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爸啊呆,點選右上方“關注”,
不定期給你分享體系化的創作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前言:父母總是偏愛家庭裡最小的那個孩子,還要求家庭裡的其他孩子幫忙照顧。如是乎就會發生爭吵,你覺得父母偏心,父母覺得你不懂事。
那麼到底兩方相爭誰說的才是對得呢?
接下來請讓啊呆用自己構建的(四根基)理論進行解讀:看完後誰是誰非,你們心中自會有答案。
解答:
第一點:理性根基(分蛋糕)
1÷1=1 1÷2=0.5 你們看懂了麼?
父母的愛就像一整個蛋糕,在弟弟或者妹妹還沒出現的時候,整個蛋糕都是你的,整個家庭領地都是你的。但是隨著弟弟或者妹妹的到來,你的領地裡,多出來一個人來分吃你的蛋糕。
這時候的你會覺得,無論怎樣分配都不會公平了,因為以前你能吃一整個蛋糕,現在按照理論來說只能吃一半。
打個比方,以前你的工資有3000元。但是突然有一天的工資被分了一半,肯定會有不爽的情緒,會覺得老闆沒良心,會有換工作的念頭,現實情況確實如此大不了,東家不打打西家。
但是回到家庭生活中父母是沒法替換的,所以你無法改變現實處境下,需要把不滿的情緒宣洩出來。總不能說弟弟或者妹妹就不應該來到世界上,這樣就會顯得自己沒有道德沒有素養,所以只能和爸爸媽媽鬧了。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弟弟或者妹妹的到來搶奪了以前只單獨屬於你的父母的愛,站在你的立場來說無論怎樣分配都是不公平的。
第二點:還是理性因子(可愛指數)
什麼是可愛指數?
可愛指數是指人類不同年齡段,所擁有的外貌特徵,行為舉止,社會期待等 區別對待的一個指標。
嬰幼兒時期只需要吃喝玩樂,對他沒有其它要求。加上幼小外貌特徵能夠分到最多胡關注肯呵護。
到了幼兒園階段除了吃喝玩樂睡覺,還會要求他自己吃飯,去了廁所要衝水,開始學習管理自己的生活。
小學階段就會開始,要求小孩認真聽課專心學習,連看電視胡時間都開始減少,這是小孩最大的愛好了。
到了初中開始要求孩子除了認真學習外,還要幫忙做家務,還會向孩子灌輸人生大道理,還要幫忙照顧家裡胡弟弟或者妹妹。
到了高中那就是沒自由胃,嘴上不說但是能明顯感覺到壓抑的氛圍,高考是你唯一的目標。
可愛指數是反比例函式,年齡越大可愛指數越低,反之年齡越小可愛指數越高。
所以年齡越少能夠獲取更多的關愛,也承擔更小的責任。哪怕是僅僅相差一年,能收穫的愛也是有區別的。
這也是人類為了生存,進化出的本能之一,給予年齡小的同類更多的關愛和減少他們的期待。
第三點:動態因子(遺忘)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忘記很多很多的事情。
人的記憶形成大概是從6歲開始的,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有些人表示他能夠很清楚記得6歲前所發生的事情。
也有可能你的記憶,是你被外界因素影響想象出來的,就算是記得也是很模糊的情景,模糊的記憶沒辦法帶給你情緒的體驗。
其實在你小時候也是被溫柔以待,一樣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只是你記不起來了或者記不清楚了。但是父母記得你小時候的事情,所以覺得你不懂事。本應你長大了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的。但是你還和弟弟或者妹妹爭寵,而你被現在的事實所刺激,一直覺得父母偏心。
這其實是一個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的心結,特別是開放二胎後,這樣的場景將會陸續的上演。
以上是我的解答,如果你還有其他補充,歡迎下方留言。
往期精彩文章:
用四根基理論來解讀:親子關係中做出區別對待的成因
「四根基」告訴你:親子關係中,為何選擇一無是處的孩子
「四根基」告訴你,親子關係中為何不選女生
用(四根基)理論來解讀:為何是男的
四根基告訴你:親子關係中,為何選擇優秀的孩子
作者簡介:奶爸啊呆,框架式知識創作者。用自己構建的公式幫你建立體系,幫你建立心防,打造屬於你的護城河。讓你在碎片化知識滿天飛的的時代,不至於迷失自己。
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