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參加革命的時間,14歲就加入紅軍隊伍的李德生不比大多數開國將軍晚;
但是,要說“進步、提拔”的速度,李德生卻比大多數開國將軍慢得多。
從參軍入伍那一天算起,到晉升為排長,別人也許用不了一年,而李德生整整用了七年時間。
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這樣的晉升速度完全可以稱得上“龜速”了。
沒有人會想到,若干年以後,李德生居然“彎道超車”,一路飆升到了正國級,把許多老上級、老戰友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李德生將軍是如何實現“彎道超車、一飛沖天”的,這還要從他“整整七年原地踏步”開始說起。
瞭解人民軍隊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推翻國民黨反動政權的戰爭年代,人民軍隊中走出了許多年輕的戰將。
他們幾乎都有這樣幾個特點:
他們都很早就參加了革命;
他們大都英勇善戰,戰功累累,因而晉升得也快。
比如李德生將軍的新縣老鄉許世友上將,參軍3年,許世友就當上了紅軍主力團的團長;
再比如劉亞樓上將,參軍3年,劉亞樓就已經是中央紅軍的師政委了;
還有晉升速度更快的,開國將軍王新亭與李德生都是1930年參加的紅軍。
應該說,他倆的起點是一樣的。
可是,只過了3年時間,王新亭就已經被提拔為軍級幹部。
而此時的李德生還只是紅四軍第11師的一個傳令兵。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李德生“進步”緩慢、得不到提拔的呢?
其實,這與李德生遭遇的一場政治風波有關。
1933年,已經當上班長的李德生召集召開了一次黨小組會議。
當時,李德生所在的紅四方面軍已經進入川北,在川北,紅四方面軍連戰連捷,革命形勢一片大好。
就在這個時候,紅四方面軍最高領導人張國燾卻在川北開展了一場駭人聽聞的“肅反”運動。
張國燾利用他的特殊權力,以“肅反”為名,肆意殺害了數以千計的紅軍創始人及骨幹。
“肅反”運動中混淆了敵我界線,粗暴地踐踏了黨內民主集中制原則。
那個時候,紅四方面軍上下充斥著人人自危的恐怖氣氛,高階幹部謹言慎行、唯恐被人抓住“小辮子”。
李德生恰恰在這個時候闖了禍。
說是“闖禍”,其實就是李德生在黨小組會議上說的一句話。
李德生說:“最近一個階段,我們黨小組開展的活動太少了,思想上有些鬆懈,不如以前了。”
問題就出在“不如從前”這四個字上。
有人斷章取義地向上級領導彙報說,李德生說“現在部隊不如從前了”。
領導頓時就緊張起來了,李德生此話分明就是否定“肅反”運動的“反動言論,這還了得?
上級領導不分青紅皂白,當天就撤銷了李德生的班長職務,同時開除了他的黨籍。
此後,李德生被調到紅11師通訊隊,當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傳令兵。
幸運的是,李德生在這裡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紅11師政委陳錫聯。
聽說李德生的“罪名”後,陳錫聯政委哭笑不得地搖搖頭。
陳錫聯怎麼也不會相信,一個17歲的小班長會犯那麼嚴重的政治錯誤。
在後來的相處過程裡,陳錫聯多次找李德生談話,開導他、鼓勵他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抗日戰爭爆發後,紅11師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陳錫聯被任命為769團團長。
大家可能會問,陳錫聯不是紅11師的政委嗎,怎麼會降職當了團長?
