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經常調侃“抗日神劇”中那些匪夷所思的鏡頭,什麼“包子地雷”“手撕鬼子”“子彈能拐彎”等等,這些侮辱大家智商的場景。新中國的成立是犧牲了多少無數先烈,在逆境中浴火重生的。
至抗日戰爭以來,中國人一直就是小米加步槍,面對敵人的飛機加大炮,只能夠用計謀,戰術來打擊敵人。但是心中也十分渴望直接用實力碾壓,中國人的智慧是無窮大的,咱們沒有敵人那麼好的武器裝備,可以自己發明,自己造。
一.“飛雷炮”問世,大發神威
1944年,此時已經擔任工兵連連長的聶佩璋,研究石雷和參加爆破的戰鬥數不勝數。雖然一次次打擊了敵人,可是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有時候為了安裝一個爆破的炸藥需要犧牲很多戰士。
雖然此時我軍已有不少的迫擊炮,但是分配下來,一支部隊只有很少,面對一場大型的戰役可以說實在不夠看。因此每一次打擊敵人的碉堡和戰壕都需要有人站出來,用自己的肉身為身後的戰士炸出一條勝利的道路。
看到每次都要犧牲很多的戰友,聶佩璋經常陷入深深的自責,“為什麼自己不能夠研製出好的武器裝備”。因此聶佩璋經常沒事的時候自己一個人琢磨:“有什麼辦法可以在不犧牲同志的情況下,像迫擊炮一樣將炸藥送到敵人的面前”。
聶佩璋經常帶著技術人員跑到山上,一次次的試驗,看什麼東西能夠替代炮擊炮讓每個部隊都能夠用上,在反覆的試驗下,終於找到了讓炸藥包飛出去的辦法。用汽油桶代替炮筒,但是弊端太大了,最遠只能飛100米,需要兩個小時才能挖出一個土筒,而且發射一次就報廢。
為了解決這個弊端,在炎熱的夏日,聶佩璋領著工兵連,一遍又一遍的試驗著。他們在汽油桶的外圍加固上鐵箍,筒的內部又用厚棗木隔開,筒的後半部裝填拋射藥,前半部放置炸藥,經過多次的試驗,終於研製出了汽油拋射筒,能夠穩定地將12-16斤重的炸藥,發射到100-150米,最遠能發射300多米,在爆炸點半徑10米內,任何障礙物都能夠摧毀,20米內的敵人會失去戰鬥力。
因為最初想設計的是想拋射地雷,又是參照著迫擊炮的原理製造的,大家一致認為可以把這個由汽油桶製造的武器叫做“飛雷炮”,即好聽又響亮。
1947年9月,攻打陝州東門的時候,“飛雷炮”首次亮相,便給敵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幾發“飛雷炮”過去,就將敵軍主守的碉堡炸的坍塌,看似簡陋的炸藥拋射筒開始了自己的傳奇戰鬥生涯。
在一次軍事演習彙報上,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將“飛雷炮”作為匯演專案,時任華東野戰軍的司令員陳毅看過後大吃一驚:“我留過洋,也沒有見過這樣的武器”。中野的司令員劉伯承也對“飛雷炮”做了高度評價,認為它可以摧毀敵軍堅固工事,彌補我軍火力不足的問題。
在1948年的淮海戰役中全殲黃維兵團戰鬥中,“飛雷炮”再次大顯神威。11月25日,黃維的第十二兵團被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包圍在安徽的雙堆集。黃維依靠地形開始組織兵力構築了大量的地堡,戰壕,還把幾百輛汽車圍成一個圈,再用沙土堆積一個圈,打造了一個裡外三層的防禦工事,認為解放軍沒有重火炮,自己可以在此等待援軍的到來。
可是他不知,解放軍在他陣地前挖出了埋設“飛雷炮”的陣地,12月6日,解放軍率先吹起了戰鬥的號角,180多門“飛雷炮”,交替3輪齊發,頃刻間將10000多公斤的炸藥投射到敵軍的陣地上。
黃維苦心打造的固若金湯的陣地,僅僅20分鐘就被解放軍的“飛雷炮”化為焦土。在我軍猛烈的炮火下,黃維軍團堅持了90分鐘便紛紛投降,很多人被炮彈炸得失去了鬥志,嘴裡嘟囔著:“好慘,打的好慘”。
國民黨俘虜稱:“從未見過這麼猛的炮,太厲害了,什麼遮擋物都不頂事,比我們的大炮還厲害”。由於“飛雷炮”的殺傷效果十分震撼,許多國民黨士兵心有餘悸地把“飛雷炮”稱為“沒良心炮”,因為死在這種炮下的人渾身找不到傷口,而五臟六腑早已被震碎。此戰過後,“沒良心炮”取代了“飛雷炮”更為人所知。
