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智升級的行業浪潮中,在製造端如何克服“千廠千面”的挑戰,真正釋放物流的巨大潛能? 1月11日,隨著物流科技創新公司安歌科技的品牌升級,由其推出的“E模式”,憑藉著獨特優勢以及深厚的實戰經驗,為智造物流升級提供了“見招拆招”的新思路。
無論從市場預期還是政策支援來看,智造物流均備受青睞。全球知名市場調研機構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PMR)在報告中指出:2021年全球廠內物流自動化解決方案市場價值已達438.3億美元,預測至2031年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高達14%。不久前,上海在《上海市高階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亦明確提到智慧物流與倉儲裝備,並強調“以應用推廣、效率提升為重點”。然而,數智物流要真正在製造端落地、並與生產流程深度融合,難度會遠大於單純的運輸或倉儲管理。因為智造物流不僅需要深入理解工藝流程,還要與生產流程中各類物料以及複雜的裝置、資料與場景都配合得嚴絲合縫;同時,由於每家企業所屬行業、裝置基礎、場地狀況、工藝流程、需求都不盡相同,更是增加了升級的難度。
對於智造物流的“普及難”問題,安歌科技董事長兼CEO姜躍君指出:基於前身意歐斯在物流裝備領域已有超過14年的深厚積澱,安歌科技希望憑藉豐富的行業經驗,以及“裝置+軟體+系統+平臺服務”的業務模式與自研自制的技術路徑,為中國企業打造技術與價效比兼具的個性化升級“E模式”,更好地幫助智造物流走進千行百業。而桐昆集團、讀庫等一系列來自不同行業領域的成功案例,也為這一模式的落地實踐提供了鮮活例證。
E管理:藉助數字孿生,打造視覺化物流管理 “元宇宙”
製造端物流之所以難管理,很大原因在於工序多、裝置多、場景多、庫區佈局分散。透過數字孿生對真實世界的裝置進行虛擬,能夠在“元宇宙”式的虛擬環境中,依靠大資料和機器學習,最佳化倉庫的儲存結構、改善裝置的執行效率、並協助管理者進行運維決策,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柔性管理水平。而數字孿生的模擬精度,與管理的效率與精準程度息息相關。
由於安歌科技擁有豐富的工業經驗與自研自制的優勢,更瞭解中國製造業的工藝流程與裝置的執行邏輯,因此對比單純接入第三方資料,安歌科技更容易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自主獲得更豐富、深度的裝置資料型別與資料內容,提升數字孿生的精確度,甚至對於一些新興行業、或者沒有成熟引數模型的非標裝置與系統,也能快速“還原”到數字世界中,讓物流管理如虎添翼。
某智控智慧工廠,是應用數字孿生的一個優秀案例。該企業是全球生產最具規模的壓縮機密封電機生產企業之一。安歌科技透過定製的整廠物流解決方案,為其實現從原料到最終出庫的全程物流數智化。由於整個生產過程被資料化視覺化,透過資料化軟體方式可以完美溯源、輕鬆管理,在專案完整落地後,實現成品合格率99.7%,還藉助加強工序銜接與物料運轉效率,下降半成品庫存量約70%,節約整廠人力成本約40%,為數字孿生在協同生產、規模化生產中的降本增效提供了範本。
同濟大學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國首席科學家房殿軍分享對行業趨勢與技術風向的洞見
E定製:以深入裝置層的創新,滿足“量體裁衣”需求
受不同行業特性、場地等因素影響,製造端物流對定製化的需求很高。即便是AGV、堆垛機等不可或缺的“標配”,不同行業乃至企業,對產品的要求也可能千差萬別,這也增加了智造物流升級的困難。
對此,安歌科技的解題思路十分清晰:一方面,因應行業共性,做好深入裝置層的針對性研發;另一方面,將產品的核心功能點切分為更小的、可靈活組合的標準模組,能夠像“搭積木”一樣,快速滿足不同行業與企業的個性需求,並且實現更優價效比。以AGV為例,透過對控制、導航、排程進行模組化,客戶可以脫離實施人員,自行完成車體引數配置、建圖、路線規劃,並根據業務需求調整;而立庫的核心裝置堆垛機,更是從地面到31米高、從-30℃到50℃溫度環境、從百公斤級到5噸級別、從單深位到雙深位、從直軌到變軌,均有可以勝任的相應產品。
在與有著“滌綸長絲企業中的沃爾瑪”之稱的化纖巨頭桐昆的合作中,安歌科技充分展現了根據行業痛點“度身定製”的實力。化纖產品尺寸大且單元承載大,單件儲存自身載重達720公斤,加上附架後,載重甚至高達800公斤。這樣的特性,導致絲餅在搬運、碼垛的過程中極易受損變形,而一旦受損,材料用於後道工序時就會出現斷頭,帶來經濟上的較大損失。在雙方合作的首個專案——桐昆恆騰自動化立體庫中,安歌科技透過打造高度統一為25.5米的5臺雙深位堆垛機和4臺單深位堆垛機,在庫區成功建立2萬餘個庫位,攻克了過載和不規則槍型場地帶來的挑戰,實現了空間高利用率及物流效率最大化。
E調節:注重柔性與可拓展性,為企業成長預留空間
智造物流的另一重挑戰在於,考慮到成本,企業往往無法以“一步到位”或“超配”的方式來進行升級,但又需要在訂單量出現季節性波動、或未來進一步對系統進行迭代的時候,能夠從容應對,這就對解決方案的柔性與可拓展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針對這一痛點,安歌科技在解決方案的規劃佈局上,進行了不少成功嘗試。
與讀庫的合作,很好地體現了安歌科技這種“未雨綢繆”的能力。讀庫是中國首家對圖書倉庫進行自動化的出版社,在國內沒有任何同行業先例可參考。由於圖書屬於低利潤行業,如何在自動化程度高、人工投入成本少、裝置系統總投入少的前提下,預留足夠柔性來應對大促等節點高爆發的訂單、並顧及到未來幾年可能面對的業務發展及訂單結構變化?安歌科技創新運用了360度Miniload立體庫,並藉助AGV實現了無人化的“貨到人”揀選作業,同時,由於在規劃設計時在各環節充分預留了可擴容性,即便碰到618、雙11等峰值促銷期,只要臨時增加幾個撿選站、補充一些機器人,就能快速提高揀選效率。專案上線後,讀庫不僅人力成本減少50%、日均訂單處理能力翻倍、庫存壓力從1年減少到6個月,而且有能力應對未來預計增長的大量2B訂單,可以說是創造了超乎期待的價值。
可見,智造物流普及之難,難在要考慮的不單純是價格,而是如何以可負擔的成本,提供及時、方便、高質量、有效的解決方案。同時,由於每個廠家的基礎、需求、所處行業不盡相同,智造物流升級不可能透過削足適履的方式實現,只有技術與實用兼備,才能讓智造物流真正在不同行業中生根落地。
安歌科技近年來的實踐,恰恰印證了其解決方案在“千廠千面”中國製造業土壤中強大的適應能力。透過數智技術的賦能,降低製造物流的管理難度,實現“E管理”;佈局技術與價效比兼具的定製式創新,滿足製造企業在物流升級中的個性需求,實現“E定製”;設計更柔性的系統方案,讓企業能因應需求輕鬆擴容,實現“E調節”……隨著安歌科技的升級,必然能進一步讓這種集“E管理”、“E定製”、“E調節”於一體的“E模式”,惠及更多行業與企業。安歌科技的未來發展,也值得業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