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竹笛有了解的人,無論會不會吹竹笛,想必都會知道《揚鞭催馬運糧忙》這首曲子。這首曲子印發曲譜總計超過十萬冊,幾乎全國的竹笛演奏家都吹過本曲並錄製唱片。就算把此曲放到現在,只要有人吹響它,同時代的人都可以跟著節奏,哼上幾句。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首曲子。
音樂源自於生活,本曲所描寫的內容正是那個年代的真實寫照。1969年,曲作者魏顯忠先生在遼寧省盤錦地區農村體驗生活時,參加秋收勞動,看到稻田裡人們忙著收割的場景,從稻田再到馬車上,金黃色的稻田裡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趕車的皮鞭在農民兄弟的手中揮動,運糧的馬車一輛接著一輛,紅旗招展,熱烈激揚的嗩吶奏起人們熟悉的《滿堂紅》,揚鞭催馬奔向遠方。
魏顯忠先生曾說:“在兩個月的勞動中,我身臨農村支援國家建設喜送公糧的熱烈場面,真正地體會到了豐收給農民帶來的喜悅。那清脆嘹亮的嗩吶聲裡是人們熟悉的《滿堂紅》曲調,男女老少個個喜逐顏開;那運糧的馬車一輛接著一輛,紅旗招展,鑼鼓喧天,車把式揚鞭催馬,車上人縱情歌唱,浩浩蕩蕩的車隊奔向遠方..就是那種氣勢磅礴、感人肺腑的場面,深深打動了我的心,使我產生了創作這首樂曲的慾望。經過幾天的思考,我決定用東北民間樂曲《滿堂紅》《銀鳳鎖》作為創作素材,一氣呵成了這首樂曲的初稿,起個名就叫《揚鞭催馬運糧忙》。"
本曲是比較典型的ABA三段體結構。引子部分音樂形象鮮明,用顫音開頭,快速而強烈,緊接著歷音的巧妙運用描繪出農民揮動鞭子趕著馬車,口中喊著“駕~駕~”的生動形象,一下把運糧車隊,農民吆喝熱鬧紅火的場面展現得淋漓盡致。彷彿讓人們看到一隊隊滿載糧食的馬車在向前飛速賓士。
“56 56 16 1 6 51 65 323。。。”(請原諒文字無法表達出旋律,懂的人記得點贊)這是那個年代生活在遼北大地上的人們所熟知的旋律,作者突發奇想的將其變奏成:“553 116 51 635”,本曲的主旋律就這樣創造出來了。曲子第一段採用的是小快板,四句體的歌調搭配上清脆的梆笛,熱情歡快,前後呼應的短句讓此段顯得生動活潑。
喜歡的話記得關注、點贊、評論哦~~我們下期再見(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