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二年聯合國軍秋季攻勢結束之後,美國進入總統大選階段。杜魯門因領導朝鮮戰爭不利,民眾支援率極低(不到百分之三十五),並在與紐約、華盛頓財團的競爭中處於下風而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擔任盟軍歐洲戰場最高統帥、成功策劃過並且指揮過霸王行動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超越。十一月二十五日,在選舉人團投票中,艾森豪威爾勝出,成功當選為美國總統。
朝鮮戰爭是當時美國的第一要務,艾森豪威爾能夠當選的主要原因在於,他指揮作戰經驗豐富,是一位教科書式的軍人總統,有著漂亮的履歷,並且,按照美國人的說法,他與人為善,十分親切,民眾都喜愛他。然而,上臺僅僅不到一週,艾森豪威爾雷厲風行的一面就展露無疑。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一日,他決定重整朝鮮戰場的旗鼓。他在國情諮文中說道:必須以實際行動,而非言語,來打破朝鮮戰場的僵持局面。
十二月二日,艾森豪威爾在國會演說的次日,就前往朝鮮戰場前線視察。範弗利特向艾森豪威爾彙報戰況之後,艾森豪威爾發現,自己的對手遠比想象中的強大許多——不僅僅是因為技術裝備強大,而是因為人心向背。一九四四年那個六月,他對霸王行動自信滿滿,因為盟軍是正義之師。一九五二年的今天,他卻異常猶豫和躊躇,因為捫心自問,這場戰場什麼都有,唯獨沒有正義。
不過,作為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不可能以自身好惡決定戰爭走向,他的一舉一動都必須符合美國大資本家集團的利益。十二月五日,經過三日視察之後,艾森豪威爾回到美國,再次向國會發表國情諮文演說。在這次演說中,他認為當前對付敵軍的唯一手段,就是重演仁川登陸。
十二月六日,朝鮮戰場的聯合國軍開始公開舉行大規模陸海空協作登陸演習。美軍第二師和陸戰第一師,在仁川以南,進行登陸演練。美國海軍出動各類艦艇五十五艘,其中包括巡洋艦、重型巡洋艦、登陸艦、補給艦、護衛艦和一艘輕型航空母艦。同時,美國空軍象徵性地出動二十架次飛機,協助登陸演習。從十二月七日開始,聯合國軍開始在朝鮮南部許多具有不同自然條件的天然港口進行登陸演習,並以此舉迷惑我軍。這種手段,一看就知,出於艾森豪威爾之手,他在一九四四年的加萊,就使用過。
當時,由於朝鮮戰場局面趨於穩定,毛主席便從忙碌的指揮工作中抽出時間休息。他以休息的名義請了個長假,把負責警衛工作的汪東興找來,對他說:
要搞《毛澤東選集》,在北京的事情太多,要找個地方,集中精力搞出來。《毛澤東選集》現在中國需要,蘇聯也催著要,要集中突擊一下。要找個地方,離北京不要太遠。不準佔老百姓的房子,也不要住招待所。——訪問汪東興的談話記錄,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
後來,汪東興給毛主席在石家莊西郊找到了一座保育院,毛澤東就在那裡休息。
當艾森豪威爾揚言要用實際行動改變朝鮮戰爭戰局的訊息剛一放出,毛澤東立即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將全部精力集中起來,處理朝鮮戰場問題。十二月四日,志願軍代司令員鄧華向毛澤東報送關於朝鮮戰局形勢與明年方針任務的報告,提出美國在我側後方登陸以及登陸的幾種可能性。毛澤東立即對報告寫了三段批示:
第一,應該肯定敵軍以七個師(筆者注:大約十五萬人)在漢川鴨綠江線大舉登陸,並在我軍的後方空降,時間應該準備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我軍應該十分加強地堡和坑道。