事實是,紅軍在改編成八路軍的過程中,因為蔣介石嚴格限制了編制,所以,紅軍各級軍官不得不降級使用。
比如,林彪、賀龍等人原來都是紅軍的軍團級領導,改編之後,他們只能降職為師級幹部使用。
以此類推,陳錫聯這個紅軍師長也就降職當了團長。
在這次改編過程中,只有極少數人能夠保持原來的職級不變。
而李德生卻是例外中的例外。
經陳錫聯團長提名,李德生被破格提拔為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通訊連的排長。
除了幾年前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班頭將尾”,這是李德生第一次正式被提拔。
這一天距離他參軍入伍已經整整七年。
第二年,因為李德生作戰勇猛,指揮有方,陳錫聯團長再次提拔李德生為特務連連長。
到抗戰勝利的時候,在陳錫聯提攜、重用下,李德生先後晉升為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團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17旅旅長。
至新中國成立前,李德生終於晉升為第3兵團第12軍35師師長,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階將領。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李德生副軍長(兼35師師長)率部赴朝作戰,先後參加過第五次戰役和金城以南地區防禦作戰。
李德生的成名之戰是在上甘嶺戰役。
戰役打響後,第三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釋出命令,任命李德生為五聖山前線指揮所前線總指揮。
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陣地上,李德生指揮第12軍、第15軍各部抵禦了美軍6萬多人的進攻。
在43天時間裡,志願軍將士頂住了美軍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打退了美軍發起的25次集團進攻,消滅敵人25000多個。
1954年4月,李德生正式出任陸軍第12軍軍長。
1955年授銜時,李德生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
因為在上甘嶺戰役中的精彩表現,毛澤東主席記住了李德生的名字。
因為李德生將軍在政治上成熟、工作能力突出,1967年,中央指定李德生率領12軍前往安徽省執行任務。
1968年4月至1973年,李德生將軍被任命為安徽省軍區司令員、省革委會主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
在制止武鬥、維護工農業生產秩序方面,李德生將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迅速穩定了安徽的局勢。
李德生將軍在安徽取得的成果被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1968年,李德生將軍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八屆十二中全會。
會議進行之中,毛澤東主席突然開口問道:“你們哪個是李德生?”
一旁的周恩來總理指了指坐在主席臺下的李德生,示意他站起來。
李德生立即起立答了一聲“到”,同時向毛主席、周總理行過軍禮。
“李德生,你就是那個李德生。”毛主席若有所思地念叨著。
毛主席隨後笑著問李德生:“你是哪裡人啊?”
李德生回答道:“報告主席,我是河南新縣人。”
坐在李德生前邊位置的許世友將軍插話道:“主席,德生同志和我是一個縣的。”
毛主席笑了笑,示意李德生坐下,然後說道:“我看安徽的事情辦得不錯。蕪湖的情況很複雜,可是你把蕪湖的問題解決了,很不錯。”
毛主席所說的“蕪湖問題”指的是發生在安徽蕪湖的武鬥事件。
幾個月前,李德生在蕪湖成功地制止了武鬥,維護了安定團結的局面,並迅速讓蕪湖恢復了正常的秩序。
毛主席問李德生:“蕪湖那個事情你們是怎麼搞的啊?”
李德生的回答極其簡單:“就是大造輿論嘛。”
大家以為這只是李德生的開場白,可是,等了一會兒,卻不見李德生繼續往下講,這才明白他已經回答完了。
會場頓時響起一陣笑聲。
主席臺上的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也笑了。
毛主席說:“你的做法是正確的,我們就是要大造輿論。”
“幾十年了,我們共產黨人鬧革命就是要大造輿論。”
“不做群眾工作,你沒有群眾,也就沒有軍隊,沒有黨,沒有無產階級政權。”
毛主席三言兩語,就把李德生那句話拔高到了相當高的政治高度。
在返回安徽的路上,李德生將軍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在大會上,毛主席為什麼特別點了自己的名?
除了希望瞭解安徽的事情之外,李德生覺得,毛主席似乎還有別的意思。
不過,想了半天,李德生將軍只想到一種可能:
當年在陝北指揮解放戰爭的時候,毛主席曾經使用過“李得勝”這個化名,與“李德生”三個字正好同音。
事實上,李德生將軍與毛主席的緣分遠不止於此。
在一年後的九屆一中全會上,毛主席又一次點了李德生的名。
當時,周恩來總理正在宣讀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名單。
當週恩來總理報到政治局候補委員李德生的名字時,毛主席開口說道:“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
李德生習慣性地戴好軍帽,向毛主席立正、敬禮。
周恩來總理笑著說:“德生同志,請你把軍帽摘下來吧。”
李德生摘下軍帽,露出一頭濃密烏黑的寸發。
毛主席滿面笑容地問道:“你今年有多大年紀了?”
