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軍人的飲食與戰鬥力息息相關,部隊伙食保障決不像平常人家做飯吃飯這麼簡單,應根據不同任務、不同條件作出調整、探索創新,這樣才能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第81集團軍所屬部隊的做法,可資借鑑。
智慧化管理,炒菜機器高效快捷
■賈豪天 樊龍佳 張鈞泓
“現在還在訓練,還來得及做午飯嗎?”前段時間,筆者走進第81集團軍某旅,看到警衛勤務營炊事班戰士上午10點半仍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不禁產生疑問。為了一探究竟,筆者來到了後廚。
廚房內,不似想象中那樣滿是油煙,也未見忙前忙後、熱火朝天的景象,只有司務長趙秀強帶著一名炊事員站在一臺散發著食物香氣的機器旁。“這臺機器預設2000份菜譜,只需根據每日食譜和用餐人數,將簡單處理後的食材放入機器,便可自動烹飪。”說話間,趙秀強點選機器螢幕“一鍵啟動”,不一會兒,香氣四溢的魚香肉絲就出鍋了。他告訴筆者,以往,炊事員們的訓練成績提升,總是伴隨著伙食質量下降,有了這臺機器,兩名炊事員值班1小時就能保障200人的就餐需求,“不用被拴在灶臺前,有更多時間精力投入訓練,伙食質量也有了較大提高。”
這臺炒菜機器是該旅智慧化伙食管理系統的一部分。去年,為提高伙食保障智慧化水平,該旅引入這一系統。該系統包括食譜定製、物資採購、食品加工等環節,解決了人工填報費時費力、菜餚口味時好時壞等問題。
“過去1小時完成的工作現在只需20多分鐘。”趙秀強告訴筆者,不僅烹飪變得輕鬆許多,透過這個系統,驗收實物和入庫的效率也大幅提升,每個伙食單位只需將每週食譜、食材消耗量和就餐人數等資料輸入到管理終端,供應商就會對錶採購計劃送貨上門。使用與管理終端連線的專用秤進行稱量後,所有資料直接錄入系統,無需炊事員費時費力往來於機關和連隊之間提報、稽核、彙總、結算。
其實,剛剛引入智慧化伙食管理系統時,大家對這個“新傢伙”並不是很託底。每次食材出入庫登記時,值班炊事員仍會對照計劃表進行核對,填寫入庫登記表留底。可一次食材重量檢測,改變了大家的看法。
那天,趙秀強正和供應商核對菜品種類重量,系統突然提示檢測異常,顯示白菜重量與採購計劃不一致。趙秀強對白菜重新稱重,發現果然少了2.5公斤。自此,大家對智慧化伙食管理系統的顧慮“煙消雲散”。
轉眼到了飯點,食堂內香氣四溢。就餐結束時,幾名戰士透過食堂內的終端給當天菜品打分點評。趙秀強告訴筆者,這是他最喜歡的系統功能——“網上星級食堂評比”。開啟系統可以看到,該營去年12月第二週最受歡迎的菜是咖哩牛肉,官兵點贊153個。他說:“有了資料支撐,官兵喜好一目瞭然,為下步科學合理制訂菜譜提供了依據。”
快餐式供應,開袋即食無需碗筷
■趙皓軍 蘭希同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狄伯文
深冬時節,北疆大漠寒風呼嘯,第81集團軍某旅演訓場上,兩名戰士手提幾包快餐大步流星朝著疏散隱蔽地域走去。“我要西紅柿牛腩和雞肉卷”“我要宮保雞丁和手抓餅”……偽裝網下,官兵們圍成一圈領取晚飯。
筆者在現場看到,所有菜品均用流食袋進行封裝,主食則被裝在獨立包裝的塑封袋內。戰士們用手輕輕一擠,就能把飯菜吃到嘴裡,無需碗筷餐具。吃完後也不用花時間清洗餐具,只需一個簡易袋就能收完一個排的垃圾。
“夏天吃飯一碗沙,冬天吃飯拌冰碴。大漠缺水難洗碗,頓頓餐後靠紙擦。”這是該旅官兵以往在野外就餐的真實寫照。近年來,該旅官兵苦練打贏本領,每年有近一半的時間在演訓場上度過。然而,大漠的惡劣環境讓“好好吃飯”成了難事,旅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都說好的伙食能頂半個指導員,但在寒風呼嘯、風沙肆虐的演訓場上,要當好這半個指導員並不容易。”該旅領導介紹,為搞好戰場熱食保障,他們曾有過多次嘗試。
起初,他們讓炊事班伴隨保障,但在風沙天氣下,無論是烹飪、分餐還是就餐過程中,沙土總能鑽進飯菜。無奈之下,他們又改為營區烹製、前送保障。但這樣制炊成本高、分餐時間長,尤其在秋冬季,經常飯菜還沒到官兵手中就已經冰涼,而且餐後的大量垃圾也不便處理……
幾次嘗試後,該旅轉換思路,終於走出一條貼合實際的保障路子。他們借鑑“外賣快餐”的思路,制訂便於加工運輸、分發食用、短期儲存、垃圾處理的熟食成品需求方案。炊事班只需將封裝好的菜品和主食簡單加熱後裝進保溫車,就能直接分發到官兵手中,無需碗筷、開袋即食,收穫好評連連。
隨後,該旅又根據粥、湯、水需求量大、便於自制的特點,在地方餐飲公司的技術指導下,自費採購6臺食品封裝機,將粥、湯、飲用水快速打包,與快餐一併前送,保證了“戰地快餐”的全套供應。
該旅合成二營指導員程曉光介紹,這種“戰地快餐”與單兵自熱食品配合使用,使官兵在緊張的演訓期間吃飯難題得到有效解決,大家普遍叫好。
微議錄
勇於探索出真知
■侯軍飛
近期熱映的電影《長津湖》中,志願軍將士在冰天雪地的戰場上潛伏數天,伙食補給卻只有凍成石頭一樣硬的土豆,與敵軍吃的火雞、麵包形成鮮明對比,這一畫面讓無數觀影者心酸流淚。志願軍艱苦作戰、英勇無畏的精神令人感動,但伙食保障對戰爭的影響更值得我們深思。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軍伙食保障越發科學精細,“吃得好”早已不再是新鮮事,而隨著實戰化演習訓練任務不斷走深走實,“吃得快”則越來越成為部隊的普遍訴求。無論是平時營區就餐,還是戰時野外補給,都應探索創新保障模式,讓官兵在不同任務中、各種環境下,都能吃得又快又好。
要讓戰士“吃”出戰鬥力,就要著眼實際需要,尋求伙食保障的最佳效益。從炒菜機器進入廚房到封裝流食現身演訓場,越來越多好用、管用、實用的伙食保障模式不斷湧現。勇於探索出真知。相信隨著科技發展和思維轉變,未來伙食保障可以進一步讓官兵從繁瑣的炊事保障中解脫出來,把力量用在鍛造戰鬥力的“刀刃”上。
本文刊於1月12日解放軍報08版
整理:雷小雪
來源: 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