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談
編輯|王圖往跡
近代中國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這期間我軍湧現出了大量的軍事家,但是卻並不是每一位都能活到建國之後。
今天咱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6個建國前我軍犧牲的高階將領。如果他們沒有犧牲在奮鬥的路上,很有可能在建國後與十大元帥一樣被評為元帥。
1、葉挺
首先咱們說一個眾所周知的,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國民革命軍第四獨立團團長葉挺。
葉挺的資歷不論是在我軍還是在當年的國軍,都可以算得上是元帥級別的。而他的軍事才華和功績,在當時也都是冠絕一時的存在。
葉挺1896年出生於廣東的一個農民家庭。廣東一帶由於近代接受外界比較早,所以老百姓的思想解放也早。葉挺21歲即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他的校友包括抗日名將薛嶽、還有蔣介石。
葉挺早年甚至比老蔣發展得還快。
在陳炯明叛變期間,老蔣只是自己護在孫中山身邊,而葉挺將軍親自帶領麾下與叛軍惡戰。從這個角度來說,葉挺如果留在國軍那邊也是元老級別的。不過葉挺將軍很快就厭倦了國軍的腐朽,因此在1924年接受了先進思想。
然後在1925年他成為了北伐軍獨立團團長,而同年的彭德懷還只是湘軍的一個營長。
北伐戰爭當中他所帶領的團屢戰屢勝,為其所在的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由於葉挺一路高歌猛進、戰功赫赫,所以很快他被提升為師長。後面他又參與組織領導了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然而廣州起義之後他被迫流亡海外十年。
這期間他並沒有與組織失聯,相反他始終試圖回國繼續奮鬥。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以後,我軍開始組建新四軍。作為曾經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獨立團團長,他自然是最適合的新四軍軍長。所以他之後領導南方八省紅軍組織抗日。
他帶著手下靈活地展開游擊戰,又開創了南方的根據地。同時還利用自己的人脈和影響力,為新四軍帶來了大量的物資、人員和支援。而後發生了皖南事變,葉挺將軍被國民黨給軟禁。
之後陳毅做了新四軍軍長、代軍長,可見如果葉挺本人沒有犧牲的話,在1955年的授銜當中應該也是一個元帥。
而且葉挺本人不論是資歷和軍事才華,都是和其他元帥一個級別的存在,他也是36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之一。
2、左權
第二個如果不犧牲可能成為元帥的是左權。
左權的名字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他同樣是一位資歷、才華堪當元帥的軍事家。
左權出生於一個普通的湖南農民家庭,當時湖南的進步思想氛圍很好,所以左權也是早早思想就覺悟了。1915年才10歲的他,就開始有了‘毋忘五九國恥’的覺悟,之後他就在進步的路上一路前進。
1923年18歲的左權投筆從戎,第二年就被編入黃埔1期第6隊。
當時黃埔軍校的前面幾期含金量最大,作為一期生的左權可見一斑了。
在陳炯明叛變之後,他參加了徹底消滅陳炯明的第二次東征。不過此時左權已經加入了組織,看到這麼一顆冉冉升起的軍事新星,組織上把他派到了蘇聯去學習。他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所以光是從學歷上來說他也是紅軍中非常高的。
不過光是有光鮮的學歷不能說明什麼,左權回國後又用實踐證明,他是一名優秀的軍事家。
1930年12月他在回國後成為了新12軍軍長。
同年徐向前還是副軍長,林彪則是紅一軍團第4軍軍長。
1931年6月左權被任命為參謀處長,開始發揮他傑出的組織能力。之後他協同策劃了國軍第26路軍起義,並在之後不久升任為15軍政委、軍長。1933年左權成為紅1軍團參謀長,並且在長征當中作為指揮先頭部隊作戰。
在強渡大渡河的時候,左權帶著隊伍奇襲國軍,然後又大張旗鼓地吸引國軍的注意力,為紅軍主力飛奪瀘定橋創造了條件。
長征到達陝北之後,左權又參與指揮了對胡宗南的包圍,這次戰鬥取得了不小的勝利。後面劉伯承元帥評價道:“左權同志部署作戰是細緻周密的。1936年雙十二事變前夜的陝北山城堡戰鬥,就是一個範例。”
1938年春左權策劃在長樂灘伏擊日軍。日軍苫米地旅團闖進了左權的口袋陣當中,很快就被我軍給分割包圍成數段。這一戰當中左權所部殲敵2000多人,要知道早一年的平型關大捷也只殲滅1000多日軍(當然平型關大捷首次大敗日軍,意義不同)。
之後左權被任命為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
