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國家為每一位在戰爭年代創立過赫赫戰功的功臣們,舉行了盛大的授銜儀式,期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擔任過人民志願軍總參謀長的解方,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對於這一結果,解方本人並沒有太大的反應,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彭德懷聽到後卻疑問重重,他直接拍著桌子喊道:“他要是少將,我頂多也就是個中將!”
彭德懷的這一舉動,讓在場的人紛紛側目,眾人不知他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反應,最終還是毛主席出面,才算是給出了他一個合理的解釋。
那麼解方過去究竟做了些什麼,能讓彭老總這般為他“打抱不平”?最終毛主席又是如何回應此事的呢?
曾是張學良帳下四大金剛,後被毛主席改名為解方
解方原名叫解如川,吉林東豐縣人,早年曾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回國之後就加入了東北軍,憑藉著優秀的才能迅速獲得了張學良賞識,並且成為了他帳下的“四大金剛”之一。
對於能收穫解方這一員猛將,張學良一直都很是得意,因為只要是有了他在身邊,自己就像是如虎添翼一般。當時日軍在天津製造暴亂,張學良打算派人前去與日軍交涉,因為此前解方有過在日本留學的經歷,精通英語和日語,因此他就成了談判的不二人選。
解方沒有辜負張學良的期望,在談判期間,他靠自己伶俐的口齒和縝密的思維,讓日軍找不到機會反駁,只能選擇按兵不動,轉而向南京政府施加壓力。
但是很顯然,在當時那樣的局勢下,要讓日軍退讓絕對不可能,於是天津警察局內部的一系列高官就不得不“大換血”,而解方也以生病為由請假回了家。
本來解方是很希望能做出一番事業,拯救國家於危難時刻的,但眼看著國民政府如此無能,不僅不抵抗,還想著去圍剿紅軍,一點都不顧及國家的未來,他的思想就開始產生了動搖。
之後解方就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共產黨員苗浡然,對方跟他介紹了共產黨對抗日軍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解方聽得很是激情澎湃,他覺得自己就像是黑夜中迷失方向的船隻,終於看到了指路明燈,於是就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秘密的為黨工作,同一時間還繼續留在張學良身邊。
西安事變爆發後,解方就迅速帶兵包圍了國民政府下的公安局和特務部門等組織,大大穩定了蘭州的局勢,也提高了此次事件的影響力,彼時張學良也禁不住要誇讚:“有解方在,保準萬無一失”。最終蔣介石同意與共產黨齊心抗日,解方就又被安排去往了廣西助力李宗仁。
接下來隨著戰事的逐漸擴大,解方迅速跟中共取得了聯絡,在得到上級命令之後,他就開始積極地在東北軍內展開工作。然而因為後期工作委員會不幸遭到日軍破壞,解方就不得不帶領著大部隊撤退到延安。
對於解方的到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態度都很是熱情,他們緊緊地握著眼前人的手,歡迎這位革命友人的迴歸。同一時間, 毛主席又幽默地對著他說:“既然你已經回家,應該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才對!不要再叫解如川了,就叫解方好嗎?”
