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地利薩爾斯堡,有一個名為基茨斯坦峰的地方,它海拔高達2452米、氣溫較低,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滑雪場。
每年到十一月份左右,這裡就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只為擁有一場酣暢淋漓的滑雪之旅。
隨著遊客數量的增多,這裡漸漸發展成了一個景區。然而,隨著客流量越來越大,怎麼上山卻成了人們滑雪的最大阻礙。
於是,1965年,卡普倫纜車公司找到了景區的負責人,表示可以與景區合作,為景區提供纜車服務,自此,該景區開始運用纜車接送遊客上下山。
2000年11月11日,大概上午九點鐘,此時的基茨斯坦峰已經開始營業了,登山纜車上已經載滿了162人。纜車內的乘客們都十分地興奮,無比激動地期待著自己的滑雪之旅。
但乘客們沒有想到。前方等待他們的不是滑雪的酣暢,反而是與死神的博弈。
此時纜車已經進入了隧道,乘客們已經看不到外面的風景,只能依稀看到隧道中的微弱燈光、以及聽到鋼鐵牽引電車發出的金屬碰撞聲。
就在這時,有人驚撥出聲,因為他們聞到了什麼東西燒焦的味道。人們趕緊四處檢視,果不其然,人們很快就在車廂的尾端看到了火光。
看著逐漸明顯的火光,乘客們開始驚慌失措了起來。就在乘客們四處逃竄的時候,纜車停了下來。
但纜車的車門並沒有開啟,乘客們意識到,纜車並不是正常停止的。這可能與纜車尾端的失火脫不了干係。
原來,是因為列車尾端的火焰越來越大,破壞了纜車的液壓系統,液壓系統故障後,纜車就在這時被迫停了下來。
而最令人恐懼的恰巧就是液壓系統的損壞。液壓系統中裝載著不少的液壓油,液壓油也會在此時飛速流出。乘客們已經漸漸聞到了液壓油的味道。
車廂中乘客們的驚慌終於引起了列車長的注意,他簡單查看了一下纜車的情況後,就將情況報告給了指揮中心。
將情況上報後,列車長趕緊來到車廂內,試圖安撫乘客們的情緒。與此同時,他嘗試了一下開啟纜車的車門,想讓乘客們下車。
但液壓系統的損壞,不僅導致了纜車緊急制動,還影響到了車門的開合,此時的纜車門就像焊死了一樣,根本打不開。
火勢越來越大,幾分鐘後就將纜車的電纜燒斷了,列車長已經無法再聯絡到指揮中心了,車門也打不開,他只能獨自在車頭待著,祈禱指揮中心的救援趕緊到來。
另一條則是在車窗內找到硬度較大的工具,找到玻璃窗上比較薄弱的地方,卯足了勁砸玻璃窗,砸碎之後從車窗跳出。
火勢已經漸漸往前蔓延,纜車內又十分封閉,起火帶來的高溫以及人類求生的本能,讓人們感受到了難以言喻的燥熱。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大火打來的濃煙嗆得人們不停咳嗽,物體燃燒發出的二氧化碳充斥著整個車廂,人們的呼吸也漸漸困難起來。
就在這時,有人提出了不能在原地等死,所以乘客們很快就聚攏來,他們商量出了兩條路徑——一條是去車頭尋找列車長,他可能能開啟車門;
另一條則是在車窗內找到硬度較大的工具,找到玻璃窗上比較薄弱的地方,卯足了勁砸玻璃窗,砸碎之後從車窗跳出。
乘客們沒有太多思考的時間,很快,他們就做出了決定。然而,他們的決定卻並不一致。
因為一開始的時候,車廂內就有人砸車窗失敗了,所以大部分人都覺得砸碎車窗的機率十分地小。
結果很顯然,一共有149名乘客選擇了去找列車長。而選擇繼續砸車窗的只有12人。於是乘客們很快兵分兩路,一路往前走,尋找列車長;
另一路人則往後走,穿過火災重區,來到車尾尋找車窗的薄弱之處。
很快,12人的小分隊就找到了車尾的薄弱地帶,開始猛砸車窗。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之下,車窗終於有了裂痕。
他們彷彿看到了生的希望,猛地砸車窗,終於,車窗成功地在重物的撞擊下瓦解,這十二名乘客興奮地爬了出去。
而另一路大部隊人馬,此時也已經找到了列車長,在聽到乘客們的聲音後,列車長也沒有再坐以待斃,起身尋找開啟車門的辦法,終於,在大家齊心協力之下,打開了車頭的車門。
