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愛研圖/選摘自《冰之傳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另署名除外)
[編者按]
與1500年前可能是剛被人類發現時相比,南極在很多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如今拜訪南極的人已很常見。南極洲附近的人類活動改變著南極的自然生態環境,而南極洲以外的人類活動也一直在影響著全球氣候變化,同樣在影響著南極生態及地貌。
南極歷史學家瓊·N·布思曾先後到過南極11次,她籌建的南極私人收藏博物館已成為美國收藏最全面的南極博物館之一。
在她出版的這本《冰之傳奇——人類南極半島探險史》中,詳細地整理出一部“人類南極半島探險史”,其中提到了不少關於南極探險的“第一次”。
比如第一個在南極半島上誕生的嬰兒、第一架在南極大陸上著陸的飛機、企鵝第一次出現在英文記載中的形象,等等。
一封來自航海家阿美利哥·維斯普西的信件顯示,1502年他的葡萄牙船隻沿南美洲東海岸一路抵達了南緯50°,並且“看見陸地還在往更遠的地方延伸”——這可能是有確切記錄的第一次南方航行。
在此一兩年後,葡萄牙人的另一次航行便終於正式向世人首次宣告,他們目擊了之前一直存在於推測中的南方大陸——這片比美洲更遠的陸地,應該就是南極大陸。
1517年,時年37歲的葡萄牙水手斐迪南·麥哲倫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率領五艘船南行,在1520年11月底抵達了後來才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海峽麥哲倫海峽。其後,通往南極大陸的航道開始變得熱鬧起來——
英語中第一次描述企鵝
“奇怪的鳥,根本不會飛……它們的體型比鵝小,但大過野鴨,緊湊地縮成一團,它們沒有羽毛,但……長有硬而黯淡的絨毛……這種奇怪的鳥靠吃海里的食物為生,並且在海里游泳的速度飛快,在這一點上,大自然似乎給了它們不小的特權……”
這段文字來自第一位涉足南太平洋的英國人費朗西斯·德雷克的航海日誌,1578年他帶著三艘船組成的艦隊進入麥哲倫海峽後,登上了一個不知名的小島,看到了大量這種“奇怪的鳥”——企鵝。
其後他帶著船隊繼續南行,成為第一個往返麥哲倫海峽的人。
企鵝的發現並沒有讓人們對南極大陸產生“物產富饒”的“錯覺”,因為在1772年-1772年間成功跨越南極圈航行的第一人、英國海軍上校詹姆斯·庫克的描述中,這片南極大陸“大部分地點都不具備被發現的價值”。
他認為,這裡“是一個蠻荒遍野的所在,狂野巨石的頂部高聳入雲,山谷終年被積雪覆蓋。看不見樹木或灌木,大到可用來剔牙縫的都沒有”。
因此,他在三年後首次登陸南喬治亞島後,將“失望角”這個名字給了該島最南端的海岬,以表達自己對南極探索的失望。
但庫克的航行確定了這片南方大陸的可能範圍。當他失望地告訴世人,南緯60°以南的地區全都是冰雪覆蓋的苦寒之地,其後不久,他和他的手下卻發現了意想不到的財源——南大洋有豐富的海豹和鯨魚資源。
第一批踏上南極大陸的海豹獵人
海豹捕獵業推動了關於南極的更多發現。
新英格蘭的捕鯨者,發現了福克蘭群島上的成群海豹,特別是重達3至4噸、脂肪豐富的成年雄性海豹。1784年,一群海豹獵人又在這裡發現了大量海狗。
他們將海狗皮帶回波士頓,以50美分的價格給了二手販子。有資料顯示,在1789年時,這些海狗皮已賣到了中國廣州,售價5美元一張。
到19世紀初,南喬治亞島的海狗捕獵活動達到了頂峰。
1819年時,28歲的英國商船船長威廉·史密斯為了繞開強烈逆風,在南行航線中不得不偏航再往南,於是他們在暴風雪中看到了一片海灘上全是海狗的陸地——他們發現了南設得蘭群島。
南設得蘭群島上的海狗數量隨著大批捕獵人的出現迅速減少,加上捕獵者之間的競爭,人們很快又開始了對其他島嶼的搜尋。
1821年前後不到一年時間裡,俄羅斯海軍軍官別林斯高晉、英國軍官人愛德華·布蘭斯菲爾德與帕默三人均對南極大陸有所涉足。
