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風起洛陽》大結局一集中,用旁白的形式揭示了部分人物的結局。
風起洛陽劇照
不良井百姓因為拯救神都,功在社稷,被武則天特赦可以遷離不良井,在神都坊井之間妥善安置。
太子李頓被解除幽禁,還其以自由之身;晉王武慎行被奪職貶官,著其閉門思過;
奉御郎武攸決意圖謀反,本應處死,但念及其胞妹武思月忠勇殉國的功勞,被免去一死,終身監禁;
鏡頭切換到東川王李譯忱身上,他傷愈後得以重掌聯昉,將以東川王的眼光重新審視這神都萬塔,聯昉星羅。
劇情進展到這裡,導演給了東川王一個特寫,鏡頭中的他嘴角向上翹起,露出一個詭譎的微笑。#風起洛陽#
風起洛陽劇照
細心的觀眾看到這裡,心裡可能免不了會有嘀咕:這裡面難道有故事?
其實不能怪觀眾們多想,劇中的東川王在歷史上,本來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而且是那種暗黑血腥到令人髮指的故事!
按照劇情交代,東川王李譯忱身負著聯昉重任,他雖然出身高貴,是聖人金孫,卻並不是太子李頓的兒子。
在歷史上,符合這個條件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當時的李旦之子,武則天之孫臨淄王李隆基。
而劇中聯昉的歷史原型,應該就是武則天稱帝時期的禁衛軍“羽林千騎”。
風起洛陽劇照
“羽林千騎”的前身創建於唐太宗李世民,他曾親自從部隊中遴選出來的一隊精銳騎兵,負責自己在衝鋒陷陣之時的貼身警衛工作。
因為是優中選優的精銳,故而當時的數量並不多,號稱為“百騎”。
到了武則天執政時期,“百騎”正式列入了禁衛軍的編制,數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擴充,達到一千人的規模,被命名為“羽林千騎”。
李顯復位後又對禁軍進行了改制,“羽林千騎”的規模再度擴張,達到了萬人之巨,又被改稱為“羽林萬騎”,成為當時禁衛軍的主力部隊。
而李隆基正是因為控制了這支部隊,才得以在《風起洛陽》劇情之後的歷史中翻雲覆雨,用一場場的血腥殺戮換來了滴血的皇冠,進而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風起洛陽劇照
與《風起洛陽》劇中不同,在歷史上,李隆基雖貴為臨淄王卻並不受武則天信任,他當時只是官居尚輦奉御。
所謂尚輦奉御,是唐朝時主管朝廷內外使用的馬匹的官員,品秩為從五品。雖然勉強也算是宮中的要害部門,但卻職位卑微,並不掌握兵權。
景龍二年(公元708年),李隆基外放出任潞州別駕,加銀青光祿大夫。其中潞州別駕是他的本職,品秩為從四品,而銀青光祿大夫則是他的兼職品秩為正三品,決定了他所享受的待遇。
這大概算是一種高職低配的安排,也體現出唐中宗李顯對皇室宗族人員寬容優待的一種態度。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李隆基重返長安。此時的長安早已今非昔比,在唐中宗李顯的縱容下,皇后韋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掌握了朝政大權。
風起洛陽劇照
她們野心膨脹,都在覬覦著李顯的皇帝寶座,一個想做第二個武則天,另一個則想做“皇太女”。
李隆基看到這種情況,馬上意識到了擁有忠於自己的精銳武裝的重要性,開始暗中交結“羽林萬騎”中的將領和“才勇之士”。
在李隆基皇室王子的身份和禮賢下士的姿態的感召下,“羽林萬騎”中的大多數重要將領和士卒都投入了他的門下,並宣誓要向其效忠。
唐隆元年(公元710),韋后與安樂公主合謀用蒸餅毒死了唐中宗李顯。為掩人耳目,她們扶立了還在幼年的溫王李重茂為帝,並大肆在朝廷中的各個緊要部門安插自己的親信。
只等時機成熟,便立即廢黜小皇帝李重茂。韋后自己將登基成為大唐第二個女皇帝,而安樂公主也可以得到她夢寐以求的皇太女之位。
風起洛陽劇照
李隆基得知資訊後,沒有半點猶豫,在徵得太平公主的支援後,馬上發起了歷史有名的唐隆之變。
他派出親信來到“羽林萬騎”軍中,出其不意地斬殺了韋后任命的領軍將領,掌握了“羽林萬騎”的主導權。
李隆基下令“羽林萬騎”攻入宮中,盡殺韋后、安樂公主以及支援她們的所有官員,就連平時全力支援李隆基的上官婉兒都死於李隆基的劍下。
隨後,李隆基又下令全城搜捕韋氏集團所有相關人員,他發出了一條暗黑到令所有人都為之戰慄的恐怖指令:“殺死韋后以及支援她的大臣家中所有高於馬鞭的男人!”
