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歷史的女子有慧根,第87期
說到蔣介石,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個詞,恐怕既不是“蔣委員長”,也不是“蔣校長”,甚至不是“蔣光頭”,而是“微操大師”。
這個詞來自網際網路,本來是個遊戲詞彙,指的是打遊戲的時候操作細膩流暢,非常厲害。但放在蔣介石身上,主要是用來反諷他喜歡繞過各級軍事將領,直接給一線部隊下命令,反而打亂了前線將領們的指揮節奏,加速了國民黨軍的滅亡。
一、“微操大師”蔣介石——喜歡“微操”,其實是剛愎自用和虛榮心在作祟
一個經典的案例,就是淮海戰役中的杜聿明兵團。
淮海戰役中,國民黨反動派的“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看到勢頭不對,帶領邱清泉、孫元良、李彌的三個兵團,總共十幾萬人放棄徐州,向南撤退。
杜聿明的撤退非常及時,讓淮海戰役的解放軍總指揮粟裕將軍非常頭疼。然而,正在這個時候,蔣介石突然派飛機空投了一道手令,命令杜聿明停止南下,轉而向東支援黃維兵團。杜聿明無奈,只能東進,最終被粟裕將軍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包圍殲滅。
有意思的是,杜聿明其實猜到了蔣介石可能會忍不住向他下令。所以在離開徐州之後,就切斷了所有電話,關閉了電臺。這其實就是再向蔣介石表示,自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沒想到蔣介石在電報、電話不通的情況下,竟然向他空投了手令,硬生生將自己送進了解放軍的戰犯營——功德林。
網際網路上有不少關於蔣介石的段子,大意是說,只要部隊通電話,就有可能收到蔣介石的“微操電話”。網友們惡搞說,如果步兵班通電話的話,蔣介石甚至可能直接給班長們下命令:“王班長,把你們班的重機槍再往前推進10米”。
段子歸段子,然而這種喜歡“微操”,喜歡瞎指揮的領導,在生活中其實比比皆是。
比如,有的大領導,其實日常並不處理也不熟悉具體的事務,卻喜歡繞過中層領導,直接給基層員工下指令;
再比如,有的領導水平不夠,卻喜歡在無關緊要的地方顯示自己“厲害”,比如有的領導會在冥思苦想之後,將下屬文章裡面的“,”改成了“。”,然後長篇大論地去解釋自己這樣改的“深意”。
……
如果我們仔細去品讀,就會發現,這些領導的這些動作背後,潛藏的底層邏輯,其實是這些領導的“剛愎自用”和“虛榮心”。
而“剛愎自用”和“虛榮心”,恰恰是領導最忌諱的兩種品質,嚴重的情況下,就會像蔣介石一樣,為整個組織帶來深重的災難。
二、不要剛愎自用瞎指揮,要善於學習、變通,毛主席:蔣介石遠不如司馬懿
毛主席就曾經用司馬懿、司馬師父子,來比喻蔣介石“剛愎自用”的品質。
1947年的5月,毛主席等中央同志離開延安,轉戰陝北地區。期間,接到了粟裕、王新亭兩位同志從山西南部發來的捷報。捷報裡說,解放軍在晉南地區作戰,殲敵逾2萬,解放了25座縣城。
聽聞山西戰事順利,毛主席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了京劇《空城計》:“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聽,打聽得司馬,領吶兵吶往西行……”
聽到這裡,恩來同志笑著說:“主席,我們面前的這個‘司馬’,可不是往西行了喲。”
當時,國民黨軍第29軍的軍長劉戡正率軍駐防洛川-涇陽-天水等地(延安的西南方向),是進攻延安的第一線,他正調動部隊向東北進攻延安。恩來同志聽毛主席哼唱,以為毛主席唱的是劉戡。
毛主席止住哼唱,打趣道:“你說劉戡?哈哈,他可不配當司馬懿。”
任弼時同志在一旁也風趣地說到:“我們當前的司馬懿,怕是胡宗南、蔣介石喲”
主席繼續說:“蔣介石和胡宗南,都不是我們的對手。現在我們的面前沒有司馬懿,怕是隻有‘司馬師’啊。”
主席為什麼將蔣介石、胡宗南二人比作司馬師呢?因為古往今來,人們對司馬師的評價就是“雖有權術,但剛愎自用,不及其父多矣”。
蔣介石和胡宗南也是一樣,在玩弄權術這個事情上,頗有一套自己的章法。蔣介石很會搞陰謀陷害,而胡宗南特別善於拉山頭、搞公關,而二人都不善於帶兵打仗,無論戰略還是戰術,都“不及格”,俗話說就是比較“菜”。
菜就菜吧,然而他們的權力慾望又特別強,而且自視甚高。這就養成了一個喜歡“微操”的毛病。
毛主席後來在佈置淮海戰役作戰行動時,見杜聿明放著南下的路不走,向東一頭扎進了思路,便又把蔣介石、胡宗南二人戲謔了一番。主席調侃道:“(蔣、胡)這是不識時務嘛,他杜聿明、邱清泉、李彌這些人,哪裡是劉伯承、陳毅、粟裕的對手?這次是司馬昭落在了姜維手上,要被困在鐵籠山了!”
