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F治療技術將上肢、下肢、軀幹、頸等部位的運動方式分別歸納為2對(4種)運動模式,每對運動模式包含2種運動模式,這2種運動模式之間的運動方向相反、互為拮抗,運動軌跡互為對角線,互為起始點。將這樣的4種運動模式應用到訓練和治療過程中,可在保證效率的情況下讓肢體得到全面的功能訓練,是PNF治療技術的精髓所在。
四種運動模式
PNF治療技術將上肢運動模式概括為2對、4種運動模式,分別是:
1、肩關節的屈-外展-外旋模式(結合前臂旋後、腕橈偏背伸、指伸展並外展,肘可屈可伸可直,整個動作猶如拔出腰刀然後高舉),再加上與之相反、拮抗、互為對角線的肩關節的伸-內收-內旋模式(結合前臂旋前、腕尺偏掌屈、指屈曲並內收,肘可屈可伸可直,整個動作猶如將高舉的腰刀重新入鞘)。上述兩個模式中,前者是將手臂從"前內下"移往"後外上",後者是將手臂從"後外上"移往"前內下",二者的軌跡是一條斜線上的兩個方向;這兩個模式的運動軌跡與下面兩個模式的運動軌跡彼此交叉。
2、肩關節的屈-內收-外旋(結合前臂旋後、腕橈偏掌屈、指屈曲並內收,肘可屈可伸可直,其動作類似於用手抓取對側耳後的小蟲),再加上與之相反、拮抗、互為對角線的肩關節的伸-外展-內旋(結合前臂旋前、腕尺偏背伸、指伸展並外展,肘可屈可伸可直,其動作猶如將耳後抓到的小蟲拋往身後的地面)。上述兩個模式中,前者是將手臂從"後外下"移往"前內上",後者是將手臂從"前內上"移往"後外下",二者的軌跡同樣是一條斜線上的兩個方向;這兩個模式的運動軌跡同樣也與上面兩個模式的運動軌跡彼此交叉。
治療要點
1、患者和治療師的體位。患者通常採用仰臥位,頭頸處於舒適的中立位,某個運動模式的初始位置接近於那個與之配對的、相反方向上的運動模式的終止位(屈-外展-外旋模式的起點近似於伸-內收-內旋模式的終止位,或者說,拔腰刀舉起來的動作應該從抓住鞘中之刀開始,讓刀入鞘的動作則從舉刀的姿態開始)。治療師的體位以舒適、流暢地輔助患者完成整個動作為準,雙手和雙臂都要參與到動作輔助之中,一般情況下要面對患者上肢運動軌跡的那條假想線,雙腳分開,雙髖間連線與運動軌跡垂直,在運動過程中透過邁步和退步調整身體位置,以便於流暢而合理地地施加阻力、牽引力、擠壓力。
2、治療師的手法。在PNF的運動模式治療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是:在相反的方向上施加大小適中的阻力,以獲得最佳效果;儘量不與運動相反方向上的患者肢體部分產生接觸(不要把這句話理解錯了,和前面那句並不矛盾)。這就要求治療師雙手的抓握方式能夠動態地在各個平面上施加阻力。例如,在屈-外展-外旋運動模式中,治療師要對肩關節的屈、外展、外旋動作施加阻力,還要對前臂旋後、腕橈偏背伸、指伸展等動作施加阻力,這就要求治療師的手要按照患者肢體的運動次序抓握在不同的位置,並根據運動軌跡隨時改變施力方向,還不能夠對患者肢體關節動作造成干擾。
3、阻力、牽引和擠壓。在PNF上肢運動模式中,治療師要對患者的肩、肘、前臂、腕、手關節施加運動阻力,這個阻力應讓患者肢體產生顯著的力量刺激,同時又不會讓動作停滯,不可讓其他部位產生代償。除此之外,在起始動作中,可對關節實施牽拉,有助於動作的啟動,在終止位對肩關節實施擠壓,有助於肩關節的穩定。
4、視覺和聲音。儘可能地讓患者用目光關注運動中的肢體,透過視覺反饋提升學習效率;透過簡潔準確、緩急有致的語言引導和糾正患者的動作。
5、運動時序。上肢運動模式涉及肩、肘、前臂、腕、掌、指的協同運動。一般情況下,應先引導遠端的肢體(掌、指)進行運動,然後從遠端到近端協同運動,最後整條運動鏈發力至終末點。如果某個關節存在短板,可將其他關節固定(但仍要發力),對存在短板的關節和動作進行強化訓練(加強時序)。
6、其他技術。除此之外,還可利用牽拉所產生的牽張反射促成肌肉收縮,利用強側肢體動作以及頭頸和下肢的動作協同產生擴散和強化效果,還可實施放鬆、等張組合、拮抗肌反轉等PNF技術。
應用舉例:屈-外展-外旋模式(肘關節保持伸展)
1、患者仰臥,左側上肢肩關節伸-內收-內旋,前臂旋前,腕尺偏,掌指屈曲(手的位置大約在對側髂前上棘),治療師站於其左側肩的位置;右手抓患者手背,手指放在患者橈側,拇指放患者尺側(蚓狀肌抓握,儘量不接觸患者手掌面板);左手在患者前臂接近腕的位置握住橈側和尺側(蚓狀肌抓握)。
2、治療師雙手同時發力將患者的手和臂向其右下方牽引,以輔助患者完成“啟動”;引導患者左手掌和手指伸、腕橈偏(患者運動能力強時應施加阻力),然後告訴患者“舉手、向外抬胳膊、向外轉”,引導患者同步完成屈肩、肩外展、肩外旋、前臂旋前的動作,同時用雙手在合適的角度發力實施阻力。在這個過程中,讓患者儘可能地注視自己的手臂動作。
3、當接近於終末點位置時,告訴患者“再來一點”,將屈肩、外展、外旋、伸掌、伸指、腕橈偏等動作做到極致,然後,治療師在終末點發力擠壓患者肩關節以促進穩定。
4、如果有需要,可以終末點作為“伸-內收-內旋”模式的起始點,實施相反方向的運動模式。
5、同一運動模式的訓練應反覆多次,並儘量熟練、一致。開始時應讓患者充分了解這一運動模式的運動方式,以便於患者進行更好的主觀配合。治療師也應充分了解患者的特點,對手法、動作、語言指令等進行適當調整,以獲得最佳效果。
6、在具備一定運動能力時,患者也可利用彈力帶等工具自行訓練。
原文連結:http://www.jinlaiba.com/archives/3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