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則老影片,內容為易建聯效力雄鹿隊時期的NBA首秀錦集。
前後約莫3分鐘,看完之後,帝哥百感交加,心中很不是滋味。
一是現在的阿聯,早已沒了往日的意氣風發,球員生涯正在步入尾聲階段。
二是時過境遷後才明白,當初那個被國人各種謾罵,譏諷的“軟蛋”。
原來竟是中國人在NBA賽場上,最後的輝煌和巔峰...
易建聯的NBA首秀有多強?
如果放到現在這個大網路時代,絕對能佔據一個熱搜名額。
2007年10月31日,被雄鹿用首輪第六順位選中的易建聯,迎來了自己NBA第一場比賽。
首發出場25分鐘,個人5投4中,砍下9分,3籃板(2前場),1搶斷,2封蓋的全能資料。
除了犯規(6次)和失誤(3次)偏多以外,阿聯在攻防兩端的表現,都能用無可挑剔形容。
要知道,雄鹿那場比賽的對手,可是東部頂級強隊魔術。
在巔峰霍華德鎮守的禁區,阿聯都能投出5中4的效率,這難道不值得吹嗎?
不止是首秀驚豔,事實上,進入NBA的頭兩個月,易建聯的表現一直都在新秀合格線上。
十一月出戰13場比賽,場均9.7分,5.8籃板,1.1帽,投籃命中率41.2%;
十二月出戰16場比賽,場均12.1分,6.6籃板,1.1帽,投籃命中率50.3%,三分命中率50%。
尤其是十二月份,他甚至力壓探花郎霍福德,拿到了當月的東部月最佳新秀,風頭正盛。
可惜的是,由於阿聯當時對抗偏弱,總是打打停停。
賽季後半段,雄鹿另外一名新秀維拉紐瓦抓住機會,並接連打出多場亮眼表現。
等到阿聯傷愈迴歸,他的上場時間,從最開始的25-30分鐘,被壓縮到了15-25分鐘,單月資料也呈直線式下降,最終在休賽期淪為交易籌碼被送去了籃網。
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易建聯全明星賽前的出場時間高達27分鐘。
但全明星賽後,他的出場時間只有18.1分鐘。
縱觀易建聯整個NBA職業生涯,雖然不如姚明輝煌,至少也巔峰過。
他不是沒能力,缺的一直都是穩定的打球環境。
新秀前三年,阿聯的單賽季場均資料分別為:
8.6分5.2籃板,8.6分5.3籃板,12分7.2籃板。
在那個聯盟平均得分只有100分的年代,實際上已經非常出色了,作為對比:
2019年首輪4號秀帕特里克-威廉姆斯,新秀前兩年場均9.1分4.4籃板;
首輪5號秀奧科羅,場均9.6分3.3籃板。
有人說他們是水貨嗎?完全沒有。
之所以早年間球迷會對易建聯那般苛刻,純粹是對其要求太高罷了。
再加上聯盟當時的打法,崇尚肢體對抗,阿聯又屬於飄著投的內線。
只能說,生不逢時,運氣使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