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一品#
這次去獅子山,順帶一個工作是考察西非的農副產品市場。近些年,租地買地種菜的中國人在西非越來越多,只要解決了水源灌溉問題,非洲的氣候和土壤都非常適合四季供應新鮮蔬菜,僅僅龐大的中資企業人員的消費量就已經非常驚人。
我倒沒有在非洲當農民的打算,考察的重點是當地的農副產品進口。以前試做過的調味品類,比如番茄醬、調味塊之類的產品,是這次考察的重點。
這類產品無一例外都是中國製造為主流,有些國家某些類別甚至百分之百的made in china 。由於我現在經營的行業,我們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一半,繼續發展的空間有限。市場增量需要依靠開發新產品,以前有過少量試單,市場相對比較大,中國產品佔優勢的產品是我主要的考察物件。
基於當地的飲食習慣,番茄醬銷量驚人。僅僅這個單一的產品,塞拉這樣的小市場,一年進口額超過千萬美金,屬於僅次於大米的第二大進口商品。儘管競爭也很充分,架不住一年上千個貨櫃的量啊。
還有就是排在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品類第五位的調位塊,味道有點像泡麵裡的調味包。就這東西,塞拉一年進口量也超過千萬美金,這是一個700萬人口的小窮國,看到這個資料真有點震驚到我了。
不過想想也不奇怪,畢竟恩格爾係數這麼高的國家,食材還不怎麼新鮮,全靠這種調味產品提味。
這次的考察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雖然這些產品大部分都是中國製造,但商標都是貼的當地進口商的商標。有些商標經營多年了,在塞拉很有認可度。
這次還順帶了解了一下蝦片產品,只要原料是麵粉。放油鍋一炸就能吃。本來覺得西非人吃什麼都愛油炸,這東西應該很好賣。有個網友做這塊生意很專業,打算可行的話可以和她合作一下。結果發現塞拉這東西並不常見,廢了很大勁才去找到一家拿到樣品。這個產品看上去塞國並沒有量。
總結一下,在西非開個專業的調味品批發店還是很有前途的。唯一的問題是新品牌怎麼才能讓市場儘快認可,雖然價格戰最簡單粗暴,但食品類的東西,用一個便宜貨的方式搶市場,對長遠的發展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這個專案還需要繼續觀察。我們塞拉的貨車已經到位,全國網點鋪貨的工作,車牌辦好就開始執行。也許到時候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開發這類產品,成功的機會更大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