沒錯,歷史上的司馬懿是一個相當有戰略眼光,而且戰術水平極高的帥才。
襄樊之戰時,司馬懿一眼洞穿了劉備、孫權之間關於荊州的矛盾,並且看出劉備對孫權的防備不足。他建議曹操,拉攏孫權,背刺關羽,讓一代名將漢壽亭侯隕落麥城。之後張飛、劉備及眾多蜀漢骨幹命喪為關羽報仇的“夷陵之戰”,可謂是為曹魏掃除了心頭大患。
都督隴西期間,同諸葛亮對峙的時候,他又精準地發現,諸葛亮的蜀漢軍隊士氣高昂、訓練有素,可惜糧草不足,魏軍宜守不宜戰。無論諸葛亮怎麼挑戰,如何羞辱叫罵,司馬懿就是據堅城而自守,就是不出戰,硬生生耗死了諸葛亮。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論是司馬懿之前的曹真、夏侯楙,還是司馬懿之後的司馬昭、司馬師,面對蜀漢軍隊,總是覺得“優勢在我”,主動求戰、冒進,所以屢屢失敗。
毛主席的評價的確極為精準,蔣介石、胡宗南這樣的領導,確實不如知人善任、眼光毒辣精準的司馬懿,最多算司馬師、司馬昭一個級別的人物。某種程度上說,甚至不如懂得放權的劉禪。
三、身為領導,如真的不懂、不會,不如學劉禪。敢放權,會放權,也是一種智慧
像蔣介石那樣,不懂裝懂,喜歡微操肯定是不行的。自己的能力真的稍微差一點,不如學學劉禪,學會放權的智慧。
1949年的3月,毛主席從西柏坡前往北平(今北京),途中路過了涿州。這裡就是《三國演義》中所說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地方。
在這裡,主席和警衛員們說起了劉備的故事。
聽完故事之後,警衛員們都說,是劉禪不中用,把劉備辛辛苦苦打下的大好江山葬送了。
主席聽完,搖了搖頭,說:“書中說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統一是大勢所趨啊。”
頓了頓,主席繼續說道:“再說劉備的這個兒子劉阿斗,人們都說他是扶不上牆的,但看問題不要太片面了。我看阿斗就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知識淺薄,所以事事都俯首聽命於諸葛亮,所以諸葛亮才能在四川大展才華、勵精圖治、六出祁山。”
確如主席所說,正是因為劉禪對自己的屬下——前有諸葛亮,後有費禕、蔣琬、董允、姜維,對他們抱有近乎“無限”的信任,果斷放權。這樣蜀漢才堅持了那麼多年,在諸葛武侯去世之後,還堅持了整整40年的時間。
如果阿斗也像孫權的後代孫亮那樣,當上皇帝之後,就誰的話也不聽,自以為是。或者像司馬師、司馬昭那樣,恃才自傲,不把敵人放在眼裡,那本來就先天不足的蜀漢,又怎麼能三足鼎立長達那麼長時間呢?
確實如主席所說,如果領導對一線的具體事務並不是特別瞭解和精通。那麼與其幹些外行瞎指揮、瞎折騰的事,耽誤工夫幫倒忙,何妨學學蜀後主劉禪,懂得放權呢?
今天就先講到這裡,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點贊關注哦~
我是愛歷史的Girl,每天和你一起讀有溫度的歷史!
參考文獻:
[1]《毛澤東眼中的歷史人物》.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
[2]《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