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燕十三
最近樓市風聲鶴唳,變得空前冷峻,倒不是看空的人變多了,而是各種管控、問責、指導實在太多了。
這是一種從氛圍到情緒的渲染,在全國範圍之內瀰漫,讓樓市買賣又被徹底打翻,一部分則高呼剛需迎來勝利,現在已經進入了買方市場,糧倉開啟,隨便挑選。而更多的人保持觀望姿態,就看市場下一步會變成什麼樣子。
當然,根據歷史經驗來看,每一次權力交接之際,都會出現一次大規模房價打壓,如果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查。為什麼要打壓樓市?一方面是樓市解壓,給剛需出路,另一方面是環境需要,最好是橫盤陰跌,或是慢慢入冬。
但今時不同往日,現在樓市下行,沒有土地經濟,地方上基建沒有啟動資金;開發運營成本極高,開發商如烤爐上的螞蟻;不按指導價房子賣不出,二手房主著急;新房價格始終攀升,購房者也是無可奈何.....
但比起著急,四個樓市現象已經出現了,每一個都是令人膽寒,仔細看一下,就會知道什麼是“細思極恐”!
哪四個現象?從防止暴跌、退地浪潮、催款訴訟、血虧退地四個方面來看,大家僅做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
第一個訊號,防止暴跌:湖南嶽陽近日出臺樓市新規,要求中心城區新房銷售的實際成交價不得高於備案價格,也不得低於備案價格85%。意思很明確,開發商降價不準超“15%”,通俗一點來講,這就是“限跌令”。
第二個訊號,退地浪潮:全國多地出現土拍延期,深圳、天津、成都、青島、長沙、福州、揚州等,有些已經明確提出“降低全部地塊封頂價格,最高不超過15%”,通俗一點來說,賣地湊不夠人氣,導致土地流拍。
第三個訊號,催款訴訟:蘭州政府發公告催開發商繳土地款,蘭州市自然資源局釋出了一則關於41家單位欠繳土地出讓金的公告,要求各欠繳單位儘快繳納土地出讓金,涉及一批重量級開發商,這是國家級新區罕有的現象,通俗一點來看,地方發展也缺錢。
第四個訊號,血虧退地:近期房企退地風潮逐漸掀起,先是宋都退地,血虧5000萬之後,接著又是佛山一房企未能按期繳納土地出讓價款,佛山市自然資源局決定限時30日收回出讓土地,並罰沒6.47億元的定金,此外,還有瑞安、萬科、中交等退地案例。
當然,如果要整理樓市下滑跡象的案例,還有很多,不只是“四大現象”,“十大現象”也可以找出來,但這些都只是一些例子而已。
雖然,這個時候喊跌和喊空,一定會被髮“好人證”,甚至被冠以“專家”頭銜,但我們還是有三個提醒,必須要反覆強調!
其一,如果以平均法來看國內,就會發現城市化率60%與歐美國家的70%,還有10%的差距。但如果按照各省市之間的差異化來區分,二線城市的城市化還差得很遠,至少在國家中心城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其二,房地產之所以遍地開花,除了它搭上了城市化的快車,很重要的一點是,它呼應了我們“產業樹”的發展需求,連線起了上百個行業,不需要科技含金量太高,提供了就業崗位,還驅動了基礎建設的發展。
其三,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出現與房地產行業同等規模的“蓄水池”,樓市規模大概是62.6萬億美元,股市規模約為9萬億美元。不要小看“蓄水池”,現在物價漲幅控制在2%,幾乎是依賴地產不斷吸水,將泡沫變成混凝土。
換而言之,不管我們的口號喊得多麼嘹亮,哪怕是心裡的焦慮變成反應堆,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就是我們暫時還離不開房地產。當然,這裡就不用說就業崗位、家庭負債、銀行抵押等情況了,例子很多。
從現在來看,在體制優勢充分發揮的情況之下,完全可以“把房價關進籠子裡”,無非是如印度飼養猛獸,餓成一堆骨瘦如柴的動物。
當然,房地產已經走到了“岔路口”,我們每個人都要開始做選擇題了。
以後房地產開發,與城市開發的重疊度,不會再像過去那種“步調統一”了,不會再大水漫灌式的覆蓋,在“工業強國+科技強國”的戰略開路之下,接下來從上到下對於GDP的追求,或許會更加關注於健康質量。
在“供給側改革”之前,我們閉著眼睛買,那是因為市場還在低點,所有買房、養房成本都在可控範圍之內;現在“需求側改革”之後,我們會發現市場現在最需要的不是賣家,而是高質量的買家,很多人已經被困在山巔上還自得其樂。
現在是一個開發商“吐錢”的階段,也是一個購房者“高負債”的階段,更是一個樓市流動“停滯化”的階段,這個行業正在迴歸普通。
隨著“貸款投資”距離虧損越來越近,以後買房真的是一個技術活了,一定要睜大眼睛,不要放過蛛絲馬跡!
(文章於2021年8月16日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