第二,第二個登陸危險區是通川元山線,第三個危險區是鎮南浦漢川線。
第三,決不能允許敵軍在西海岸登陸,尤其不能允許其在漢川鴨綠江線登陸。
——毛澤東對鄧華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四日報送的關於朝鮮戰局形勢與明年的方針任務報告的批語,手稿,一九五二年十二月
不得不說,毛澤東對美軍登陸部隊人數預判之精準,令人咋舌。筆者查閱了約翰·託蘭所著的《漫長的戰鬥——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這部美國迄今最為全面、客觀、公正和深刻的朝鮮戰爭史著作中,託蘭詳細論述了艾森豪威爾上臺之後,美軍在我軍後方實施大規模登陸作戰的計劃細節,比如:
鑑於敵軍已建立起十分堅固的陣地,如果正面硬攻勢必傷亡慘重。上甘(即上甘嶺)戰役,我軍在四十三天的戰鬥中,投下近兩百萬噸炸藥,敵軍傷亡依然只有我軍一半左右。同時考慮到再一次強攻敵軍陣地可能對總統的首任任期不利,因此我們正在考慮進行一次敵後作戰的可能性,而這種作戰,最好以三軍協同作戰的方式進行。如果能夠一次性投入十五萬人左右的兵力,勝算就會很大。——《漫長的戰鬥——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
毛澤東對美軍這次時刻可能進行的後方大規模登陸作戰的兵力估計竟然和美方完全一致,我們不得不再次佩服毛主席超世之傑的智慧。
然而,正當十五萬美軍重兵壓境,即將威脅我軍戰線之時,毛主席卻做出決策:命令鎮守在三八線的五個王牌軍全部撤退。對於這一決策,毛主席在當年傳送給鄧華的電報中說道:
我軍必須從前線後撤至少五個軍,部署在這一線(即上文提到的漢川鴨綠江線),其中要有四個有經驗的軍,要劃定防區,堅決阻敵登陸,不可有誤。
不過,事後看來,毛澤東的這一決策真是無比高明。
作戰思路迅速轉變
毛主席隨機應變的能力實在過於強大,這一點實在不得不令人心服口服,而且鑽之彌堅,仰之彌高。從一九五一年十一月,聯合國軍發動的夏季秋季攻勢被我軍挫敗以後,我軍在抗美援朝中的主要作戰指導思想,始終嚴格秉持毛澤東提出的持久作戰、積極防禦、零敲牛皮糖的方針。這一作戰方針的核心指導思想在於: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戰爭結束。利用朝鮮的有利地形,構築堅固的防禦陣地,一方面以積極防禦的手段大量殺傷敵人有生力量,一方面積極改善裝備和加強訓練,不斷地壯大自己的力量,逐步改變敵我力量對比,最後戰勝敵人,或者迫使敵人知難而退(《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第一百一十八頁)。
在這一最高方針的指導下,我軍在朝鮮戰場的三八線一帶,連續進行了長達一年左右的構築戰線工作。期間,我軍修築了大量防禦工事,挖掘了大量地下通道,可以說,整個三八線地下,已經幾乎成為一座一應齊全的小型城市。不出地道,我軍可以長期生活在地道里。出了地道,我軍可以神出鬼沒地到處殲滅敵軍小股部隊。
然而,聯合國軍計劃派出十五萬大軍試圖從我軍後方登陸的訊息剛剛傳出,毛澤東的作戰思路就能迅速發生轉變。這種能力,在古今中外的所有第一流的統帥裡面都是十分罕見的。筆者以為,能夠在這一方面比肩毛主席的,僅僅有拿破崙和腓特烈大帝。作戰思路迅速轉變之後,毛澤東認為,由於我軍構築的鋼鐵長城,以及朝鮮的多山地形地貌,三八線已經不是主要戰場。相反,在過去歷次戰役期間,我軍從未涉足的登陸防禦作戰,必然會成為之後戰局的主要矛盾。
