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事府為東宮屬官,創設於明初。大明太祖洪武初年,召天下碩儒訓導太子及其他各皇子,又選俊才入宮充做伴讀。當時除了有太子少師、傅、保、賓客以外,還有詹事、詹事同知、副詹事、詹事丞、率府使、率府同知、率府副使、諭德、贊善等名號,以下又有太子文學、舍人、正字、洗馬、庶子等職稱。
後來因為屬官太多且雜,沒有統一領導,故此設立“詹事府”。以詹事為首長,也稱正詹,副職稱少詹事。以下設左右春坊,司經局等部門。
清朝沿襲明朝制度,也設立詹事府,其職責和明朝一樣,是輔導太子的機構(稱東宮屬官)。到康熙年間的後半段,不再立太子了,所以作為太子的屬官,詹事府就沒用了,但是並沒撤銷。到乾隆時,上諭曰:“詹事府東宮僚佐,儲貳未建,其官原可不設,第以翰林敘進之階,姑留以備詞臣遷轉地耳”。這就是說,詹事府的保留,是為了低階的翰林官升遷之用。
翰林是清貴之職,參加科舉成進士,如果能選中“庶吉士”,就是俗稱的“點翰林”了。庶吉士三年以後經過大考,成績優秀者可以留在翰林院做官,稱為“留館”,這就是翰林官了,有個名稱曰“文學侍從之臣”,也稱“詞臣”。留館者所授的職位是:二甲授編修,三甲授檢討。翰林院的官職是斷檔的,編修、檢討皆為七品,往上是修撰正六品;然而修撰為狀元的專職,其他人不能擔任,再往上就是侍讀、侍講,皆為四品職位;故此編檢在翰林院熬夠了資歷卻無法往上升,這就要出翰林院,在其他部門遷轉。其出路有兩條:一為可以轉“科道”成為言官;二是進詹事府。詹事府左右春坊左右贊善、左右中允,都是六品,正合適編、檢升任;編檢入詹事府升任贊善、中允,稱作“開坊”。熬夠資歷再往上,是司經局洗馬,這是從五品官;再往上為正五品的左右庶子。等熬到庶子這一步,出路就很開闊了;這又有一個名堂,叫:“九轉丹成”。自五品至三品,如大理寺、太常寺、太僕寺、鴻臚寺、通政司、詹事府、國子監的正副職位很多,更何況還可以返回翰林院做侍讀、侍講,可以說是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