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麼認為有所牽強,但“英吉利”、“法蘭西”、“德意志”、“美利堅”等西方發達國家的漢字命名確實較為美好,美國人自己也知道“美國”在漢字中的意思是“美麗的國家”,並且以此為榮。
而一些第三國家的命名,寮國,柬埔寨,葉門、烏干達,模里西斯,瓜地馬拉,怎麼都談不上好字眼。
至於為什麼?我們可以先從“美“”亞”兩州的命名說開去。眾所周知,“Asia”翻譯成亞洲,而“America”翻譯成美洲。“亞”在漢語中有“次一等”的意思(Asia”的發音與“亞”並不相近),而“美”,“美麗富饒”,毋庸置疑是一個褒義詞。
·冠、首、伯、孟、長
·亞、次、仲
·季、末、叔
19世紀前後,西方列強在全球殖民時,給各大洲取了不同的名字,如“亞墨利加”(美洲)、“亞細亞”(亞洲)、“歐羅巴”(歐洲)、“利未亞”(非洲)這樣的名稱,即是透過音譯而來。所以各大洲的命名是西方列強的主導,但是音譯則是清朝及近現代的翻譯人士整出來的活。
至於命名有何意味,我們可以從我們自身的歷史來解讀。在我們被稱為“天朝上國”的歷史中,我們對於周邊小國的命名是怎麼樣的?
“鬼方、土方、匈奴、突厥、犬戎、精絕、龜茲、交趾,靺鞨,倭國、烏孫、鮮卑、畏吾兒、身毒,蠻,夷,戎,狄......”,這是周邊落後且“不聽教化”的小國;
“高麗,新羅,百濟,南詔,安南......‘’這是相對友好並且朝貢的小國;
“大秦(古羅馬),大食(阿拉伯帝國,也稱伊斯蘭帝國),天竺......”,一看這些名字就知道,這些都是大國。
誠然,禮儀之邦的“天朝上國”對待落後國家也免不了一種由上而下的俯視。所以當時倨傲蠻橫的西方列強對於各大州的命名就沒有先進社會對於落後文明的優越嗎?我不信。
至於翻譯有何意味,這就要拷問一下清朝及近現代的一些翻譯人士了,如果按照潛移默化下來,“亞細亞”=“亞洲”,那麼“亞墨利加”不也應該也是“亞洲”嗎?“亞墨利加(America)合眾國”放今天是“美利堅合眾國”,“美國”就應該叫做“亞國”了。為什麼就我們“亞”就是“亞”,而對之,就冠名了“美”呢?真就漂亮一點嗎?
也許還真是,“舊金山”、“檀香山(Honolulu—火奴魯魯)”、“晚香波”、“翡冷翠”......等一系列外國城市名,其實不管是音譯還是意譯關係都沒那麼大,近現代人士為了“美”化,真可謂“極盡之能事”。
當然,大清也是硬氣過的,鴉片戰爭之前,
“今入中國之鴉片,來自暎咭琍等國。其國法有食鴉片者以死論,故各國只有造煙之人,無食煙之人。”
然後,鴉片戰爭之後,暎咭琍這樣很奇葩的字眼改成了英吉利。
道光元年(1821年)十ー月,兩廣總督阮元就美國商船水手傷斃民婦案向道光帝上摺奏報
所以可以總結出,在大清開眼看世界,西方列強依然強勢的近現代,這些國家是世界上的強國,在新文化運動前後,代表著文明 先進 美好。
我們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示,不管是“名字”,還是“名聲”都得依靠自身爭回來,比如日本,實打實從“倭國”變成了“日出之國”,上個世紀末的亞洲翹楚。
寫在最後
讚美他人是種美好的品德,我們不吝嗇對別國的稱讚;
我們自呼為中,自詡為漢,我們也一直有著遠大理想;
現在西方開始了妄自菲薄,與大清閉關鎖國何其相似;
要牢記血與淚的歷史教訓,是要自信,更要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