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者往往成功,悲觀者往往正確”
用以上這句話開始我們對於2022的探討,是希望對與錯,我們都能看到希望,而不單單是為了追求絕對的正確,美好的人生是由“希望”和“等待”構成的。可以說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最不確定的一年,也是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變與不變中我們來尋找對於未來的一種預判。
今天看到一組資料,2021年旅遊人數與2014年持平,也可以說旅遊一下倒退了七年。今年會不會達到2015年的水平,或者乾脆直接達到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呢?我個人認為是不太可能的。主要原因是:一、疫情尚未結束,阻礙了很多人出行;二、旅遊的內需並未激發出來,之前的旅遊資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商務資料,所以北京才會多次成為中國第一旅遊目的地,而疫情下商務出行大減;三、經濟的下行,讓很多人沒有閒錢和心情去旅遊。這三點會構成我們未來一段時間的旅遊資料,所以短期旅遊資料不會很亮眼,但是優秀旅遊目的地一定會逆勢飛揚,因為願意出行的人群一定會去最想去的地方,旅遊的頭部效應會更加明顯。
2022年將會是旅遊企業更加難熬的一年,2021年我走訪了很多優秀的旅遊城市,總體感覺不是旅遊需求不旺盛,而是地方政府並不是很關心旅遊,主因是政府對於疫情下的防控需求,還有旅遊短期很難帶來直接就業和經濟效益有關。去年從中央到地方,能看到這次疫情和經濟的轉型,帶來最大的問題是失業率攀升,地方經濟的轉型之痛,還有地方債務債臺高築,這些都讓地方政府沒有精力或者沒有意願去發展旅遊業。所以在2022年,就業和轉型在沒有大體解決之前,旅遊業很難成為政府重點關心和扶持的行業。
2022年旅遊業一定會好於2021年,2021年為旅遊業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是未來中國旅遊騰飛的元年。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去年縱觀國際,中國向左,美國向右,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在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美國在飲鴆止渴,透過放水來刺激經濟增長,中國則選擇了刮骨療傷,砍向了我們的三大毒瘤“教育”、“醫療”、“房地產”。這三大毒瘤,號稱新世紀的三座大山,壓的每一個普通家庭身上,因此造成了中國的中產跟歐美的中產都不是一個概念,中國的中產消費也基本上讓這三座大山給吞噬了,所以中國的中產家庭除了在這三座大山外,還沒建立起來真正的消費力。如果不砍掉這三座大山,我們想構建的內迴圈經濟很難成立。這“三座大山”在中國發展近20年,已經深入我們骨髓,不是一天能清除的,但是從去年國家對於教培行業的一刀切,能看出國家對於這三座大山的決心。未來幾年,這三座大山被搬走或者減輕後,人民消費力一定大增,對於旅遊行業是絕對的利好,內迴圈經濟,文旅將會一騎絕塵,未來可期。
不知不覺已經12點了,本來還有很多話想寫,但是睡意已至,先寫到這裡吧。最後給一些個人的判斷,今年對於旅遊行業將會是一個更加難熬的日子,不是說會更差,而是對於信心的打擊,旅遊會和去年一樣,在不溫不火中成長,我們要保持希望,用真心做好旅遊,來解決中國人未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國家的旅遊其實才算起步階段,距離滿足旅遊需求還差很遠,看澳大利亞才和北京差不多的人口,但是澳洲的旅遊市場和旅遊專案比我們國家的旅遊專案都不少。所以未來可以想象,當14億人民的旅遊潛力隨著三座大山的推翻真正爆發出來,我們一定會迎接旅遊行業的一次次井噴,一次次成長。旅遊行業是未來二十年可預見最好的行業之一,我們要報以熱忱之心,做時間的朋友,拋棄短期利益,放棄投機行為,方可撥雲見日,守得雲開見月明。中山先生有云:“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只要大勢在,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