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劇60講第三季。我是主講人李星文。今天這一期,我們介紹2017年夏天的爆款劇《我的前半生》。這部劇由新麗傳媒出品,編劇秦雯,導演沈嚴,製片人黃瀾。
《我的前半生》是典型的高密度話題劇。它幾乎囊括了婚姻中的全部命題,以及職場中的大多數兇險。羅子君可不是一個普通失婚少婦,她是代表全職主婦完成由低谷向高地的重新崛起。她領著觀眾遊歷了其中的尷尬和美景。她既是主人公,也是導遊小姐。
唐晶身上蘊藏著當代職業女性的巨大焦慮:一路拼殺,沒有家庭,就算結了婚也會無暇顧家。但如果迴歸家庭,則十幾年積澱一夜歸零。最糟糕的是,當你褪去鱗甲和尖牙成為開屏的孔雀,卻很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被中途放棄。
好的文藝作品要見肉,也要見骨。子君硬著陸後重新出發,一步一個腳印,是為見肉。而唐晶看似一覽眾山小,卻怎麼也無法在事業和家庭上兩全其美,這是見骨了。
製片人黃瀾曾在影視獨舌撰文講述過這部劇的誕生過程。她在2011年初次接觸到亦舒的小說《我的前半生》,那時她剛剛加入新麗傳媒。她覺得,“離婚女人自強不息,重獲愛情”是全球觀眾都喜歡的故事模式,特別適合改編成電視劇。
新麗傳媒的老總曹華益看了小說,也很喜歡,買了小說的改編權。黃瀾開始尋找合適的改編編劇。但編劇們總是說:“對這個命題究竟要說什麼,想了很久,但沒有想透”,不肯介入。
這讓黃瀾感受到了一些挫敗感,同時也懂得,一味強調這是流行故事梗的說法,並不能說服創作者。還是要有真正的共鳴點。
後來,《辣媽正傳》的編劇秦雯對這一選題表現出了興趣,於2013年7月進入《我的前半生》的創作。策劃人李曉明全程指導,沈嚴導演在完成《辣媽正傳》後期後,也加入到劇本策劃的討論中。加上黃瀾,這個四人策劃組,一起走過了近三年的劇本創作期。
秦雯用一整年的時間完成了分集大綱,又用一整年的時間完成了25集的劇本。從小看瓊瑤、席娟小說長大的秦雯,在創作之初將《我的前半生》定義為一個言情戲去把握,而不是家庭倫理戲。
《我的前半生》中的生活質感,秦雯歸結為是把一顆浪漫言情劇的種子,種在生活的泥土當中。她說,“我只是把這個土刨得,你看起來,好像比較生活一點。”
為了儘可能地疏通商業邏輯,中間兩年時間內,黃瀾和秦雯去市場調研公司、去諮詢公司,找各個級別的工作人員面談,畫公司組織結構圖,瞭解薪酬水平和生活方式,還收集了各種案例的PPT。
秦雯更是買了有關管理諮詢以及日本料理的書籍,做了充分的案頭工作,營造相對真實的職業感。
劇本日漸成型:開篇女主人公的“離婚事件”設計成生活中常見的、帶著原生家庭創傷的、處處充滿控制慾的全職太太,嫁給傳統價值觀丈夫,而丈夫愛上了溫柔而有心機的女下屬。於是,家庭就解體了。
中部女主人公自強不息的部分,用上了職業採訪所得。從收銀員菜鳥到銷售高手,再去市場調研公司,最後走到諮詢公司,完成了相對寫實的勵志故事。
後部的情感歷險,把離婚女人的現實遭遇落在“經濟適用大暖男”和“職場渣男上司”兩個典型人物身上,也算精彩而充實。但是寫到最後幾集卻卡住了,前後幾稿,停停走走,用了近半年的時間。
黃瀾認為,從一部香港幾十年前的小說,到表現當代社會婚姻情感的電視劇,編劇要完成徹底的本地化改編,必須要重新設定人物、人物關係、故事結構,甚至主題走向。但是到了結尾,實現“新的愛情”的問題很棘手。閨蜜變情敵,要突破這樣的愛情障礙,有點難。
秦雯覺得,生死與共的閨蜜情,無法背叛。李曉明覺得要男人承擔,沈嚴導演覺得男人甚至可以犧牲,黃瀾覺得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阻擋你情我願。
