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育娃依然是雷打不動的剛需日常。
換一個視角來看,看親子故事也像在照鏡子,對自身成長隨時查漏補缺。
最近重溫《天空之城》,郭美香和車教授,都深受原生家庭影響,把年少時的不甘心轉化為負荷過重的野心和慾望,並且強加到下一代身上,結果喜迎崩盤。
很多父母一輩子都在學一件很難的事情:放過自己,也放過子女。
今天要推薦一部冷門日劇《二月的勝者:絕對合格教室》,講補習學校的事兒。
現在國內補習行業遭受重創,很多家長也在積極調整策略,上次看國內補習班那些事兒還是《小捨得》熱播的時候。
《二月的勝者》主打情緒疏導,側重溝通方式方法,一集一個案例,把各種問題小孩的情緒狀況都摸透,給予開放式討論視角,大人看完容易有啟迪:小孩的成長,有時候也在影射大人。
#選擇適合自己的池塘很重要#
這道選擇題,我們從小就開始做了,學校靠成績,上班靠業績。
補習班裡的尖子生也有這種困擾,這位小姑娘從小就很上進,完全不需要家長監督,自律式學習,出類拔萃。
每天覆習到深夜,家長並沒有給她壓力,小姑娘自己壓力太大,與時間死磕,挑燈夜戰就是成功的唯一標準。
自己著急的時候,她會用筆劃破自己的腿,大概傷痕累累對她也是一種激勵,對於小學生而言,這真的蠻殘忍。
她在補習班也顯得很高冷,別人向她虛心請教,她直接拒絕。我們小時候班裡也有這種同學,基本上這類同學人際關係都不會太好。
另外,現在這個補習班呢,她雖然屬於尖子生,但她總覺得其他同學太弱,沒有自己渴望的那種神仙打架的競爭力。
補習學校之間競爭激烈,隔壁補習學校就是「尖子中的尖子」課堂氛圍。
小姑娘執意要轉學,去了尖子學校,踏進教室那一瞬間,她被打滿雞血:老師講的題目都是高難度的,同學也都是種子選手。
可是,轉學後的她並不開心,她高估了自己能力,其他人都太強了,自己一下子淪落到了差生行列。
另外,這個學校裡的同學一個個更傲嬌,老師眼裡只有高分選手。
這可是前面一個補習學校沒有的。
其實呢,小孩的成長煩惱,我們大人也有。
如果你能量儲備不夠,一下子猛升級難度,肯定會物極必反。
好勝心強不是壞事,但還是要先實事求是,能力與野心要成正比。
像體操巨星拜爾斯,她的跳馬既有難度又有穩定性,可以毫無懸念地傲視群雄,難度儲備是天花板級別,但她直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才第一次拿到跳馬冠軍(她是2013年橫空出世的世界級體操天才)。因為她這一年才把程菲跳練得穩定且紮實,之前也會程菲跳,但她沒有十足的把握,她一定是要把難度和穩定性都儲備好了,才會真正祭出。
小孩子還不懂這層關係,需要家長老師做正向引導。
小姑娘後面還是回到了前面的補習學校,一切都恢復正常了,雖然其他同學成績可能不如自己,但大家相處氛圍非常友好。
有個女同學超有「媽媽心腸」,因為她家是開美髮店的,看著爸媽每天給客人弄髮型,她也試著給班上女生編頭髮,每天樂此不疲,完全就是「小媽媽」的架勢,而且包容心極強。
學霸小姑娘在這裡有種迴歸感,不像另一個學校,大家都是冷血式學習,完全忽略了人情冷暖,而小孩子的社交世界裡是最需要這些溫暖的。
她年齡還小,任何極端的苗頭還有機會做止損。
她媽媽算是一個正向角色,女兒雞血,當媽的相當理性,沒有揠苗助長,給她試錯機會,試錯之後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怎樣的學習環境。
放手讓孩子合理跌倒,自己真的碰壁了,才能頓悟,這比苦口婆心勸說有效多了,畢竟實踐出真知。
為人父母,真的有著操不完的心,一刻都不能大意。
學霸小姑娘因為有光環,自己需要有關注度,她的這份虛榮需要有立足的市場。
虛榮心是個中性詞,看你如何去調控它。
補習班老師也說:你需要在女王環境裡成長。
重新迴歸的學霸小姑娘,因為重新感受到了班級的溫暖,快速告別了過去神仙班的那種高處不勝寒。
她也在潛移默化調整自己的心態與節奏,以往自己很高冷,如今也被周圍的暖意融化了。
這就是如今家長們更注重小孩的「社交氛圍」:交朋友蠻重要的。
她也透過這次不同環境的對比,清晰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還是一步一個腳印比較踏實,也容易有安全感。
她前面的野心有用力過猛的苗頭,不知天高地厚,確實也需要去碰碰壁,認清現實。
家長、學校雙向理性配合,勇敢試錯,然後積極止損,這樣才能快速修復。
「大人們要善用自己的經驗,慎重地引導孩子們。」
這句臺詞很真實,大人們都好為人師,尤其在孩子面前,那種高高在上不可質疑的權威身份就是五指山。
