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資金正在流向擁有尖端技術的初創公司。
據彭博援引研究公司Preqin的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風險投資總額達到了1306億美元的新紀錄,較前一年的867億美元高出了約50%。
隨著曾是風險投資寵兒的線上輔導行業轉向非盈利,企業家和機構們已經以驚人的速度從更“軟”的網際網路業務轉向了更“硬”的半導體、機器人技術和企業軟體等領域。去年投入生物技術的資金達到141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了10倍。
投資者對中國科技股的興趣依然未變。不過,在整體風險投資方面,中國仍落後於矽谷。美國去年也創下了2966億美元的新紀錄,是這個新興市場的兩倍多。
但在某些基礎技術領域,中國已經超過了美國。
例如,Preqin的資料顯示,中國的半導體領域企業去年獲得了88億美元的融資,是美國同類公司獲得的13億美元的六倍多。
當美國總統拜登迫切希望提高美國半導體制造能力時,中國的半導體初創企業卻被資金所淹沒。
技術投資熱情高漲
中國向核心技術的轉變已經醞釀多年,並且在這幾年間獲得了更強的動力,而現在對基礎技術的熱情已經蔓延到全國。
在2021年3月公佈的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包括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積體電路、生命健康在內的七個技術領域計劃實現重大突破列入目標規劃。
法國外貿銀行駐香港的頂級經濟學家Alicia García-Herrero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
“政府非常清楚創新對國家未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緩衝老齡化和資本過度積累的方面。”
“投資深度科技絕對是關鍵。”
在貴陽,自動駕駛初創企業Pix的創始人喻川曾經試圖說服那些質疑其業務資金密集、耗時的性質的投資者。但隨著政策對創新企業的傾斜,所有這些疑慮突然消失了。喻川說:
“投資者對深度科技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2020年,我們能否籌集資金還是個問號。今年,籌款不再是一個問題。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希望以何種估值進行融資。”
由谷歌前高管李開復創立的風投機構創新工場,計劃將今年所有募得資金都用於與深度科技和生命科學相關的投資。2010年李開復在這些領域的投資比例僅為約10%。
啟明創投的創始董事總經理Gary Rieschel說,深度科技初創企業目前佔他公司投資組合的40%左右,而2014年這一比例為10%:
“這就是你現在看到的所有風投公司的情況。”
“他們正在進行這些轉變。”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