四人組每次開會都是各說各的,統一不了方案。最後還是秦雯自己咬緊牙關,做出了一個男人又有承擔又做犧牲、女人又有表達又做謙讓的最終方案。
這個結尾酷似《甜蜜蜜》和《秋天的童話》的失散又重逢,但本質上不是。它給了觀眾足夠大的想象空間。人的心之所向和社會屬性難以平衡的情況下,開放式結局是聰明的選擇。
這部劇的銷售比較順利。他們憑著20集的劇本,獲得了東方衛視的預購合同。在演員陣容確定後,北京衛視也出手買下了衛視首播權。這樣,兩星聯播的格局就形成了。
選角的過程中,靳東和馬伊琍對劇本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且對這兩個角色充滿了表演的熱情。與沈嚴導演合作多次的陳道明再次挎刀助陣。張齡心、吳越、許娣、鄔君梅紛紛加盟,最後是沈嚴導演拍板確定了袁泉和雷佳音。
2016年10月,《我的前半生》開機,三個月後殺青。2017年7月4日,在北京和東方兩家衛視開播。而此刻,距離萌生改編意向的2011年,已過去了6年。
觀眾給出了熱烈的反響。收視率扶搖直上。令秦雯始料未及的是,觀眾會那麼喜歡雷佳音扮演的前夫哥陳俊生,卻又那麼痛恨吳越飾演的凌玲。
她覺得,唐晶和賀涵都是現實生活中人物的最佳化,而陳俊生是一個立體的、有獨立人物命運的男性角色。寫渣男容易,寫處於渣和暖中間的男人,就要費一番功夫。在劇本創作中,她不停地轉換立場來寫人物,發現每個人的苦衷和努力生活的姿態。
這部劇也帶有一定的實驗戲劇色彩,簡單說就是高度集中戲劇矛盾,讓五六個人演變出萬千種人生狀態。換句話說,如果一定要較真兒,一個人所能跨越的空間是不會這麼侷促的,兩個人也不會在任何場合總是相遇,這是無巧不成書的戲劇。
在此之前,古裝大女主劇已經流行多時,當代女性話題劇也方興未艾。這部劇一上來,就是 “幹得好”和 “嫁得好”這兩種人生的交鋒。接下來就是“老公出軌以後,用什麼方法才能留得住”的難題。再接下來就是“離婚官司打的是情還是錢”的殘酷命題。然後就是“天下最懂事的小三還是不是反派”的疑問。然後就是“老金這樣的經濟適用男和羅子君這樣曾經的闊太太是否匹配”的問題,最後還有“和閨蜜的男友相愛了,該進還是該退”的天問。
中國是婦女解放運動取得明顯成效的國家,但也沒有給女性提供高枕無憂的大環境。男性的考核標準很簡單,有事業就是成功人士,不花心就是好男人。女性則揹負著兩面作戰的高要求: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精於賺錢,育兒有方。
有一場戲,唐晶和羅子君互為映象:一個打拼了十幾年,卻憧憬著明天嫁為人婦,告別征戰生涯;另一個人走出婚姻圍城,像一個菜鳥一樣開始操練職場ABC...她們幾乎就是跟十幾年前的對方互換人生。可以說,無論是子君還是唐晶,都解不開社會佈置給她們的哥德巴赫猜想。
有意思的是,很多女性觀眾對羅子君總是依靠賀函解決問題耿耿於懷。她們越來越不喜歡瑪麗蘇,而是希望女主人公憑本事打天下,做真正的獨立女性。
在第二年的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選中,《我的前半生》斬獲三項大獎:秦雯獲最佳編劇獎,馬伊俐獲最佳女主角獎,許娣獲最佳女配角獎。秦雯是上海人寫上海故事,馬伊琍是上海人演上海人,而許娣是北京人演上海老太太,居然活靈活現,光彩照人。
此後,編劇秦雯和導演沈嚴又合作了根據亦舒另一部小說改編的《流金歲月》。這一次,雙女主都是人格完美的大女人,不再像出場時有明顯缺陷的羅子君一樣“招黑”,但也少了很多街談巷議的討論。創作,永遠要在話題度和安全感之間找平衡,一劇一命。
今天的節目就到這兒,謝謝收看。
主講人 | 李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