解方明白毛主席的真正意思,“解方”意為“解放”,往後自己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為人民為信仰所戰鬥,所以他鄭重的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毅然奔赴抗美援朝戰場,彭老總信任的“諸葛亮”
在接下來的戰爭中,解方先後擔任了中央軍委情報部的很多重要職務,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方又擔任了東北民主聯軍裡的參謀長。而隨著積累的經驗越來越多,他也逐漸成為了大家心中“有勇有謀,敢打善拼”的資深參謀。等到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解方更是把這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1950年,為了支援鄰國朝鮮,同時保衛我國的東北邊境地區安全,中央決定先派遣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三兵團奔赴鴨綠江,組建東北邊防軍。彼時十三兵團的司令員和副司令員分別是鄧華和洪學智,參謀長依舊是解方。
其實在朝鮮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正在武漢休養的解方就敏銳地意識到,這場戰爭會給中國帶來很大的威脅,而後得知中央做出了最終決定,解方當下就給四野的首長寫過去了一封信,主動請纓北上參戰。
之後得知自己被任命為了第十三團的參謀長,解方很是興奮激動,他立馬收拾好了行裝,告別了妻子和還沒有滿月的兒子,就這樣匆匆的踏上了征程。
同年8月,解方正式抵達了安東第十三兵團的司令部,馬上就調整狀態投入了工作中去。期間,解方透過分析朝鮮軍隊後方補給的情況,建議我軍配合朝鮮軍民迅速出兵,防止美軍進行兩面夾擊。
鄧華和洪學智都與他不謀而合,三人很快就擬定了一份報告交給了林彪,希望中央能多加一些空軍參戰,多配一些高射炮和坦克,同時派得力幹部先去朝鮮偵察等等。
果不其然,等到中央將這一切事務籌備好,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就迅速在仁川登陸,如惡獅一般猛地向著朝鮮反撲。而獲知前線的戰事情況,毛主席就立刻下令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在出發之前,作為總指揮的彭德懷特意在瀋陽召開了幹部會議,就在這時,他收到了解方給自己的兩條建議。
第一點,為了防止敵軍的飛機轟炸橋樑,讓我軍陷入被動,志願軍過鴨綠江的時候,需要全部集結在江岸,晚上再分別從安東、長甸河口以及輯安三路過去。第二點,先有計劃地建立固定的戰役供應點,因為入朝作戰很難就地補給,一切還都需要國內供應才行。
看到解方如此善於分析戰場形勢,並且能及時做出應對策略,彭德懷很是讚賞,他欣然採納瞭解方的建議,號令手下的25萬志願軍趁夜渡過鴨綠江。
另一邊,心思縝密的解方為了順利接應這25萬志願軍,就趕緊下令讓十三兵團司令部的作戰科和偵查科的兩個工兵團前去鴨綠江周邊勘察,在得知江上只有安東、長甸河口、輯安三座鐵路橋之後,解方又命工兵團抓緊時間在橋上鋪設枕木,這樣也可以讓馬匹和車輛順利度過。
而後為了不讓美軍偵察到志願軍的動向,解方又命令工兵團要趁著天將明之前把之前架好的橋給撤掉,如此這般安排下來,到了10月19日晚上,志願軍所屬的4個軍和3個炮兵師以及1個高射炮兵團,都順利的到達了指定的地點。
不得不說,在解方的運籌帷幄之下,25萬中國人民志願軍就這樣於夜色中浩浩蕩蕩安全渡過了鴨綠江,完全瞞過了擁有先進偵察手段的美軍,屬實算的上是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
而這一切都被彭德懷看在眼裡,他對於解方也從最開始的尊敬,慢慢轉變到了後期的依賴信任。
之後彭德懷提議把第十三兵團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司令部,解方就開始擔任起了組建司令部的工作,他先是制定了“不求人多,但求精幹”的原則,要大家“讀、寫、計、算、畫”技能過硬,工作過程也要“嚴、細、快、準”。隨後又制定相關條例,大力整頓機關,提高了眾人工作的時效性和計劃性。
最終在解方的努力之下,司令部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作氛圍也很是積極,彭德懷看到大家能這樣上下團結一心,就對解方愈加欣賞。往後只要是運籌戰役或者是調動作戰部署,彭德懷都要叫上這個“諸葛亮”來分析情況,然後再聽取他的建議。
對於彭德懷下達的任務,解方也總是能很快就完成,比如提前瞭解好敵軍北犯的戰略和戰術,以及推進的路線和速度,還有敵軍的兵力、裝備、指揮官的姓名等等。而有了他提供的這些重要依據,彭德懷也得以果斷正確地指揮手下的部隊多次成功殲滅敵軍。
比如在雲山戰鬥中,敵軍本來派出的是被稱為王牌戰隊的騎兵第一師第八團,但是在我軍的前後配合和勇猛作戰之下,很快就打破了其所謂的不可戰勝的神話,最後敵軍灰溜溜撤退就如喪家之犬,而我方誌願軍們計程車氣和作戰決心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第二次戰役開啟之後,彭德懷採取內外線相結合的方法誘敵深入,解方就一邊分析當前局勢,一邊制定相應計劃,比如人員車輛必須在黃昏和拂曉前行動,不能住民房,做飯燒水都要在夜間進行,一路上要清除車輛輪胎印記等等。
最終,這第二次戰役也打得十分漂亮,我方誌願軍殲滅2.4萬美軍,還收復了平壤和三八線以北的部分地區,連美聯社得知後都不禁驚呼:“這是美國曆史上最丟臉的失敗!”同一時間,聯合國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也被大罵為“蠢豬式的司令官”!