我們成人世界裡也有這種同類項案例,職場劇《女人最痛》裡,張可頤飾演的Jackie也有過這種用力過猛。
她前面在專門賣水貨的嘉嘉公司,後面跳到大集團,美妝行業也有自己的鄙視鏈,很多人都嫌Jackie是小公司來的。
Jackie也一直憋著一口氣。
她野心膨脹,業務能力也有,但缺乏大公司大集團需要的那套「系統的規則」培訓。
而這種規則其實是為了更好地打團隊配合,這就是職場和學校最大不同,讀書時代都是單打獨鬥,上班靠的是群策群力,即便你登頂荒無人煙的高層圈,也是要靠懂得用人。
她的強項是「野路子」,野路子也確實是市場營銷人員不可或缺的閃光點,但要在規則下進行,否則容易失控。
比如她多次「先斬後奏」,仗著自己和領導默契度十足,加上領導多次放權,她漸漸失了分寸。
個人好勝心過度膨脹,自己的視角只會越來越窄,眼裡只有自己的得失,而這時候最珍貴的「格局」沒有了。
做人做事大氣,容易有福報。
Jackie後續的視野越老越窄,只想著自己要贏,既沒有放過別人,也沒有放過自己,彼此餘地都沒有留足。
她越想往上升,越忽略了做領導該有的境界:時時刻刻要從自身抽離出來,看自己,看他人,看整個環境。
在這種情況下,備案一定要做足,別隻想著贏這一頭,機會均等,風險要可控。
選適合自己池塘也是合理評估自己目前的儲備,包括潛能,潛能還要去實踐,規劃裡的潛能有時過於紙上談兵。
千萬不要把理想狀態當成板上釘釘,《二月的勝者》這位學霸小姑娘,在A池塘裡是學霸,但去了B池塘就淪為學渣邊緣,實踐出真知,她也算止損,起起落落的境遇並沒有摧毀自己的自信,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她比很多大人有智慧多了,很多大人都不懂得取捨。
#興趣能打破所有無效努力#
還有一集是說這位男同學的無趣學習,他始終對學習沒有任何興趣。
解決方案就是觀察他感興趣的點,然後往學習領域做引導和轉化。
男同學經常走神,望著窗外的鐵路發呆,他能準確記住鐵路的報站時間和對應站名,這是他的優勢——對路線有興趣,並且記憶力還不錯。
這位補習班老師看似很酷,卻非常懂孩子,他終於找到突破點。
再把長大立志投身鐵路行業的理想高光點亮下,小男孩脫胎換骨了。
我想到自己小時候一個類似的學習場景,我初中有段時間物理不好,本身我一直偏科,對理科基本上興趣不大,也屬於無趣學習。那時候無意間看了一本物理輔導書,瞬間被吸引,這本書有一個大的故事場景,講述了幾個學生的學校日常,有蠻多學生劇日常場景的,很多知識點都是在對話中開展的,我就像追劇一樣看這本書。那個年代學生劇特別少,我讀初中的時候就把《十七歲不哭》反覆看了好幾次,這本輔導書的敘事風格就有校園劇風格,很對我胃口,有了一點點興趣,就能重新點燃平時無感的各種術語和概念。正好,那時候流行班上搞「一幫一」小組,我又是那種特別幕強的人,對性格好學習好的同學充滿敬意和欣賞,我們班那會兒物理最好的是個女生,正好我們可以互補彼此的弱項,她又很有耐心,能把老師的話術轉為自己的理解,而且非常易懂,我的知識點盲區慢慢被開啟,而且一旦有第一個小小的突破,學習就容易有成就感,這種興奮對於學習是很有用的。
包括初中學生物,到了中後期生物已經顯得有點枯燥了,為了應對中考,我那時候開始自動嫁接興趣點,看看自己有啥興趣點是能與生物搭上的呢?正巧那個年代,TVB法醫劇很火,我稍微有一點點想做醫生的遠大理想,正好可以把這個興趣點轉移到生物上,先把考試拿下比較實際點。
我讀書年代就是這麼混過來的,有興趣的就會特別喜歡,沒興趣的簡直就是鞭屍,這種模式一直延續到我的職場年代。
早年做PR,我做了幾年汽車品牌,有段時間我要負責撰寫產品稿,裡面有數不盡的專業術語,而且我對這些真是無感,感覺又回到了讀書時代的數理化,但工作有時候是沒有退路的,也特別無奈,不講究方式方法的迎難而上只會更崩潰。
我這時候又開始挖掘自己的興趣點,看看能不能短時間內啟用新的興趣點,嫁接到工作盲區上,這樣至少能拉回一點完成分。汽車除了工程類資料,也有設計美學,我喜歡看服裝設計,這和車身線條,車飾細節,包括顏色運用也能搭上,正好那段時間我幫一位汽車設計師安排了時尚媒體的專訪,自己的興趣點都重新嫁接起來,原本枯燥的工作內容也變得有趣,這時候心態就會發生變化,有了新的興趣點,以前很多盲區就自然開啟。
活到老學到老,保持好奇心與點燃興趣點必須同步,不然成長中太多瓶頸都沒辦法突破。
《二月的勝者:絕對合格教室》就像拿一群小學生做自己的鏡子,有些人生問題吧,曾經解決過,但還容易復發,就是這麼週而復始地推進,所以也需要我們不斷地歸零,然後重新嫁接各種新能量去解決。
這部劇並不沉重,還挺輕鬆的,看這種兒童教育劇確實能汲取到很多通用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