為此,毛澤東連續召開會議,下達指示。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七日晚上十點,毛澤東單獨和鄧華交談。八日下午四點,毛澤東在頤年堂主持召開由聶榮臻、鄧華列席的會議,討論朝鮮戰爭問題。九日,毛澤東致電鄧華,應該估計敵軍已經決策在漢川至清川江線登陸,並且在積極準備之中,我方必須火急準備對付敵軍,粉碎其登陸計劃(毛澤東給鄧華的信,手稿,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九日)。九日下午,聶榮臻召集有關負責人會議。根據毛澤東對朝鮮戰局發展的判斷和決心,研究防衛敵軍於朝鮮我軍側後方登陸的各項準備工作。
十日晚上十一點,毛澤東在頤年堂召開由高崗、聶榮臻、鄧華列席的會議,繼續討論朝鮮問題。十一日晚上十點,毛澤東約聶榮臻談話。當天,審閱並且批准了聶榮臻關於防止敵軍在側後方登陸及各項戰備工作的報告,並且批示:抓緊檢查,務必完成任務(毛澤東起草的關於準備一切必要條件堅決粉碎敵人登陸冒險的指示,手稿,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輪番作戰培養經驗
毛澤東這一決策的第二個高明之處在於,透過從前線撤下五個王牌軍,使得其它前線非主力部隊得到鍛鍊的機會。輪番作戰的思想,最初由毛主席提出。一九五一年七月初,毛澤東召開朝鮮戰爭戰局討論會議期間,認為前線將士作戰時間過長,體力和精力都消耗過大,我方後勤補給又困難重重,索性使用輪番作戰的方法。
所謂輪番作戰是指:在朝鮮作戰的志願軍主力奮戰之時,國內各個兵團、部隊全部進入預備隊狀態,一邊整裝備戰,一邊操練,時刻準備著替換從朝鮮戰場上撤回後方或者國內休整的部隊。這樣做有兩個好處:其一,可以使得前線部隊及時得到休整,不至於在時時刻刻處在無比困難的條件下作戰;其二,可以使得國內一些經驗有限或者不足的將士們有機會前往朝鮮戰場,接受實戰的鍛鍊,從而增強戰鬥力。當然,輪番作戰並非機械地替換前線部隊,而是根據具體戰爭進展和戰局情況,替換適合作戰的部隊。比如,在王牌軍隊後撤換防之時,頂上前線的往往也是王牌部隊,如果此時用一支經驗不足的隊伍頂上前線,就會有失敗的危險。
同樣,在美國十五萬大軍即將登陸作戰這一危急時刻,毛澤東繼續堅定不移地執行著他的輪番作戰計劃。他將五個王牌軍從前線撤退,調往漢江、清川江線進行防禦,同時將幾個經驗相對不太豐富的部隊調往三八線頂上,目的是讓王牌部隊用於解決主要矛盾,而讓普通部隊解決次要矛盾。
在毛澤東的親自指揮下,一場大規模的反登陸作戰的準備工作,爭分奪秒地加緊進行著。至一九五三年四月底(距離艾森豪威爾提出登陸作戰計劃的四個月後),各項反擊登陸作戰的準備工作全部完成。從三八線附近的正面防禦陣地,到東西海岸,直到中國東北境內,構成了大縱深的嚴密的防禦體系,最終使得敵軍根本無隙可乘,從而徹底挫敗了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最後一步棋。
從毛澤東對十五萬大軍壓境的聯合國軍的迅速反應,我們可以看出,毛澤東與常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他擁有超凡絕倫的勇氣。許多將領,包括彭德懷在內都認為,在一般緊急的局面之下,當大部分指戰員都能應對戰場局面之時,毛澤東自然也能應對。但是,在特別緊急的局面之下,當幾乎所有指戰員都已經沒有能力、力量和勇氣去應付這一局面之時,毛澤東依然能夠做到心止如水,幾乎不受情緒的擾動。正是這一差距,讓毛澤東的軍事指揮藝術如臻化境,讓毛澤東的軍事指導思想高不可攀。正如王守仁先生所言:生知安行、學知利行、困知勉行。毛主席顯然是屬於生知安行之人,他根本無需過多地學習和磨練,就能夠做出超凡絕倫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