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扎德:如果北美和歐洲真的要實現能源轉型,他們就應該想辦法保障銅和其他關鍵金屬的供應,否則他們將只能從中國進口電動汽車。
能源轉型需要一個“第5號通告”嗎?上世紀40年代末,美國原子能委員會(U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擔心它無法在私人市場採購到足夠的鈾來滿足其核武器生產計劃的需要,於是釋出該通告。
戰時曼哈頓專案最初所用的剛果鈾,是1942年末在紐約州斯塔頓島的一個倉庫裡翻出來的。1940年時,一名反納粹的比利時商人將這批鈾運到那裡。
這些鈾足以啟動首批兩個戰時反應堆,以及少量的核武器。但似乎沒有足夠的鈾礦石持續滿足這家龐大機構的需要,該機構的宗旨是讓美國得到它的超級大國殺手鐧。
因此,從1948年4月開始,美國原子能委員會開始釋出一系列公開的“通告”,提供鈾的最低保證價格和10年採購合同,併為在美國發現大型鈾礦支付獎金。最令人難忘的是“第5號通告”,它為較高品級的鈾礦石設定了溢價,而且從1949年2月一直實行至1962年3月。
到了最後,第5號通告造就了兩位財富超過1億美元的億萬富豪。其中一位在華盛頓的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建造了赫尚博物館和雕塑園(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另一位自豪地告訴我,他向尼克松的競選活動捐贈了50萬美元現金——那是不合法的,因為他是外國人。因此,第5號通告的暴發戶們回饋了社會,儘管結果有好有壞。
最近,當我遠端觀看消費電子展(CES)時,我想起了第5號通告。此次電子展上的明星產品是電動汽車,當然,它們是用可再生能源充電的。
沒有銅和其他基本金屬,你是無法實現能源轉型的。鈷,這種動用未成年礦工為我們的電動汽車和手機開採的礦物,是可以被替代的,儘管我們要在效能和使用壽命上付出代價。鋰和稀土,這些你在每個雞尾酒會或每場Zoom會議上都能聽到的東西,實際上相當常見。
但是,具有高導電性、高效率傳熱和延展性的銅,對電機、變壓器、電線,以及(在一個不斷變暖的世界)空調機管路都至關重要。而就在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加速能源轉型之際,其境內的銅產量都處於長期下降趨勢。
大宗商品諮詢機構CRU的資料顯示,2022年來自可再生能源的銅需求將達到80.1萬噸左右,而全球總消費量約為2500萬噸。該公司表示,未來4年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將佔精煉銅需求增長總量的72%。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和與其結盟的金屬公司扮演了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的角色。在過去10年經歷了一些不景氣的年份後,老牌金屬企業選擇保護現金流,撤出新專案。中資企業適時出手,接替了它們,尤其是在非洲。
因此,現在發達國家及其綠色轉型都只有表象(新型電動汽車),而缺乏實質(有保障的銅供應)。你可能已經注意到,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包括了對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充電站和風力發電機的很多“承諾”,但沒有任何增加金屬產量以建造這些裝置的承諾。
而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月指出的那樣,“在淨零情形下……目前的銅、鋰和鉑供應也不足以滿足未來需求,與需求之間的缺口為30%至40%。”
從年度報告中的“漂綠”圖表看,金屬行業的回應令人印象深刻,但在新專案開發方面則不盡如此。該行業沒有宣佈任何新的大型銅礦綠地專案已有兩年多。
市場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去年銅價上漲了約25%。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銅價格已接近每噸1萬美元,數月來一直處於“現貨溢價”狀態,即現貨供應短缺。當前的“可見”倉庫庫存僅夠六天的消耗。
供應緊張給看漲銅的人壯膽。高盛(Goldman Sachs)在12月中旬的一份報告稱:“我們繼續預測銅價到2024年將升至1.5萬美元,到2025年甚至更高。”
如果北美人和歐洲人真的認真對待任何能源轉型,他們或許應考慮對轉型所需的金屬釋出“第5號通告”。或者他們也可以從中國人那裡購買汽車,或許還是特斯拉(Tesla)品牌的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