然而,就在這時,纜車內的火勢突然擴散,大到幾乎能湮滅整個車廂的程度。
原來,就在車尾的車窗被砸開時,大量氧氣快速湧入,在與氧氣接觸後,火勢爆發,已經燒到了車廂中段。
而當車廂前門開啟後,氧氣再次湧入,火焰直接躥出了車廂,燒得十分“囂張”。
一時間,整個隧道火光沖天。
最嚴重的時候,隧道內的溫度竟達到了1000攝氏度。驚天大火直接淹沒了正在往上爬逃生的列車長等人,原本應該是逃生的路,硬生生被大火截斷。
包括列車長在內的150人,被大火圍攻,最終無一生還。
然而,儘管他們已經死亡,大火卻還沒有結束,大火直接影響到了其他路過的纜車。
在一列下山的纜車路過該隧道時,其列車長和纜車內的一名乘客,因為吸入了大量的毒煙,最終遇難。
不僅如此,毒煙十分強大,迅速擴散到了山頂的車站內,由於事發突然,車站內的人沒能來得及逃走,有三個剛好在山頂洞口的人直面了這場無妄之災。
最終也在這場濃煙中,離開了人世。
大火還沒能撲滅,仍舊在燃燒著。甚至由於火勢太大,即使救援隊已經到達事發地,卻仍然無法展開搜救。
直到三個小時後,這場大火才好像是已經燃盡了所有能燃的東西,漸漸滅了。
這時候,救援隊才終於順利展開了搜救。令人悲傷的是,救援隊並沒有在隧道內找到任何生還者。甚至,地上連血跡都沒有。
因為,經過長達三個小時的大火吞噬,死去的人們已經被燒成了炭灰,即使能依稀辨認出人形,也再無法看清他們的面容。
幾天後,搜救行動已經不得不結束。因為,救援人員已經確定了,這場事故中,共造成了155人死亡,而事發纜車中倖存的只有那砸窗而逃的12人。
事後,相關部門調查了這件事。確定了是相關公司在升級該車廂的時候,選用的電暖器屬於家用,並不適合用在纜車上,而相關公司卻私自將它們安裝在了纜車的車尾上。
除此之外,這些電暖器還存在有明顯設計缺陷,發熱十分地快,發熱溫度也比交通工具電暖器要高,就連它們的來路,相關公司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也就是這樣,電暖器發熱溫度過高,自燃引起了這場火災。而在液壓油洩露後,火源接觸易燃物,火勢也就順勢擴大,從而導致了這場災難。
透過調查後,人們也得知,原來相關公司為了增加自身收入,建造了能運輸更多人的纜車系統。
1974年,新建的纜車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創造了世界的首列登山軌道纜車,也算開啟了一個新紀元。
但眾所周知,新事物的誕生,總會伴隨著大量問題的湧入。登山纜車的使用雖然解決了人們上山的問題,但纜車車廂只是鐵皮建造的,乘客們常常坐上纜車就冷得發抖。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993年,卡普倫公司對纜車進行了升級。公司將鐵皮車廂換成了封閉式車廂,這樣一來,遊客們就不必再經受寒風的洗禮了。
除此之外,公司還在車廂裡提供了暖氣裝置,也就是裝上了這些家用電暖器。但任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系列為了提高遊客舒適度的改進做法,導致了這場巨大的災難。
事發一年後,受害者家屬針對纜車的運營商、車廂製造商以及部分政府官員,共16人,發起了訴訟。
然而,在審判中,這16人,卻以車廂內安裝的電暖器說明書上只說了不適用於車輛。
而纜車自身是沒有動力系統的,與傳統的車輛並不相同為由,逃脫了制裁,最終這些人都被無罪釋放。
這樣的判決引起了受害者家屬們的強烈不滿,這場官司也一直打到了2008年。直到這一年,纜車運營商才與一家保險公司達成協議,賠償給了受害者的家屬們共1390萬歐元。
自此,這場事故終於落下了帷幕。事發現場的那條隧道也被永久關閉,基茨斯坦峰的軌道纜車也全部停用,直到今天,遊客們上山的工具已經被更換成了更為安全的吊索纜車。
們上山的工具已經被更換成了更為安全的吊索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