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資訊來源:新浪微博、sciencedaily等
在新浪微博上釋出3個小時就獲得了近4千萬閱讀量,也迅速登上了知乎熱榜。其實在2個月前,10月21日,同樣是發生在美國,研究人員成功的將豬腎移植到了人體內。那則的新聞也曾引起廣泛討論。
這兩起實驗的“成功”似乎預示著人類即將攻克異種(又可稱為跨物種)移植的難題,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兩個實驗又有那些細節是我們無法直接在新聞快訊中看到的?
今天,解螺旋就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這兩起實驗的異同以及它們對於未來醫療的發展究竟有什麼意義。
不同之處
先一步進行的豬腎手術,雖然是在2021年10月21日被廣泛報道,但實際手術日期是2021年9月下旬。接受手術的“人”是一名腦死亡但靠呼吸機存活的婦女。她是一名器官捐獻者,但很可惜她的器官並不適合捐獻。她的家人同意接受手術以幫助他們所愛的人實現可以在去世時向人類贈送禮物的願望。
在這位可敬的女士腦死亡兩個多小時後,科研團隊將豬腎連線到患者大腿的血管上。腎臟被儲存在體外,方便實時評估豬腎的功能,同時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到不破壞那位女士的“遺體”。
手術完成後的幾分鐘,豬腎開始產生大量尿液,並顯示出其他正常功能的跡象。團隊密切觀察了移植腎臟 54 小時,沒有發現排斥的跡象。團隊負責人表示: “豬腎的功能就像人類腎臟移植一樣。”
根據倫理審查員的指導,科研團隊在 54 小時停止監測,並取消了對這位腦死亡女士的生命支援。
在今天被大規模報道的豬心手術則是發生在活人身上,患有嚴重心臟病的57歲男子Bennett。患者Bennett是在6周前因為嚴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入住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甫一入院他就不得不使用ECMO(Extraco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體外膜肺氧合) 維持生命。他不僅不符合人工心臟的條件,還沒有資格進入傳統心臟移植的器官等待名單。嘗試使用豬心進行器官移植是患者Bennett當時,除了等死以外的,唯一可用的選擇。
在同意接受移植之前,醫療科研團隊已經讓Bennett先生充分了解該手術的風險,並且明確告知該手術是實驗性的,具有未知的風險和益處。在1月7日主刀醫生表示手術長達7小時,術後三天患者狀況良好。
因為是真實的治療手術,也是一個開創性的實驗,醫療科研團隊仔細考慮了患者可能存在的獨特需求並不斷修改手術麻醉條件,在術後除了傳統的免疫抑制藥物還使用了一種最新的免疫抑制劑,以期避免免疫排斥反應的發生。
心臟供體豬被敲除了三個會導致人體對豬器官快速排異的基因,插入了六個人類基因,最後為了防止豬心過度生長,還敲除了一個額外負責豬心長大的基因。在供體豬中,總共進行了10次獨特的基因編輯。
相同之處
豬腎移植手術是由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進行,豬心移植手術是由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進行。這兩醫學中心都是全美乃至全球的醫學領域先驅,兼顧治療與教學、科研,是美國最頂尖醫院之一。截止目前,不論是豬腎移植手術還是今日被媒體廣泛報道的豬心移植手術,患者均在3天內未發生免疫排斥反應,也就是度過了超急性排斥反應期。這並不意味著接受手術的患者已經安全了,接下來還有加速性排斥反應、急性排斥反應和慢性排斥反應的關要過。這兩場器官移植手術使用的器官供體豬都是專門的基因編輯豬,它們都是科研人員為實現異種移植專門進行過基因敲除與基因敲入的特殊個體,不是食用豬。經仔細查詢資料發現,這兩場手術所使用的供體豬都來自同一家公司——Revivicor Inc.。有關於基因編輯豬最出名的應當是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我國的青年科學家楊璐菡也在努力研發真正可以給人類器官移植的基因編輯豬,截止2020年該譜系的基因編輯豬已到達3.0版本。
未來
使用豬作為器官供體真的已經不遠了?
答案是:No
今天只是這名患者術後的第4天,離能夠被判斷器官移植成功還很遠。但我們可以看著他後續的情況,不論是成功或失敗,他都是人類異種移植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真正的活體實驗上演。
接下來就是作為醫生最關心的問題:我們什麼時候會需要學習這種醫療技術。
首先,跨物種的免疫壁壘不是這麼容易打破,就算出現了個案的成功,它也遠遠不是技術成熟的標誌。不過如果這位患者的器官移植成功,那麼代表著這個研發方向是正確的。所以有可能在今後的十多年時間內,這項技術漸漸的往臨床治療過度。但如果這位患者的器官移植失敗,那麼在最近二三十年將其應用到臨床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更多的會是類似於去年豬腎移植的實驗。
當然我們自己也有在研發這種用於異種移植的醫用豬,存在彎道超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