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9日,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舉行了參戰老兵慶祝建軍94週年活動,其中一名無手老兵舉臂敬出了一個莊嚴的軍禮。這位殘疾老兵名叫李化武,今年88歲,他在抗美援朝時期,因為炮彈炸傷失去了雙手和右眼,被評定為一級傷殘軍人,他本來可以在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度過餘生,由專人負責照顧其生活,但卻執意返回農村建設家鄉,他的口頭禪是“不給國家添麻煩”。
1933年10月13日,李化武出生在四川廣元昭化區紫雲鄉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由於家中人多地少,缺衣少食,生活極度困難,李化武只能租地種田,交完租子之後所剩無幾,一家7口人很難吃上一頓飽飯。
10歲時,李化武開始為地主放牛打工,每天起早貪黑。李化武的哥哥李化文曾經被國民黨部隊抓去當了壯丁,後來到達陝西寧強市,李化文藉故解手,逃了出來,他赤腳跑出了一百多公里,竟然將一雙腳跑爛了,因為李化文無錢治病,最終不幸去世,那年他才20歲。
哥哥去世後,李化武十分傷心,艱苦的年代磨練著李化武的心智,為了不給家裡增添負擔,1951年,18歲的李化武在父親李大秀的陪同下,在紫雲鄉報名參軍,當時他是第2批參軍者,這一批人去了5個,後來只有李化武“幸運”地活了下來。
當時新中國成立還不到一年,美國侵略者已經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畔,李化武參軍之後就開始了保家衛國的朝鮮戰爭。
李化武和戰士們坐了4天的悶罐火車,來到了遼寧省丹東市,這裡與朝鮮僅一江之隔,是一座接受過戰火洗禮的英雄城市。
在這裡,新兵們接受了一週的軍事訓練,李化武雖然不識字,但他充分表達了自己渴望登上戰場的決心,成為12軍35師105團3營7連4排60炮班的一名志願軍戰士。
1951年6月,李化武跟著大部隊跨過鴨綠江,坐了兩個小時的火車到達朝鮮楊德,由於前方不通火車,部隊只能負重五十多斤連續行進28天,終於集結在金華地區。
當時每個戰士的揹包裡有炒米、炒麵、餅乾等物品,由於我軍空軍沒有投入戰爭,所以敵方的轟炸機十分猖狂,白天都在頭頂上不斷地盤旋轟炸,為此,部隊只能白天休息,夜晚行軍,每天要走七十多里路。
朝鮮山路崎嶇,陰雨連綿,十分溼滑,戰士們一不小心就會扭到腳,但是面對這種困難,他們一聲不吭,繼續前行,由於連續行軍,李化武的雙腳也走爛了,換了雙新鞋,依然繼續堅持,有時候他走著走著竟然能睡著。
後來,他說“我從來沒有走過這麼遠這麼長的路,幸虧當時人年輕,讓我扛了過來”。
部隊到達金華後,李化武才知道,原來35師的師長正是鼎鼎大名的李德生。60炮班有四門炮,每門炮由四名戰士負責,李化武負責專門架炮,連長是一名四川人,因此對李化武很關照,李化武憑藉頑強的毅力,很快掌握了60炮的拆卸、裝填和發射等基本的技能。
10月的一天,李化武正式投入戰爭,在炮彈面前,李化武第1次感受到了什麼叫緊張和害怕,但是為了國家的安寧,心裡的正義感戰勝了恐懼,他知道只有趕走敵人,祖國才能安定,人民才能幸福。
在這次戰鬥中,李化武和戰友們熟練地操縱著4門60炮,向敵人的陣地發出一次又一次的攻擊,經過4個小時的激戰,戰友們擊退了敵人的數次進攻,死死地守住了陣地。
1952年12月,105團三營開赴喬沿山阻擊敵人,在戰鬥中,我軍發出了反衝鋒,戰士們一個個衝出坑道,像猛虎一樣撲向敵人,當時李化武扛著三十多斤的炮彈跟在班長後面,向敵人陣地衝了過去,可是就在他衝到距離敵人10米遠時,敵人的一顆炮彈發出了尖利的呼嘯聲,咣噹一下在他面前爆炸。