1939年期間國軍進犯我們這邊,左權率軍與石友三惡戰4天4夜,全殲敵人10個團的兵力;之後他又協助彭老總展開百團大戰;在1941年11月的時候,日軍率領7000多人猛攻黃崖洞,而左權帶著戰士們不僅僅成功阻擊敵人,之後還乘勝追擊收復了黎城。
這次戰鬥我軍不僅僅取得了巨大的戰果,而且還創造了敵我傷亡比6比1的成績。
所以從左權的這些經歷來看,他的軍事才華絕對是元帥級別的,同時他也是36位軍事家之一。可惜的是他於1942年5月的時候率軍斷後犧牲,如若不然元帥之位上必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3、彭雪楓
第三位不犧牲可能當元帥的是彭雪楓。
這個名字可能許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很多人的縱橫馳騁,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這位叫做彭雪楓的將軍雖然其名不顯,但是如果活著也是有機會競爭元帥之銜的。
彭雪楓出生於1907年,相對來說這個年紀非常年輕了,但是他雖然年紀相對比較小,發展的步伐卻非常快。
1925年才十幾歲的他就開始接觸進步思想,並且漸漸地在各種進步活動中嶄露頭角;1929年年僅22歲的他開始搞兵運工作,1932年25歲的他指揮部下大敗五十二師高樹勳殘部。
25歲就指揮大部隊這樣作戰可謂天縱英才,要知道彭德懷元帥25歲也才是連長而已。
1933年26歲的他成為紅三軍團四師政委,之後在紅軍戰略轉移過程中,他所率領的十三團作為先頭部隊一路攻堅克難,為後續部隊的進發殺開一條血路。
在著名的婁山關戰役當中他率部奪下制高點——婁山關上面的點金山,為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939年他被任命為新四軍六支隊司令員兼政委,之後他又成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
值得一提的是,彭雪楓將軍不僅僅打仗勇猛凌厲,而且還寫得一手好文章。其所寫的許多文章,在當時給敵人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對當時的抗日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鼓舞,可以說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將軍。
皖南事變之後他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並且率部與湯恩伯十萬大軍惡戰三個多月。
1943年他又在山子頭自衛反擊戰中大獲全勝,活捉、擊斃國軍大量高階將領;1944年他又在肖縣西南的小朱莊大戰,一舉斃敵300多人、俘虜1300多人;之後他又陸續指揮隊伍殲滅數千敵軍。
可見以他的這個資歷和軍事才華,如果沒有因為流彈而犧牲,建國後多半可以授銜大將乃至元帥。
4、羅炳輝
下面這位沒有犧牲極有可能被評為元帥的,可以說是非常的遺憾。因為他沒有死在敵人的子彈下,而是在解放的前夕因病而去世的——這位將軍就是羅炳輝。
與大多數出生於湖南、廣東的將軍不同,羅炳輝出生於雲南地區。
這裡當時也面臨著非常深重的壓迫,而羅炳輝出生於一個傭農家庭。正是因為如此他小時候就跟地主關係不好,甚至在12歲時就因為性格倔強,跟當地的地主給打上了官司。這件事使得他在當地威名大震,也讓他從此樹立了打倒地主的目標。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軍人懲罰當地地主,地主面對這種情況也敢怒不敢言,所以他萌生了強烈的參軍慾望。
這個十幾歲的年輕人,居然12天內連續跋涉數百公里去昆明,想要在那裡加入滇軍隊伍當中——他因此也被稱作神行太保。
不過當時是軍閥時代,沒有關係的羅炳輝並沒能如願參軍,而是不得不在當地打雜來維生。但是這並沒有磨滅他參軍報國的志向,苦心人天不負,終於在1920年他成了唐繼堯的部下。
加入唐繼堯的隊伍之後,他表現得特別的賣力。所以很快在隊伍當中得到了唐繼堯的賞識,成為了唐繼堯的貼身親衛。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唐繼堯兄弟的奢侈生活,這使得他對唐繼堯兄弟產生厭惡感,並且留下一封書信而離開了他們。
他決定自己尋找一條新的道路。
所以他加入了滇軍當中——此時已經有了些人脈的他如願加入滇軍,並且在應對陳炯明叛變的過程中,再次以驚人的耐力日夜兼程急行軍190公里,為滇軍避免被全軍覆沒立下汗馬功勞。
由於羅炳輝有勇有謀,為滇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他在1926年成為了先鋒營的營長。
這個時候的彭德懷也是湘軍的營長,而陳毅還沒有加入軍隊當中來。
1927年他無意當中聽到了朱德的演講,被朱德演講當中的先進思想所吸引,從此很快就在思想上加入組織。1929年他依照組織的安排,發動了贛西數縣的武裝起義,然後成為了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五團團長。
他為開闢這一塊的根據地做出巨大貢獻,不久之後他被任命為紅九軍團軍團長,而同時期林彪也是軍團長。
