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1月10日下午,國內介入醫學專業領域第一個院士門診,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本部門診8樓正式對外開診。首批全國多地預約篩選後的患者及家屬慕名而來接受中國科學院院士滕皋軍教授及其團隊的診治。
“我父親兩年前體檢中發現有肝臟佔位,後來做了手術,但之後又發現有轉移,進行了兩次介入手術。滕院士,您看他現在採用哪種治療方式更好呢?”來自江西的一位患者家屬急切地詢問。
滕皋軍院士把術前術後的多種檢查片子放到看片燈上,一一細看、比對,帶領團隊細緻分析。“肝內有多發轉移病灶,你看,這個地方的病灶,還不能明確有沒有活性,建議用普美顯增強磁共振明確一下。並且建議繼續用靶免治療,其他部位的轉移也要警惕,定期做胸部CT。”隨後,在滕皋軍院士的助手、介入診療中心張齊副主任醫師、杜瑞傑醫師的引導下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
“我母親腸癌肝轉移,現在在北京接受治療,之前進行化療,但是副作用太嚴重了,在化療第八天只能停下來,前幾天又做了載藥微球的介入治療……”患者的家屬詳細介紹著病情,滕皋軍院士邊聽邊問一些問題,然後反覆研判片子上的病灶變化。“可以試試靶向+動脈持續灌注,對腫瘤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滕皋軍院士對他們說道。“如果治療效果理想,降期後還有沒有手術可能?”患者女兒急迫地問道。“每個患者的情況不一樣,根據上一次治療的時間,可以讓患者過年在家調養一下,過了春節後,入院做一次評估再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患者家屬認真記下了滕皋軍院士的診療意見。
“爸,你先去外邊等一下。等我喊你再進來。”上個患者家屬剛出去,一位30多歲的女子來到滕皋軍院士的診室裡,她支開父親,獨自來給父親諮詢治療方案。“1月2日我知道父親得了肝癌後,真的被嚇到了。聽說您是這方面的權威專家,特地從安徽趕來,請您看看我父親這種情況該怎麼治啊?”開口一說話,就能明顯感受到她焦灼的心情。
滕皋軍院士一邊聽講述病史,一邊端詳著患者片子,寬心地說道:“放心吧,你父親這個情況,介入是可以治的!”“他都疼得一個月睡不著覺了,才跟我們說,到醫院一查就是肝癌晚期。”女子說著說著,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也許情況沒有那麼糟,我們再來檢查一下他的門靜脈癌栓情況,如果沒有癌栓的話,那就還沒到晚期這麼嚴重。”聽到滕院士的一席話,女子焦灼的心情有所緩解,語速也不再急促……
滕皋軍院士的首次門診,預約和接診的大多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很多病人處於癌症的中晚期而不知情,家屬輾轉多家醫院尋求最佳化的治療方案。而最後一個患者是中年男性,他是由乙肝進展為肝硬化最後變成肝癌,“我已經做了4次介入手術,還有肝硬化,這種情況還能治嗎?其他醫院建議我換肝,但是我經濟條件不太好,承受不住啊!”患者雖然只有50多歲,但是他對自己的治療已經不抱太大希望。“你肝內還有些病灶,我們可以幫你處理的,負擔不是很大。別擔心,我們幫你想最好的辦法治療,治療前我們都會跟你一起商量的。”滕皋軍院士拍拍患者的肩膀說道。
根據安排,滕皋軍院士門診自1月10日起正式對外開診,目前每週一下午在中大醫院本部8樓院士門診接診,重點為全國各地疑難複雜的良惡性腫瘤、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出血性疾病、脊柱疾病等患者提供權威的介入綜合治療方案。“病人無小事,院士不論是出門診、查房或做手術,他一直嚴格要求我們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以患者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手段,以解決疑難病症為目的,為病人提供最有利、最科學、最最佳化的診療。”配合出診的中大醫院介入診療中心張齊副主任醫師自豪地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仲崇山
通訊員 程守勤 劉敏
編輯: 謝詩涵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