此時李化武兩眼一抹黑,便什麼也不知道了,在喬沿山溝的一個防空洞內,李化武昏迷了整整兩天兩夜,當他甦醒過來,發現自己的雙手已經麻木,雙臂被固定在了一塊兒夾板上,而李化武的一隻眼睛睜不開,另一隻眼只能看到一絲的光亮。
看著數百名從戰場上抬下來的傷員,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失去了雙眼,有的拄著柺杖裹著紗布,李化武第1次切實感受到戰爭的慘烈和殘酷,這一年他才19歲。
旁邊的醫生告訴他,“和你一起衝鋒的戰友大部分都犧牲了,你的命是戰友冒著生命危險從死神手裡搶回來的,”聽到這裡,李化武再也忍不住,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不久之後,李化武和這些傷員一同被送回了祖國,進入黑龍江北安醫院進行治療,醫院經過多方商討,想竭力保住他的雙手,可因為李化武傷勢太重,他最終失去了雙手和右眼,並被評定為一級傷殘軍人。
躺在醫院裡,李化武吃飯要人喂,解手要人幫,心情十分地低落,他一想到自己才19歲,未來還有大好的時光,可卻需要別人一生的幫助,他心裡就很難受。
為了鼓勵他,醫護人員給他講述了蘇聯英雄保爾·柯察金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給他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醫護人員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李化武,想到戰場上那些浴血奮戰的戰友,他決定要像保爾·柯察金那樣堅強地活下去。
在做完兩次手術,裝上假眼後,李化武開始學習如何吃飯,他用嘴把勺子用一塊手帕勒到右臂上,哆嗦著往嘴裡喂,可是由於殘臂太短,李化武怎麼也吃不到嘴裡,經常把飯弄得到處都是。
醫護人員看到李化武一次又一次失敗,十分心疼,說“要不算了吧,我們可以照顧你”。
面對醫護人員的好心,李化武拒絕了,他不願放棄,對醫護人員說“保爾全身癱瘓都能堅持寫作,我還有一隻眼和雙腿,我一定能克服困難”。
李化武一次一次地練習,毫不氣餒,經常滿身是汗,飯還沒有進到嘴裡。
經過無數次訓練之後,當飯在第1次送到嘴裡時,李化武激動得淚流滿面,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李化武終於可以將勺子準確地填進嘴裡。
之後,李化武用頑強的意志,學會用殘臂穿衣服、洗漱、上廁所。李化武不僅自己學會了自理,還積極地幫助他人恢復,由於表現突出,醫院給他記了二等功。
1953年,李化武被送到了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那裡聚集了上千名重殘傷員,休養院除了照顧這些革命功臣的衣食住行外,還組織大家進行學習,包括政治文化、樂器、書法、手工製作等,醫院充分調動這些革命功臣的積極性,燃起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當時,李化武還不識字,他決定首先要學會寫字,從拼音開始,李化武認真學習,用殘臂綁上布條夾著筆寫字,還學會了口琴,幾年下來,李化武已經可以讀書、看報、寫信,達到了高中文化水平。
由於李化武一天一天在努力進步,他也變得越來越開朗,李化武甚至主動要求當心理委員,幫助那些重殘傷員恢復對生活的信心,和他們一起散步讀書,學習文化知識。
1956年,李化武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隨著年齡的增大,休養院戰友張光龍為其牽線搭橋,將南部縣謝合鄉19歲的姑娘楊正清介紹給了李化武。兩人一見傾心,僅過了10天,李化武和楊正清就在當地領了結婚證,那一年,李化武25歲
