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高質量創作大賽第三季#
即使是在農村,70-80年代常用的一些老物件,好多都不再使用了,都失去了它們的利用價值了,有的或許已經被農民朋友們丟棄,燒掉了。小吳整理了一下,80年代常用的6種老物件,如果你家有,千萬不要扔掉或者是燒掉了,是上輩人的記憶,保留下來,不但對下輩人也有很好的教育意義,說不定假以時日還能賣個好價錢。
第一個老物件,收錄機
這個傢伙,在80年代的農村家裡也是比較少見,一般的家裡還真沒有。是那個時候家裡難得的家用電器之一,它可以用來放磁帶唱歌,可以學習,還可以錄音,聽收音機,能透過它瞭解外面的世界與資訊。
如果誰家擁有這樣一臺收錄機還是比較拉風的,令人羨慕的。
記得小吳第一次擁有它是在讀初中的時候,那時都是90年代了,是我的二姨父給我用的,那時英語口語非常不好,二姨父把它心愛的收錄機給我回家學英語,去新華書店買的英語磁帶,可是後來,英語也沒有學過啥名堂,真辜負了二姨父的一片好心。太對不起他了。
後面把它又還給二姨父了,不知道現在他是否還有保留在家裡面。
第二種老物件,電鈴
這種電鈴第一次見到它是在上初中的時候,在學校裡見過。
那時學校初中都是寄宿的,早上6點半就要起床了,那時就是靠這個電鈴來叫醒學生和老師的。能定時,到了點了就自動響鈴,不像讀小學的時候,靠人工來打鈴的,有時老師看錶,都會錯過時間。
20多年過去了,不知道現在學樣的鈴是靠什麼來打鈴的。
第三種老物件,皮箱子
這種紅色的皮箱子,是80年代的農村人結婚必備的嫁妝之一。
那個時候,在小吳家鄉看到人家結婚,都有好幾個這樣的皮箱子,一般都是家裡的親戚們打發新娘子的,可以用來裝一些衣服,及其貴重的東西的。
上面配有鎖,也方便當做行李箱出行,不過那個時候的農村人也很少出遠門的。不像現在,農村人都天南海北的去打工賺錢。
第四種老物件,暖壺
在80年代,小吳在外婆家生活,那時外婆的媽媽也在外婆家,外婆的媽媽沒有生兒子,只有四個女兒,那時是四個女兒輪流來照顧的,每個那裡住一年。
到了冬天下雪的時候,零下好幾度,那時的湖南冬天比現在冷多了,池塘上結的冰都可以在上面滑冰的,在那些溝或者是屋簷下面,好大的冰柱,現在見不到了。
90多歲的老外婆,晚上睡覺冷,外婆就會燒一壺開水,然後用這個暖壺裝好,放進被子裡面,給老外婆暖腳的,到了第二天早上起來,這個水還可以倒出來洗臉。
第五種老物件,壓水井
壓水井在小吳家鄉是用不上的,因為我們那裡有山泉水,都是從山底下出來的,去井裡挑水就行了。
但是在小吳外婆家卻是用這個來取水的,她們那裡相對比較平,也沒有天然的井水,就是在自家的院子裡請人過來打一口10多米深的水井,然後安裝上這個工具,水就能從井裡搖上來了。
不過現在外婆家用上了自來水了,這種搖井就退崗了。
第六種老物件,手推剪
農村70後的男性朋友們應該都有體驗過這種手推剪剪頭髮吧。
那時的農村有的地方都沒有電,都是靠這種手動的剪刀來剪頭髮的。最怕的就是它的剪刀不利的時候,那叫一個遭罪,拔得頭皮發麻,總是提醒理髮師傅,慢點,痛。
以上小吳介紹的6種老物件,在80年代的農村是非常常見的,你家還有嗎?它現在有很好的收藏價值了,千萬不要扔掉了,收藏起來,可以供後輩人學習觀看,說不定哪天能賣過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