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農具,總會勾起曾經歲月難忘的情懷,成為文字行間裡的記憶和縷縷鄉愁。這些老物件見證了農村的發展。下面這些物件你又認識多少呢?很多老一代的農民伯伯也未必都能認得出來吧?
第一種:犁
這是翻土耕地用的工具,過去用人力或者牛,馬等牲畜牽引它,與地面接觸的位置安裝了一個三角形的鐵塊,目的是可以在土地上耕出槽溝,然後在溝裡播種。
想起了海燕的爺爺曾經講到,爺爺那代人家裡窮,沒有牲畜就用人力去牽引這個犁,那時候真的很辛苦。後來到了海燕爸爸那代人,有了牲畜,大人們就省了很多力氣,幹活也快了許多。
第二種:耙
我想很多人沒有見過這個工具吧,它叫耙,主要是用牛等牲畜牽引,用來平整土地,一般來說這個工具主要用於水田,這也算是農家常用必備大型農器具之一。
第三種:簸箕
簸箕可以說是農村人都見過吧,家家戶戶必備的,主要用於我們去除米糠或者穀物等雜質用的。它主要是用竹子或者柳條編織成的。海燕的爺爺曾經也用過柳條編織過簸箕,想想爺爺還是手巧的手藝人呢。
第四種:壓水井
壓水井這個我們每個家庭都有。聽爺爺說以前沒有壓水井的時候,得去村子口那挑水喝。後來家家戶戶都會打一口自己的井。海燕告訴你,壓水井裡的水非常的好喝,甘甜爽淨。
壓水井下面都會放一個水缸,用壓水井壓水的時候,需要舀一瓢水倒在井頭裡當“引水”,然後一下一下地就把井水引上來 了。水就順著壓水井的井口出來了。壓水井的出現,給農村人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便利。幾十年以後家家戶戶都是自來水,壓水井也閒置了。
第五種:石磨盤
石磨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磨米磨面、都會用到。當然有的人家用人拉磨,如果量大活多,就會用驢拉磨,把驢的眼睛蒙上然後驢就在那一直拉磨。
後來農村通了電之後,有的人家就買電磨,但是電磨磨出來的東西就是沒有手工石磨盤磨的東西好吃。你們注意到了嗎?
第六種:耩子
這個物件我想很多人都不認識。這個是農民種小麥用的,現在應該是很少見了或者絕跡了。上面這個是耩子耬,前面長長的那幾個是猿杆,耬子後面是扶手,扶手下面那三個是耩子腿。
在它裡面有一個缺口,種子就會從這個缺口流出來。在耬缺口中間繫了一個小鈴鐺,大人們搖晃這個耬子,然後系在繩子鈴鐺也跟隨這個力量搖擺起來,這樣種子也就比較均勻的散在耩子腿了,隨之播種在地裡。
第七種:抓鉤子
這個是用刨地、鬆土的農用器具。它的用途非常多,比如我們可以用它來刨土豆,紅薯,花生等等。
第八種:紡車
紡車用途大家都知道,用來紡線。紡完的線就可以去織布了。六七十年代的人們,對紡織車情有獨鍾。那個時候,家家都有一輛紡車,紡線織布。最後給大人和孩子們做衣服。
第九種:頂針(線箍輪子)
這個做針線活的人,應該見過吧,比如我們縫衣服,納鞋底,納鞋都會用上它,帶在手指上可以很好地用來借力。
第十種:風車
當時風車的作用對壯谷硬善分類很大的。它可以把脫殼的稻米,穀物等裡的雜物進行分離的工具。風車搖的時候需掌握好速度,太輕硬善和壯谷一起漏下混合,搖得大重大快,把部份壯谷漏到硬善裡去了,而硬善吹到扁子裡去了。
第十一種:墨盒(墨斗)
這個農村木匠打個桌椅板凳啥的會用到。主要是用來在木頭上劃線找紙用的。搖動右側手柄,牽出纏在裡面的繩子,用手往上拉住繩子,一鬆手繩子啪一下打在木頭上,留下了一條整齊的黑線條。然後木工師傅沿著這個線開始切割。
第十二種:撅(jue)頭
這個工具,是農村人用於田間地頭除草用的,或者用它刨地下種子,給禾苗培土用的。
第十三種:碌磙和烙石(lao 石)
碌磙,用大石頭做,特別重。碌碌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是用來脫粒農具,農村很多穀場都會用到,套上牲畜在稻穀上碾壓,把稻穀粒從秧苗上脫下來。
第十四種:板車:
板車用處大著呢,上面是用木板拼在一起的,下面是一根很粗的鐵軸,兩邊各套一個輪子。這樣的車子可以用馬,牛等牲畜拉農作物或者拉人。最早的時候,家庭條件不好的,也沒有牲畜,只能用人拉。當然有些個別的山區是那種獨立車。不知道你們見過沒。
第十五種:點葫蘆
現在認識它的人應該不多了,它是用來播種的工具。比如播種花生、玉米、高粱、穀子等農作物時,就會用到點葫蘆。一邊走路一邊拿個小棍子敲打著點葫蘆,敲打的頻率來控制種子之間的間距,敲打得快就距離就近,敲打的慢距離就遠。所以根據農作物不同距離不同敲打的頻率也不同。
第十六種:鞋撐子
做好的新鞋用它撐一下,六七十年代都用過的。補襪子用的!襪子破了把襪子套到撐子上縫補。小時候,海燕的媽媽還用過這個東西,現在媽媽年紀大了,這些老物件也用不上了,也看不到了。
最後這個物件,我要考考大家了?這個物件我也說不出名字了?具體是做什麼用的呢?看看你們有多少人認得出來?
最後:
如果你是在農村生活過,這些老物件一定不會讓你感覺到陌生,而且還有引起你很多兒時美好的回憶。這些老物件,是否讓你感覺到如此熟悉,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那麼一段難忘的回憶。
如今,或許我們已經身在喧囂的城市,離開了曾經在一起玩耍的玩伴。那個年代我們也無法回去。隨著時間的流逝,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老物件,現在慢慢被淘汰,退出曾經的歷史舞臺。在生命過往中,早已被我們腦海深深地記錄了下來。當我們老了,頭髮白了,把那些曾經的老物件和往事,可以講給祖孫輩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