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聲怪氣
低地斑紋馬島蝟
島嶼上的生物進化總是更加怪異,棲息在馬達加斯加島的馬島蝟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幾千萬年前,馬島蝟的遠古先祖首次抵達這個末曾有哺乳動物踏足的天堂,並在接下來的歲月裡繁衍、進化成了一個混合了鼩鼱、鼴鼠、小鼠大鼠和刺蝟等特徵的神奇物種。低地斑紋馬島蝟是家族中性格比較外向的成員。它們在低地雨林中穿行,有鼩鼱一樣靈敏的鼻子,身披豪豬一樣的防禦性尖刺,這些尖刺一旦被甩出,可以刺穿掠食者。
真正讓這種小動物登上“炫酷動物”榜單的其實是它們的另外一項隱藏技能:能透過振動脖子上的剛毛,發出尖鏡的超聲波來進行相互交流。在動物界,這種交流方式被認為只可能存在於蟋蟀、蚱蜢和甲殼蟲當中,在哺乳動物中這一技能是絕無僅有的。有動物學家將這種超聲波形容為 “千草被揉在一起時的聲音”,這肯定是動物王國中最怪異的聲音之一。
先聲奪人
斗篷蜥
斗篷蜥,又名傘蜥,它們長得有點像微縮版的恐龍,但與其自身大小相比,它們在保
護自己時的陣勢之大,在整個動物界都屬罕見。一旦受到威脅,斗篷蜥便會彈開位於頸
部寬達 30 釐米的橙色皺褶。這些皺褶平時搭在肩膀上,在受到驚嚇時,斗篷蜥便會張開
大嘴,將與舌骨相連的桿狀骨開啟,拉緊面板並豎起皺褶。骨間拉開的間隙越大,展開
的皺褶面積也就越大。與此同時,斗篷蜥還不忘發出“嘶嘶”的吼聲來恐嚇敵人。
實際上,斗篷蜥是一種容易害羞的食蟲動物,大多數時候它們都安靜地躲在按樹上。當發現自己的恐嚇沒有作用時,它們便會趕緊站起來,像恐龍世界裡的迅猛龍一樣,依靠強大的後肢飛速逃走。這種企圖驚嚇或使掠食者感到困惑的防禦性展示,通常被稱為“威懾行為”。在遇到激烈的同類競爭時,斗篷蜥也會利用這精美的“頭飾”來獲得勝利。科學家研究發現,擁有明亮橙色皺褶的斗篷蜥在競爭中勝出的機率高達 90%!
文章摘選自《自然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