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交給粟裕負責,網路盛傳十幾年了,以至於後來軍迷們,大將粉絲們都認為華東所有的戰役都是由粟裕負責的。再到後來就變成了華東只有粟裕,完全無視華東真正大佬饒、陳。這句話是在什麼背景下,主席發出這樣的電文?這就表示以後所有的戰役都由粟裕指揮?
首先我們來看看主席發這份電報的背景:
1946年6月底,國民黨發動內戰,全面進攻中共解放區。薛嶽指揮著46.3萬人進攻華東地區,其中包括李默庵12萬進攻蘇中,5軍和74師的一個旅進攻淮南,桂系進攻泗縣,後面還有整編74師進攻兩淮等等。華中軍區和野戰軍在分析形勢後認為李默庵隊伍稍弱,於是決定帶領3萬多野戰軍主力要在蘇中先打幾個勝仗。淮南軍區2師,指揮5旅,6旅和獨立旅負責保衛淮南,阻擊5軍和74師的58旅。山東野戰軍1縱、魯中軍區,膠東軍區,渤海軍區等部隊負責在膠濟路迎擊;魯南軍區武裝迎擊臺兒莊棗莊的敵人;陳毅指揮2縱隊,7師和8師迎擊津浦路徐蚌段敵人。
因為蘇中的敵人相對較弱,粟裕譚震林在蘇中配合軍區部隊和當地武裝接連打了幾個勝仗,而其他幾路互有勝負。這樣華東戰場淮南丟失,泗縣丟失,兩淮丟失,棗莊等地丟失。因為敵強我弱,加上華東部隊分兵,所以蘇中即使打了勝仗也是戰役都勝利,但戰略的失敗最終蘇中也丟失了。所以山野將領對華中將領不滿,認為敵人要進攻是早就知道的事還分兵南下,把一些重要地區讓山野部隊守衛,獨自面對強敵;而華中將領也對山野將領不滿,認為他們沒有打好仗,丟了不少地方,雙方一度產生不小的矛盾。此時陳毅也很尷尬,說是將領不聽他的話,一度傳言中央要替換他。更糟糕的事敵人不會給華東部隊喘息的機會,他們得到訊息敵人將繼續進攻,要進攻宿遷漣水等地。而此時山野要回山東殲滅山東敵人,華中部隊要攻打兩淮,收復兩淮,又是分兵的局面。此時華東的局勢岌岌可危,關鍵時刻軍委發電文進行調節兩部分將領的關係,電文是發給陳毅、張鼎丞、鄧子恢、曾山還有粟裕和譚震林。
電文內容有:1、肯定他們在淮北打仗暫時不去山東的做法 2、此時山野和華中野不能再分兵,你們要集中兩部分兵力殲滅東進攻打沭陽的李延年部隊。3、2-3個月內殲滅薛嶽7-10個旅,轉變形勢,收復兩淮。4、確定陳毅領導權,在陳毅領導下,你們團結協商,大方針你們共同決定。5、因為要在蘇中地區打仗,要殲滅薛嶽7-10個旅收復兩淮,此時粟裕是華中野戰軍的司令員,華中的防禦工作本來就是應該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的任務,現在兩淮和蘇中丟失,作為華中軍區副司令,野戰軍司令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要收復兩淮,所以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華東的仗打好了,將來是要向中原出動的,自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一說,所以才有後面組建中原局。
這份電文都主題就是集中山野華中野全力在淮北殲滅東進之敵,裡面的內容包含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在以後的軍委電文裡也經常會有戰役由誰指揮的明確要求,顯然這種都是臨時性的要求。比如在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粟裕和張震都說粟裕是協助陳毅指揮戰役;再比如分兵後東兵團歸華東局指揮,西兵團歸劉鄧指揮,東兵團打的膠東保衛戰、周村戰役,兗州戰役等等都是許譚指揮的,和粟裕沒啥關係;再比如陳唐兵團都洛陽戰役和開封戰役等;蘇北兵團雖然後期歸陳粟指揮,但早期也有一些戰役是韋吉指揮的;包括軍區的一些戰役都是相關軍區指揮的;很多人看到這份電報後就會斷章取義,認為華東所有的戰役指揮都是粟裕負責,顯然是誇大了。謠言止於智者,多翻閱軍史資料就會發現顯然戰役指揮不全是由粟裕負責。
參考資料:《毛澤東軍事文選》《第三野戰軍戰史》《毛澤東選集》《陳毅軍事文選》《粟裕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