一場大規模的血腥殺戮席捲長安,哀嚎與慘叫之聲此起彼伏,夜幕下的長安城,宛若人間地獄。
風起洛陽劇照
第二天清晨,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主持下,朝會繼續進行,好像昨天的事件從來沒發生過一樣。
被嚇破了膽的大臣們一致同意了太平公主提出的擁立相王李旦為帝的倡議。太平公主親自走上皇帝寶座將賴在上面不肯離開的小皇帝李重茂揪了下來,並將李旦請上了寶座。
李旦登基後,大賞有功之臣,封李隆基為皇太子,並加封太平公主食邑一萬戶,三子封王,其餘的也是高官厚祿,煊赫一時。
在李旦的縱容下,太平公主權勢日增,她幹權攬政,培植私黨,朝中七位宰相,其中竟有五位是出於太平公主門下。
這樣一來,太平公主便慢慢地與身為皇太子的李隆基發生了利益衝突。兩人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後竟至於到了圖窮匕見的地步。
風起洛陽劇照
有一天,太平公主帶人衝到朝堂,將剛剛下朝的宰相們堵在門口,硬逼他們表態支援廢除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宰相們面面相覷,不知該說什麼才好。只有宋璟大聲質問道:“皇太子為社稷立過大功,公主為何要這樣說?”太平公主詞窮,又見大臣們都不說話,只得悻悻而去。
李旦為人懦弱,一邊是自己的親妹妹,一邊是自己的兒子,看來看去,哪一邊都不好安撫。一狠心便索性提前傳位給皇太子李隆基,圖一個眼不見,心不煩。
而李隆基繼位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再次發動“羽林萬騎”血洗長安。
他派出精騎突襲了所支援太平公主的大臣們的家,並把他們全部殺光。太平公主聞訊後逃入佛寺,躲避了三天後見走投無路,只好再次回到家中。
風起洛陽劇照
李隆基並沒有因為太平公主的示弱而放過自己這位親姑姑,他下詔將太平公主賜死於家中。李隆基下令殺死了她所有的兒子,只有一位名叫薛崇簡的兒子,因為平時經常依附於李隆基併為其立過大功而倖免於難。
總結一下,在《風起洛陽》最後一集裡,東川王嘴角上那抹詭譎莫測的微笑其實是有深意。
這極有可能是編劇的一種暗示,若有後續劇情的話,東川王身上一定會發生很多暗黑恐怖到令人髮指的後續故事。
只是不知道他在縱橫開闔,君臨天下之際,會不會在良心上,感到有那麼一點點的痛!
風起洛陽劇照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等
注:本文系閒人歷史故事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和抄襲!請文抄公遠離
風起洛陽:她點起蠟燭,親自開門迎接李隆基,卻被無情斬殺
風起洛陽:探案三人組身份揭秘,武思月系虛構,百里弘毅官最大
風起洛陽:百里二郎真有歷史原型,遵從父命一生都沒有當官
《風起洛陽》:永川郡主可能黑化,她的罪行曾被刻入墓誌銘中
風起洛陽:她嫁過兩代大唐皇帝,卻根本不可能有夫妻之實,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