向山頂進發。五彩的經幡全部聚集在山頂一個4層的木質塔上,噗啦噗啦的更響,但是一點不影響我們拍照,錄影片,甚至跳著拍照,最後不過癮我們仨還跑到經幡的後面,遊人都不去的地方看看。除了風更大,霧更濃,什麼也沒有。其實,登頂不一定是想看到什麼,就想要證明自己能征服高海拔站在最高處而已!
上山容易下山難,說得不完全對,放慢速度沒花什麼勁,我們就從山頂下來了,大叔繼續開車前進。
上山容易下山難,說得也對,從折多山下來時大叔卻有了高反,可是一直堅持開車,看攻略說的,解除高反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快速下降到低海拔的地方,他忍著頭痛胸悶心慌迅速地一個彎道又一個彎道地下降,估計降得差不多了,才找了個地方停下來,交給行姐開。這時候的地勢已經比較平坦,兩邊迅速開闊起來,山腳下草甸沿著一條河的兩邊不斷的延伸,路兩邊的樹也越來越多,房子也越來越多。到了這邊,整個房子的風格和前面看到的完全不一樣了,都是石料建造,大多兩層,屋頂較平,白色的牆,朱漆的門,每面牆上都開著三四扇窗戶,窗沿上用紅黑白等色彩描繪,有些還有石砌的大院子。這就是典型的藏式民居——碉樓,看到這裡你也許和我們一樣的感受,是不是進藏了?答案當然是:否也!我們還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只是到了藏族,離西藏還遠著呢!
下坡的路並不難開,只要控制著方向盤,根本不用踩油門,偶爾彎道點一下車剎就可以。犛牛滿山坡的畫面漸漸多起來,偶爾牛馬也會到國道上逛逛,我們也是小心翼翼地避開他們,聽說一頭犛牛一萬多,碰了賠不起!終於在七點前趕到我們今天預定的住宿點——被譽為攝影家的天堂的新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