之後美軍方提出停戰,試圖趁機捲土重來,彭德懷抓住時機下令志願軍們打過三八線,而解方收到命令之後,直接把自己的行軍床都搬到了作戰室,他覺得對於部隊和司令部來說,時間就是勝利,一刻都耽誤不得。所以只要是前線傳來訊息,或者是中央軍委傳來電報,解方都可以及時接到,並且隨時跟大家一起分析戰況,然後再提出合適的意見。
有了解方和一眾將領的共同努力,很快,我方誌願軍就勝利奪取了韓國的首府漢城,這已經是志願軍入朝以來的第三次勝利,而就在大家誇讚彭德懷是“當代天才軍事家”的時候,解方也成為了他背後不可忽視的大功臣。
是上下級也是朋友 彭德懷的仗義執言
在之後的第四次戰役和第五戰役中,解方依舊時刻陪伴在彭德懷左右,兩人配合的默契無間,一個是指揮千軍萬馬的“統領”,一個是足智多謀的“軍師”,繼續引領志願軍們在戰場上一次次取得勝利。
在這一期間,彭德懷和解方早已不僅僅是上下級,也是志同道合的親密朋友,某次有人議論解方是舊軍人,彭德懷聽後就立即提出了嚴厲批評,他毫不吝嗇誇獎解方,說他工作出色,是個“十分稱職的參謀”。
之後,兩人的配合也延續到了與美方的談判事宜上,當時彭德懷得知解方懂外語,在談判上也不是外行,就派他過去與美軍周旋。
解方也是一點都不怯場,在美軍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時候,他始終堅定自己的立場毫不退讓,美方想要拿炸彈和大炮來威脅中朝代表,而解方也依舊是面色不改,冷冷的回答道:“炸彈大炮有什麼可怕的,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你們在戰場上也休想得到!”
等到再次打過一輪之後,美軍獲得慘敗,於是雙方代表就又坐到了談判桌上,解方依舊在場,他依舊沒有接受美方的無理要求,無論對方如何恐嚇,始終不卑不亢。
最終《朝鮮停戰協定》得以順利簽訂,中方代表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解方也給美軍的談判代表留下了“很難對付”和“令人望而生畏”的印象。彭德懷得知後更是開心的不得了,對於解方能圓滿促成這一結果,他當下就直言道:“回國之後我想把他推薦給周總理,讓他幹外交,這樣的軍事外交人才可不多呀!”
正是因為見證瞭解方在戰場上的才能,所以彭德懷才會對他十分珍惜看重,對於解方建立的功績和最後獲得的軍銜不匹配一事,他也必須要仗義執言,提出自己的疑慮。
實際上,自從國家恢復軍銜制之後,只有正兵團級或副兵團級的才能被評為上將,準兵團級的是中將,準軍級的則是被評為少將。
而解方的入黨時間有點晚,沒有參加紅軍的經歷,也沒有參加八路軍的早期建設,只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四野十二團的參謀長,在抗美援朝時期也是一樣的職位,所以按照他的級別,最適合的軍銜就是少將。
不過面對彭德懷的質疑,毛主席也給出了適時的回答:“彭德懷還是要當元帥的,解方則是已經被定為了798位少將之首”,這也算是對他從軍生涯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