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暗雲(IRDC)是天空中看到的冷塵埃和氣體的黑暗斑塊,與我們銀河系中溫暖塵埃的明亮漫射紅外線光芒形成鮮明對比。IRDC通常質量大,溫度低,而且富含促進氣體引力塌縮成恆星所需的分子,因此IRDC是研究恆星誕生的天然場所。即使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科學家們仍不清楚形成大質量恆星的詳細過程,部分原因是這些恆星往往形成得比較快,並伴隨著特別強烈的輻射。
一種理論上的設想是,氣體中的湍流支援著物質對抗坍縮,直到核心成長到足以克服它;另一種設想是,低質量的恆星首先形成,並透過吸積作用成長為更大質量的恆星。
赫歇爾太空望遠鏡以五個遠紅外波長(所有這些波長都比光學波長長一百多倍)對大部分天空進行了調查,其中非常冷的星際塵埃--只有幾十度開爾文--的發射最為突出。許多IRDC的區域非常冷,以至於赫歇爾探測器的靈敏度不足以在這些波段中最短的70微米看到它們,這些區域被稱為 “70微米暗區”。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 (CfA)的天文學家團隊利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研究70微米暗區,在那裡看到了年輕的、高質量的團塊。這項調查研究了十幾個IRDC,初步結果報告說,大約一半的核心小於大約一個太陽質量--沒有發現大於30個太陽質量的核心。
IRDC G023.477+0.114是調查中的十二個IRDC之一,位於大約一萬六千光年之外。它包含了大約1000個太陽質量的物質,被選中是因為它被認為是一個有潛力形成高質量恆星的大規模無星雲。光譜測量發現,它的稠密氣體沒有湍流,這意味著湍流(至少在這種情況下)不是支援核心防止坍縮成恆星的一個因素。
對新的ALMA測量結果進行的徹底分析,其空間解析度約為十分之一光年,發現該結構中有11個核心,並測量了它們的質量,範圍約為1至20個太陽質量。觀測還在分子發射線影象中發現了四個準直的外流,這是一個跡象,表明恆星形成已經開始,即使在這個早期發展階段。因此,這個IRDC不能再被認為是前恆星性質的。
天文學家根據觀察到的11個核心的特性測試了恆星形成的兩個主要理論方案,並發現了與一個甚至兩個方案都一致的例子。科學家們認為,這個樣本量仍然太小,無法得出任何明確的結論,但是對70微米暗區研究中IRDC的全部樣本中的核心的分析最終將提供足夠的統計資料來約束這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