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醫生都有一個非正式“共識”,目前甲狀腺結節存在過度治療的情況。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疾病其實不需要吃藥、手術,透過改善飲食、運動、情緒、定期檢測即可。
甲狀腺小結節
我國甲狀腺結節患者中八成以上屬於甲狀腺組織增生和退行性疾病,不是腫瘤。還有部分橋本甲狀腺炎合併結節等情況,也屬於良性結節。只有大約10%的結節是惡性的。
對於良性甲狀腺結節,不影響美觀,又無憋氣及吞嚥困難的話,基本可以不用處理,定期進行體檢、甲功測定和超聲檢查,每年隨訪1次,持續至少3〜5年。
竇性心律不齊
看到心律不齊,大多數人會誤以為心臟出了問題,一般認為,竇性心律不齊不具有臨床意義,大多數都屬於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多發生於兒童、青少年及老年人群。
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是正常生理現象,精神緊張、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也會引起,都不需要處理。老年人如果明顯胸悶、胸痛等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心臟偶發早博
心臟早搏通俗的講就是正常心跳過程中,有一個異常心跳提前發出。比如劇烈運動、過度疲勞熬夜、過度抽菸喝酒、喝過多的咖啡濃茶,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等情況下出現。
2021年《早搏基層合理用藥指南》指出,幾乎90%的健康人群和心臟疾病患者均可出現早搏。對於不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早搏,通常無需藥物治療。
I度房室傳導阻滯
I度房室阻滯是指房室的傳導時間比正常的範圍略長一些,但還是可以順利傳入心室的。很多I度房室阻滯是沒有任何症狀的,只需定期檢查身體和規律作息、戒菸戒酒即可。
對於沒有症狀,不伴有嚴重心動過緩的單純的I度房室傳導阻滯是不需要治療的,因為I度房室阻滯比較安全,對心率的整體次數以及心臟功能沒有較大影響。
肺微小結節
肺結節問題可以說已經是個社會問題,甚至不少查出1~2毫米的肺結節還有人諮詢,擔心會不會是肺癌。
5毫米之內的結節為微小結節,發展為惡性的機率低於1%,尤其是多發實性微小結節基本上是良性的。肺微小結節不需要擔心,不需要吃藥,吃藥一般也不會讓結節消失,定期隨訪複查就行了。
肺內鈣化灶
CT報告中肺結節樣鈣化灶、鈣化結節、陳舊增殖灶之類的描述,都是疾病恢復後遺留的一種疤痕。
大多數由於既往的肺結核或肺部感染所致,尤其是兩上葉的肺的鈣化灶絕大多數與既往肺結核感染相關。鈣化灶、增殖灶或者纖維條索影,並不會影響肺功能,也不會發生癌變,一般不需要任何處理。
肝囊腫
只要看到體檢報告上出現“囊腫”二字,往往會不自覺地聯想到自己是不是得了癌。
實際上,肝囊腫與腫瘤無關,類似於袋子裡包著水。肝囊腫不影響肝臟功能,更不會癌變,不需要處理。只有當肝囊腫直徑達到10釐米以上,患者出現肚子脹、大便不暢等症狀,才需引起重視。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實際上是肝臟內血管畸形,是一種良性疾病,大多數生長緩慢,短期內不會有明顯變化。
患者一般沒有任何症狀,只要定期觀察即可。如果血管瘤體積較大,生長部位特殊,出現腹脹、便秘等不適,需手術治療。但“肝血管肉瘤”,只有一字之差,卻是惡性腫瘤。一旦發現需儘快進行檢查治療。
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不是腫瘤,也沒有炎症性改變,是一種良性乳腺疾病,通常對健康無明顯影響。
乳房出現週期性脹痛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共同調控的結果,不需要刻意治療,藥物治療不能有效緩解乳腺增生症的病理學改變,能緩解疼痛。乳腺增生很少發生癌變,侷限性乳腺增生腫塊明顯時,注意與乳腺癌鑑別。
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為常見的型別,臨床檢出率達80%~90%,體檢報告中經常會看到。
胃鏡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如果只是體檢胃鏡報告有慢性淺表性胃炎,而沒有任何症狀的話,不需要任何治療。
腎囊腫
腎囊腫,通俗的講就是腎臟里長了一個或者多個“水泡”,屬於良性病變,不會癌變。
腎囊腫絕大多數大小在1~5釐米,生長極其緩慢,有人十幾年都不會有太大變化,不需要特別處理。特殊型別中多囊腎要注意,這屬於遺傳性疾病,腎功能也隨之下降,直至腎衰竭,需手術處理,防止影響腎功能。
盆腔積液
盆腔積液大部分為生理性積液,液體量少,常見於經期或排卵期,多數沒有什麼症狀。
盆腔積液一般不需要經過特殊治療可以自行消失。極少數為病理性盆腔積液,其液體深度往往超過1釐米。見於盆腔炎或腹腔臟器有炎症時,一般會有下腹墜脹、腰痠、腹痛等不適感,需要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疫情尚未結束,防疫不可鬆懈
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