1957年5月,休養院成立了一支演出隊,由12名醫護人員和33名殘疾軍人組成,他們大多都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負傷的志願軍戰士,李化武也積極參與,加入了表演的行列,他們排練了《志願軍戰歌》《我的祖國》《我是一個兵》等歌曲,還編排了舞蹈、話劇、快板、獨唱、小合唱、詩朗誦、器樂合奏等體現傷殘軍人風采的節目。
這一年,正好內務部長謝覺哉來休養院視察,當他們看到了這些身殘志堅戰士們的表演後,謝覺哉十分讚賞,並當即指示希望他們到北京演出,向全國人民彙報演出。
1958年5月26日,李化武隨著四川省革命殘疾軍人課餘表演隊來到了北京,向全國第4次民政工作會議全體代表進行演出,當時周恩來、朱德、陳毅、彭德懷等中央領導親臨禮堂現場觀看了李化武等人的表演。
這次演出獲得巨大成功,演出結束後獲得了持續不斷地掌聲,久久不能平息。由於表現突出,解放軍總政治部決定調這支特殊的演出隊赴全國各地進行巡迴演出。
10個多月裡,李化武跟著演出隊走遍了半個中國,他們巡迴演出321場,觀眾超過百萬人,同時他們也收到了全國各地贈送的各樣禮品五千多件,慰問信7000餘封,一股向“最堅強的人”學習的號召在全國掀起,李化武等人也被稱為“中國的保爾”、“鐵骨錚錚的英雄”。
隨著演出的增多,李化武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覺得自己還年輕,如果一直待在休養院,難道讓黨和國家養她一輩子嗎?他心中堅定了一個信念:不行,我要繼續為黨和人民服務。
於是,李化武向休養院的領導提出了申請:我要回鄉參加家鄉建設,自食其力,侍奉父母。
當領導瞭解到李化武的想法後卻犯了難,畢竟李化武是一級傷殘軍人,自己生活都很難照顧,回到農村怎麼可能進行生產生活?
面對領導的拒絕,李化武卻鐵了心要走,他說“沒有手,口還能說,腳還能走,肩膀還能挑,我肯定能行”。
在李化武的堅持要求下,最終領導同意了,併為其開具了一張特別證明,表示“只要你想回來,隨時都可以”。
1963年3月,李化武回到了廣元紫雲鄉中漕村5隊。當時很多人見到李化武,覺得他有些羞澀,於是問他“你有什麼不舒服嗎?”李化武低下頭說,“我的雙手在戰場上炸掉了”。村民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可是很快李化武抬起了頭,說“沒得事,我啥都能幹”。
話雖說得輕巧,但是幹活和自理生活又是完全不同的難度。
當時生產隊需要乾的活都需要手來完成,村長覺得李化武很難勝任,面對李化武這樣的情況,生產隊想給他安排一些輕活,可李化武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別人可以做到的,自己也能完成。
生產隊沒有辦法只得讓李化武去嘗試。耕田時,李化武在肩胛窩放一根長長的使牛棍,將牽牛的繩子纏在斷臂上,有時牛不聽話,把李化武的胳膊都磨出了血,胳膊一腫就是大半個月。
為此,李化武對耕田的耙子進行改良,後面加了一根棍子,這樣在耕田時可以用雙臂抬起耙具。
擔糞時,李化武用肩胛窩夾著長糞勺舀,擔起來之後無法換肩,只能用臂膀夾住扁擔,爬坡上坎很不容易掌握平衡,常常跌倒打翻。
在大家看來,李化武有一股不服輸的勁,他經過千百次地嘗試和訓練,很快掌握了普通農活的技巧,村民們看到李化武十分心酸,經常為他落淚。
儘管李化武身體上有缺陷,但他從來沒有為此難過,反而幹起農活來越來越順手,最後他竟然能背起180斤的揹簍,在掙工分的時候,他每一次都是10分滿分。當時村支部書記說,“那些年當地群眾都十分尊敬李化武,向他學習,他由此獲得了優秀共產黨員,社會主義積極建設分子,休養模範等三十多項榮譽稱號,他們都稱李化武為英雄”。