長征開始之後,羅炳輝率紅九軍團搶渡湘江,繞出國軍的重重包圍進入西南地區,為紅軍儲存了不少有生力量。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羅炳輝成了新四軍當中的指揮員。
一開始他為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後面他又成了五支隊司令員,並且在這裡與日軍展開了強有力的鬥爭。
羅炳輝將軍非常富有軍事才華,他在游擊戰的基礎上發展,又創造性的研究出了梅花樁戰術,利用伏擊、糾纏等各種手段對日軍造成巨大打擊。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本人卻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但是他沒有時間去看病,甚至會時不時的因為高血壓而暈倒。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他又加入解放戰爭,然而在1946年月21日他卻因腦溢血逝世。
以他的資質如果沒有意外的去世,開國之後不論是資歷還是才華,都是有很大機率被評為元帥的。他也是36位軍事家之一。
5、黃公略
第五位如果不犧牲極有可能被授元帥的,是我軍早期軍隊領導者之一黃公略。
黃公略同樣是一個湖南人,不過他的出身有點兒與其他人不同。他並不是那種赤貧的出生,反而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這也讓他比一般人更有見識。
1915年17歲的黃公略就加入了湘軍,並且在湘軍裡面很快做到了排長。這個時候他遇到了自己的湖南老鄉彭德懷,兩人一見如故並且一起考進湖南陸軍講武堂,完成學業之後的他回到湘軍做了連長。
之後北伐戰爭開啟,他所在的部隊也加入了北伐。
他因為在北伐當中戰功卓著,所以很快被提拔為少校團副。1927年他與葉挺等人領導了廣州起義,1928年他又與彭德懷等人領導了平江起義。從這個角度來看,黃公略在沒有犧牲之前,基本上他的發展步伐是跟元帥齊步的。
平江起義之後彭德懷、滕代遠率部前往井岡山,而他則留在了當地,並且把當地的勝利果實進一步擴大,發展成了湘鄂贛蘇區。之後彭德懷回師與他合兵一處,組成了紅五軍。彭德懷為紅五軍的軍長,他則為紅五軍的副軍長。
1930年6月他成為紅1軍團第6軍軍長,一個月後偉人和朱德與他會師,他直接接受偉人和朱德的指揮。在之後紅軍的第一次到第三次反圍剿中,黃公略所部按照偉人的戰略安排屢建奇功。曾取得了殲滅國軍第28師大部、47師1個旅一部以及第九師獨立旅的戰績。
這個時期能夠取得這樣戰績的,在之後評為元帥一點兒都不誇張。
而可惜的是他在1931年9月5日犧牲。
他犧牲之後偉人十分悲痛,揮筆寫下了一副輓聯:“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降!革命戰爭有功,游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後世繼君來!”
他也是36位軍事家之一。
6、段德昌
最後一位不犧牲極有可能被評為元帥的,是與賀龍元帥齊名的段德昌。
當時賀龍被當地人稱作‘水龍’,而段德昌則被當地人稱作‘火龍’。
段德昌1904年出生於湖南南州,從小就是一個富於鬥爭意識的人。18歲時他即接受了先進思想,並且與當地的先進分子開始往來。
段德昌小時候脾氣火爆,當時當地的督學貪汙,段德昌率領學生趕走了這個督學。恰巧不久之後偉人以省督學的身份來視察,就特意的讓人請這位小英雄前來一會,這也是兩人之間的第一次見面,為之後兩人的友誼奠定了基礎。
1925年他加入黃埔四期學習,1926年段德昌在北伐軍當中任第五師政治部秘書和第二師政治部秘書長。這個時候就能做到師長一個級別的,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段德昌的非同一般。要知道這個時候的林彪才是見習排長。
後面賀龍所部參加南昌起義,而他則是賀龍所轄軍的團一級軍官。之後他又轉入湖北一帶發展根據地,成為湘鄂西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1928年6月他成為湘鄂西的獨立師師長,在這期間的戰鬥當中,他與偉人異曲同工的總結出了十六字方針,即有他個人特色的:敵來我飛,敵去我歸;敵多則跑,敵少則搞。
憑藉著這種戰術他和戰友們多次取勝,並且在這一帶建立了紅6軍,他是紅6軍的副軍長。由於段德昌發展的勢頭非常強,所以引起了國軍的特別關注,因此調動了5個旅的兵力來圍攻他們。
而段德昌創造性的提出“只打虛,不打實;不勝不打,要打必勝!”以此一次又一次的粉碎了敵人的圍攻。
在1932年的時候,段德昌透過三次戰鬥殲滅10000多敵人,繳獲了10000多條槍支,被當地老百姓盛讚為常勝將軍;可見這個火龍將軍不僅僅資歷可勝任元帥,在軍事才華方面也是相當的超群。
如果他沒有犧牲在建國前,大機率之後也是要被封為元帥的,而他也是36位軍事家之一。
寫完這些犧牲在奮鬥之路上的元勳們,也讓筆者自己感到心潮澎湃。可嘆這些20多、30多的年輕人,就指揮千軍萬馬幾乎達到百戰百勝的地步,這才是我等青年人真正該追的明星,是我們中華男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