李德生恭恭敬敬地答道:“53歲了。”
“53歲,53歲!”毛澤東接連重複了幾遍,卻沒有提任何問題。
毛主席為什麼關心李德生的年齡?
這個謎團很快就被解開了。
幾個月後,周恩來總理給李德生打來電話,正式通知李德生:“毛主席決定調你到中央來工作。”
不等李德生說話,周恩來總理接著說:“請你安排一下工作,儘快來北京報到。”
就這樣,幾天後,李德生告別了安徽,帶了一個秘書和一個警衛員去了北京。
在中南海懷仁堂,周恩來總理向李德生介紹了中央對他的工作安排。
除了參加中央政治局的活動之外,李德生還將參加軍委辦事組和國務院業務組的工作,並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周總理同時告訴李德生:“你在安徽省、軍區和第12軍的職務和工作仍然不變”。
也就是說,從此開始,李德生將軍不僅負責安徽黨政軍的領導工作,還將參與中央政治局和軍委、國務院的工作。
這是毛主席、黨中央對李德生將軍的重視和重用,李德生頓覺重任在身。
幾天後,毛主席在中南海單獨接見了李德生將軍,接見地點就在毛主席的書房裡。
見到毛主席,李德生將軍內心激動,因此心裡有些緊張,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還是毛主席首先開了口。
他順手拿起書桌上的老花鏡,微笑著說道:“你今年53歲了,看書、看報是不是也要戴花鏡?”
毛主席以這樣的方式開始了談話,讓李德生將軍緊張的心情頓時放鬆了下來。
李德生回答道:“一般情況下還不需要,不過,看小字的時候有點費勁。”
毛主席笑笑說:“安徽是個好地方,安徽的歷史你瞭解得怎麼樣?”
毛主席跟李德生聊起了安徽的歷史、地理等各種情況,還提到了朱元璋、陳獨秀等安徽籍著名人物。
對於安徽的歷史和朱元璋、陳獨秀等歷史名人,李德生了解得並不多。
因此,在毛主席面前,李德生只是安安靜靜地聽,沒有多插話,更沒有妄加評論。
這也是李德生將軍的一大特點,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就是不懂,絕對不會“不懂裝懂”。
而這正是毛主席喜歡的品格。
毛主席又問道:“平時喜歡讀些什麼書啊?”
李德生如實回答道:“主席,我文化程度低,平常主要看一些軍事方面的書。”
毛主席提醒道:“光讀軍事方面的書可不行啊,你還要讀一點歷史方面的書,文學、科學技術方面的書也要讀一點。”
毛主席特別強調:“你還要到群眾中去,讀懂人們群眾這一本‘無字的書’。”
在那一天的談話中,毛主席與李德生將軍談的大都是“題外話”,很少涉及到具體工作的事情。
談話臨近結束的時候,李德生將軍抓緊最後的機會,向毛主席說道:
“主席,我擔任的職務太多了,我擔心幹不好,是不是可以免掉我在安徽省和南京軍區的職務?”
毛主席擺擺手,不假思索地回道:“不要免,不要免,一個也不要免。”
毛主席對李德生說:“我給你提一個建議,你可以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北京工作,三分之一的時間讀書學習,三分之一的時間到下邊搞調查研究。”
很顯然,毛主席希望李德生參與中央的工作,同時也希望他繼續做好安徽省和南京軍區的工作。
在李德生將軍看來,毛主席這樣的安排可謂用心良苦。
毛主席希望他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同時也希望他不脫離實際工作,不脫離群眾。
此後,李德生將軍便經常往返於安徽與北京之間……
1970年11月,中央對李德生將軍的工作又有了新的安排。
根據毛主席的提議,中央決定將李德生將軍調離安徽,出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職務。
李德生深知北京軍區司令員這個職務的分量,也明白這是毛主席對自己的器重和信任。
為了集中精力幹好新的工作,李德生再次來到中南海面見毛主席。
李德生向毛主席請示道:“主席,北京軍區的工作很多,也很重要,我一努力去做好,不辜負中央和主席的希望”。
“中央是不是可以考慮免去我在總政的職務?”