李化武對於這些榮譽從來都不在乎,他知道自己很普通,每當組織上問他“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時”,他總是搖搖頭說道,“請組織放心,我一切都好”。
李化武從來不向國家要任何的獎勵或者爭取任何的利益,每次別人問他,他總是笑笑說“動不動向國家伸手,要不得,自立自強才是做人的根本”。
因為李化武的特殊情況,他經常受邀外出宣講。每次幹完活,李化武都會帶著自制的一個鐵皮話筒向大家宣傳黨的政策方針、時事要聞,報刊社論等內容。
除此之外,他講的故事很多都是親身經歷的,因此讓聽眾感觸很深,他用實際行動教育著黨的幹部,要勇於承擔責任,不怕犧牲,不怕吃苦。
1976年冬天,李化武的妻子生了病,當時他在旺蒼廣旺礦務局職工醫院住院,而他幾個月大的兒子發生了腹瀉,在兒科治療。同村的張懷林也患了病,他的家屬把張懷林送到了這個醫院,當時李化武在這兒,張懷林的家屬就希望李化武能為其提供照顧,可是因為醫院醫療條件有限,最終張懷林又被送到了綿陽的醫院,家屬又請求李化武能否幫忙送一下。
當時李化武對妻子說,“別人這有困難,我們需要幫一把手,自己的利益是小,幫助別人能幫一點是一點”,妻子同意了李化武的想法。
李化武和張懷林的家人步行了幾十公里將張懷林送上了前往綿陽的火車,可李化武和張懷林到醫院住院時,醫院要求交100斤的糧票,那個時候糧票十分珍貴,100斤的糧票不是一個小數目。
當時,張懷林的家屬說,“等我回去把糧賣了再拿回來吧”,可卻遭到了李化武的阻攔,他說“你留在這裡吧,我回去,你就算賣了屋裡所有的糧食都不夠,況且時間緊迫,我回去想想辦法,你放心吧”。
說完,李化武就連夜返回了廣元,回去之後李化武東拼西湊,好不容易借來了100斤糧票,然後馬不停蹄地趕到了綿陽,幫張懷林辦理了入住手續,此時,他才急急忙忙回到旺蒼照顧自己的妻兒。
一個月之後,李化武的妻兒出院了,張懷林也病癒了,張懷林一家對李懷武一家十分感激,李化武對張懷林說,“別感謝我,你要感謝黨和政府,我是一名黨員,我做了我該做的”。
對於別人的困難,李化武從來都是無償幫助,他和妻子勞作不輟,每天都起早貪黑,白天在地裡勞作,夜幕降臨時才揹著柴禾回家,靠著一滴滴辛勤的汗水,李化武將6個子女拉扯長大。
1991年,為了讓女兒和兒子更好地讀書,李化武一下搬到了廣元城區,當時組織又問他生活上有什麼困難。
李化武說“錢多有錢多的用法,錢少有錢少的用法,請組織放心,我們一家子過得挺好的”。
後來,組織在政策範圍內想要讓李化武住進一套1樓的住房,當時7樓是一名老幹部,腿腳不方便,上樓很吃力,李化武知道後,主動要求和這名老幹部進行交換,他說“身為一名黨員,有困難要上,有榮譽要讓”。
在李化武心中,永遠都是想著別人,不會因為自己的困難而向組織要任何的索取。
李化武每次宣講都會提到組織對他的照顧,“組織上對我的待遇非常好,每月按時給我發放傷殘撫卹金,護理費等,市區領導對我也十分關心,經常在家裡看我慰問,只要我的腳能走,嘴能動,我就要繼續發揮餘熱,當好宣傳員”。
李化武常說“我能活到今天非常地幸運,雖然我為祖國做了一些工作,但黨和人民沒有忘記我,給我很多的榮譽,逢年過節還要派人來慰問我,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做一名黨的人民的兵”。
如今的李化武堅強樂觀,始終保持軍人的生活習慣,他經常去學校演講,將抗美援朝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這樣的老兵值得我們致敬,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