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的軍隊和中國軍隊相比歷來都是叫花子,明清時期中國軍隊擁有2000多萬石軍糧時,朝鮮軍隊只有可憐巴巴的20多萬石糧食;中國軍隊一年消耗上百萬斤火藥大戰時,朝鮮的火藥庫存只有幾萬斤;中國軍隊髮絲綢當工資時,朝鮮軍隊發的是中國人喪禮上才用的五升布。但在20世紀40年代末,朝鮮得到了老大哥的有力扶持,金日成手下的主力師無論是裝備還是火力都遠超國軍五大主力,朝鮮軍隊終於迎來了千年來少有的土豪時刻。
朝鮮軍隊在40年代末非常土豪,1950年13.5萬人的朝鮮人民軍一共擁有75毫米以上的火炮600多門,坦克150輛,飛機180輛左右。按照美國人的統計,朝鮮一個師擁有122毫米榴彈炮12門,76毫米加農炮36門,SU76自行火炮12門,120迫擊炮18門,82迫擊炮81門,60迫擊炮108門,45毫米反坦克炮42門。此外朝鮮還有一個滿編120輛T34坦克的105裝甲旅,和一個30輛T34坦克的專家團。
這種火力放在民國時期是什麼水準呢?抗戰爆發前的1936年,蔣委員長盤點自己的家底才找到了大口徑火炮567門(75MM都算),退役了110門後,國軍只有456門火炮,其中山炮132門,野炮252門,榴彈炮32門。到1940年國軍從德國和蘇聯兩個冤家手裡拿火炮,口徑勉強達標的山炮也才有662門,野炮數量是252門,輕榴彈炮只有97門,重榴彈炮57門,火炮總數才勉強超過朝鮮,達到了1068門。
在解放戰爭時期,儘管有美國大力援助,在1947年底、1948年年初,國軍擁有的火炮數量也才有步兵炮260門,山炮1257門,野戰炮503門,榴彈炮401門,國軍大口徑火炮總數是2421門(不計算中口徑迫擊炮7506門,60炮9600門,戰防炮1474門)。國軍的火炮總數是朝鮮軍隊4倍左右,但兵力總數卻是朝鮮的近15倍(當年正規軍總數198萬人),一來二去國軍引以為傲的五大主力火力也遠遠不如朝鮮人民軍。
比如“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軍”的新六軍,主要重武器是中型迫擊炮83門、戰防炮55門、步兵炮18門、山炮36門、榴彈炮8門,和朝鮮人民軍比起來火力明顯差了一截。新六軍裝備的36門山炮就是一種輕型榴彈炮,在山地作戰很方便,但射程只有四公里多,明顯不如朝鮮人民軍師屬的36門76毫米加農炮給力,新六軍的八門榴彈炮也不如朝鮮人民軍的12門122毫米榴彈炮火力強。新一軍和新六軍是半斤八兩,它的火力配置是中型迫擊炮90門、戰防炮72門、山炮31門、榴彈炮12門,火力對轟也比不上朝鮮人民軍一個師。國軍74軍(原74師)更慘,它在孟良崮被殲滅前擁有105毫米榴彈炮12門、75毫米山炮36門、105毫米迫擊炮108門、81毫米迫擊炮108門;重組後只有中型迫擊炮58門、山炮12門,論火力也比不上朝鮮一個師。
國軍另外兩大主力第五軍和第18軍,火力就更差一點。第18軍重武器是中型迫擊炮74門、戰防炮34門、山炮32門、榴彈炮12門、32平射炮24門、22機關炮12門,火力不如新一軍和新六軍。邱清泉邱瘋子的第五軍擁有中型迫擊炮97門、戰防炮72門、山炮36門、榴彈炮12門,火力上反而還略勝第18軍。
國軍五大主力的重武器基本都是山炮30門左右,榴彈炮8到12門,論火力真和朝鮮人民軍的主力師差一大截,真和朝鮮人民軍開打估計國軍五大主力要吃虧不少。普通的國軍一個軍只有步兵炮4到6門,山炮3到4門,和朝鮮人民軍的火力更加不是一個維度。就連我軍的四野火炮總數也不過剛剛和朝鮮人民軍相當,但朝鮮人民軍遇到自己的同胞還能逞威風,遇到美軍就被打回了原型,要裝備遠不如它的志願軍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