與上一次一樣,毛主席擺擺手,依舊沒有答應李德生的請求。
李德生將軍出任北京軍區司令員之後,在處置“九一三”事件、穩定北京局勢、保衛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李德生將軍還協助葉劍英元帥承擔了軍隊的大量日常工作。
1973年8月,李德生在十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在更新、更高的崗位上,李德生將軍始終站穩立場、堅持原則,全力支援周恩來總理和葉劍英元帥開展工作。
總而言之,李德生沒有讓毛主席失望。
說到這裡,我們必須要探究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李德生將軍的職務頻繁變動,其升遷幅度之大,所兼任的職務之多,崗位之重要,令大多數人望塵莫及。
在職務上,李德生將軍“後來居上”,不單超越了老領導陳錫聯,也超過了幾乎所有開國將軍。
有人甚至說,李德生將軍的快速升遷堪稱“彎道超車”,是個罕見的奇蹟。
眾所周知,調李德生將軍到中央工作是毛澤東主席的決定。
那麼,毛主席麾下有那麼多的高階幹部,許多人的職務都必比李德生高,資歷也比李德生深得多。
毛主席為什麼偏偏看中了李德生將軍呢?
其實,這與李德生將軍在安徽做出的成績有很大的關係。
1967年7月,為了平息發生在安徽的大規模武鬥,李德生將軍奉命率解放軍第12軍開赴安徽。
說實話,李德生將軍有沒有能力辦好安徽的事情,許多人的心裡沒有底,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中央領導也是有些擔心的。
然而,李德生將軍很快就以行動回應了毛主席和黨中央的關切。
李德生將軍率12軍到達安徽的時間是1967年8月7日。
30多天之後,第12軍就在制止武鬥、收繳武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40多天之後,在李德生將軍的親自調解和促成下,原本水火不容的兩派達成了大聯合;
緊接著,李德生將軍又牽頭舉辦了著名的“萬人學習班”,有近萬名省地市領導幹部和“造反派”頭頭參加了學習。
透過培訓、學習和教育,“萬人學習班”的學員們基本統一了思想,緩解了矛盾,為實現大聯合、“三結合”創造了有利條件。
李德生將軍在安徽開展的工作卓有成效,令毛主席非常欣慰。
在處理複雜問題時,李德生將軍表現出的冷靜、果斷和智慧讓毛主席讚賞有加。
尤其讓毛主席感到高興的是,李德生準確理解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精神,並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原則、毫不動搖。
在李德生將軍的堅強領導下,第12軍在制止武鬥、促進聯合、解放幹部、實現“三結合”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
在當時的情況下,李德生將軍自然引起了毛澤東主席的關注和重視。
當然,毛主席對李德生將軍寄予厚望、委以重任,其間也考慮了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
比如,毛主席曾經多次找李德生的老領導陳錫聯等同志談話,直接或間接地瞭解李德生的過往歷史,聽取他們對李德生將軍的評價。
毛主席還幾次接見李德生將軍,透過面對面交談,毛主席進一步加深了對他的認識。
政治上的成熟,行動上的果敢和有力,加上一個革命軍人對黨的絕對忠誠,這就是毛主席屢屢給李德生將軍委以重任的主要原因。
後來,因為受到“四人幫”的迫害,李德生將軍辭去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職務。
1973年12月至1985年6月,李德生將軍擔任了瀋陽軍區司令員。
1980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為李德生同志平反,恢復名譽。
1985年11月,李德生同志調任國防大學政治委員、黨委書記。
1988年,開國少將李德生將軍再獲殊榮,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軍銜。
1990年4月,李德生將軍從領導崗位退居二線。
2011年5月8日,李德生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