此後,我軍為了對付國民黨的坦克,裝甲車和密集的陣列,不斷地改進技術,拋送石頭,送集束手榴彈(美稱:天女散花),花樣越來越多,威力越來越大,逐漸的被各個野戰軍在戰鬥中運用。
二.利器被盜用,我軍傷亡慘重
然而此時沒有什麼專利“發明權”這麼一說,在見識了我軍的使用的“飛雷炮”在戰場上將國民黨主力部隊打的節節敗退時,盤踞在我國西北的“馬家軍”,也偷師學藝的將“飛雷炮”用在了自己的陣地上。
坐擁西北的“馬家軍”,因地理和首腦的原因,長期裝備貧弱,武器彈藥稀缺,只能夠在馬背上蠻勇,逞威。而且在蔣家王朝覆滅之際,依舊堅信“美蘇即將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堅持下去就有轉機”,做著自己的割據西北稱王的白日夢。
1949年8月,胡宗南的部隊被消除得差不多的時候,第一野戰軍又磨刀霍霍的將刀鋒指向“青”“寧”二馬。馬步芳將自己的全部兵力集中在蘭州和其附近,準備藉助蘭州複雜的地形優勢來抵抗來勢洶洶的解放軍。
馬步芳的指揮水平面對解放軍可以說是在關公面前耍大刀,放棄了自己的騎兵優勢,要跟解放軍打陣地戰。雖然說馬步芳的兵力部署水平十分差勁,但是在陣地戰上的防禦也是動用了一番心思,在陣地上設定了大量的“飛雷炮”,想要以此來彌補火力上的不足。
馬家軍偷師學藝過去的“沒良心炮”,也讓我軍吃了不小的虧,在第一天的攻堅戰上就損失2500餘戰士的性命,也讓我軍收起了小視“馬家軍”的看法。
隨後在彭老總的戰術調整下,我軍以馬家軍主力所在的蘭州向四周小城市發起進攻,沒有的“飛雷炮”的支援下,附近的康樂,寧定,和政等城市連續被解放軍攻克,使蘭州全部暴露在解放軍的兵鋒之下。
解放軍的連續攻克,讓馬步芳坐臥不安,知道蘭州城即將成為一座孤城。馬步芳瞞著部下準備了兩臺運輸機,連夜帶著家人拋棄了整個蘭州城。失去頭腦的“馬家軍”儘管擁有“飛雷炮”這樣殺傷力大的武器,也沒有辦法阻止解放軍的步伐。
這也證明了即使擁有強大的劍,你不會用,不如一個會劍的人手中拿著的“燒火棍”。
三.朝鮮戰場的絕唱
到了朝鮮戰場上,“飛雷炮”也讓氣勢洶洶的聯合國軍知道了中國人的智慧。朝鮮戰場上雖然我軍的武器得到很大的改良,但限制於敵軍的空中優勢,使得我軍的許多重型武器難以運送到前線。易製作的“飛雷炮”再次大顯神威。
1951年5月20日,此時第五次戰役已經接近尾聲,志願軍已經開始撤退,而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3軍189師566團負責大部隊的殿後任務,在小理山阻擊追擊的敵人。
據當時的戰鬥英雄,時任566團1營1連的通訊員的楊恩起老人的回憶:“當時在與阻擊的敵人交手時,最能打的不是美軍,美國兵一見流血就後撤,看到前面有倒下的人,就不向前衝了,最能打的是英國的鬍子兵,他們都參加過二戰”。
當時雖然有蘇聯援助的喀秋莎BM-13口徑132毫米的火箭炮,但是因為地形原因根本沒有辦法拖到山上,只能夠就地取材,用汽油桶和炸藥包製作口徑300毫米的“飛雷炮”。楊老說:“僅僅兩輪‘飛雷炮’發射後,566團對面的英軍28旅居然沉寂了半個多小時,估計沒見過這種炮彈吧!”
也是趁著這個間隙,566團擺脫的追兵,成功逃出生天。英國人至始至終都沒有搞清楚什麼炮阻止了他們,只在敵軍首長的報告中看到:前線對峙的軍隊遭遇中國軍隊從縱深處打來的大口徑炮彈。
可是,英國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們口中的大口徑重炮,是簡單的空汽油桶製作而成的。
“飛雷炮”雖然建功於解放戰場和朝鮮戰場,畢竟是一種不成熟的應急武器,射程,準度各個方面都有缺點,而且還經常會發生自爆的事情,所以在朝鮮戰場小理山阻擊戰中成為了“飛雷炮”絕唱。此後這種武器正式退出了戰爭的舞臺。
戰功卓越的“飛雷炮”雖然材料簡單,製作簡單,可是威力不簡單,也為我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現如今我國的軍隊的裝備精良,不用再打沒有底氣的戰鬥,“東風快遞”全球必達。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忘記痛,忘記這些“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