別林斯高晉雖然對所到之處進行過詳細地勘查與記錄,卻低調地一直沒有公佈自己收集到的資訊,他那些體量龐大的航海記錄,直到1902年才以德語刪減版形式首次出現;
而布蘭斯菲爾德的航海記錄則被海軍當局“弄丟了”,他繪製的南方大陸有關的航海圖也湮沒在英海軍檔案館的海量資料中;
一位名叫帕默的海豹獵人也一度穿過布蘭斯菲爾德海峽,遠遠看到了山脈,但他只想找海豹,沒在意其他,也從未對外聲稱自己看到過南極大陸。
因此,現代南極學者普遍認為,應該是別林斯高晉比布蘭斯菲爾德早三天、比帕默早近十個月發現了南極大陸。
在帕默發現南極大陸的幾周後,1821年2月7日,另一位美國海豹獵人約翰·戴維斯帶著一群人登上了休斯灣海灘,並在自己的航海日誌中詳細地記錄了這件事。
他認為自己看到了一片新大陸。但他們很快就離開了,因為這裡沒有發現海豹。但這卻成為人類登陸南極大陸最早的明確記錄。
隨著人類在南極大陸上的捕獵頻繁,一些科研考察探險隊也陸續出現在這片大陸上。
1895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在倫敦舉辦了第六屆國際地理大會,最後提出一項重要決議,建議世界各地的科學團體應以最有效的方式繼續開展南極地區的探索。很快,無數支探險隊開始了他們的冒險活動。
比利時海軍中尉阿德里安·德·傑拉許率領的探險隊,在1895年成為第一批嘗試在南極大陸上長途跋涉探險的隊伍。隊伍中的博物學家拉科維紮在這片大陸上還發現了一隻小得不能再小的昆蟲。
但他們的“比利時號”一度被困在浮冰上將近一年。他們後來出版了系列科考作品以及回憶錄,留下了大量科考資料。
瑞典地質學家尼爾斯·奧托·諾登斯克爾德率領的一支探險隊,也乘“南極號”在1901年至1903年期間完成了南極探險。後來成員們合作撰寫了一本《兩載南極冰上之旅》,大受讀者歡迎。
他們也帶回了豐富的科學成果。南極地圖上的一些地名如:好望角、希望灣、溫納斯格德角、南極海峽等,都是為了紀念這次探險。
除了陸地考察,科研隊伍還展開飛越南極的航行考察。
1932年,科學家們已在冬季實現了繞南極地區航行。他們成功地繪製了圍繞大陸的南極輻合帶的大致位置。
1933年,美國人林肯·埃爾斯沃思帶著一架專門為南極探險設計和建造的飛機“極地之星”來到南極,與他的團隊開始了飛越南極的探險。
他們於1935年11月第一次在南極大陸內部降落,並在南緯79、西經104附近的極地高原上停留了十九個小時,然後迎著暴風雪等壞天氣一再嘗試重新起飛。
埃爾斯沃思後來將這些經歷記錄在他所著的《我的跨南極飛行》一書中。
他的“極地之星”號飛機,如今已成為華盛頓史密森學會的航空航天博物館中航空黃金時代陳列室裡一件令人驕傲的展品。
南極地區的第一張“出生證明”
在相關描述中,南極地區出現人類足跡的最早時間可能是在1500年前。但有確切記錄記載的,第一個在南極附近(南緯60°以北)誕生的嬰兒,應該是1818年英國海豹獵人約翰·卡內爾之妻所生的女兒。
1909年後,在南喬治亞島聚集了越來越多的捕鯨人,海岸上逐漸有了教堂、墓地、電影院、監獄、足球場……1913年10月8日,首個降生在當地的女孩索爾維格·岡布喬布,則獲得當地地方長官頒發的“南喬治亞島一號出生證明”。
女性在南極大陸上的活動也越來越頻繁。
1914年開始便有女性申請加入南極探險活動;1928年9月到1929年3月,女性探險家瑪吉特·科爾-拉森來到南喬治亞島;
1928年時,一位專業記者、紐約時報的拉塞爾·歐文也跟隨探險隊一同前往南極;在1932年2月24日,南喬治亞島上還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禮,主角是A·G·N·瓊斯先生和薇拉·裡奇斯小姐。
不過,第一個誕生在南極大陸(南緯60°以南)上的孩子,卻是1978年1月7日出生在希望灣埃斯佩蘭薩基地的男孩埃米利奧。
他的父母在1977年11月響應阿根廷政府的遷入居民計劃來到這裡定居,當時這位母親已懷孕7個月。
人類的活動足跡足以證明,南極洲一直是個廣袤而神秘且極富魅力的存在,且充滿了危險挑戰。
1958年5月,國際科學界通力合作,十二個在南極建有基地的國家協商達成了《南極條約》,最後一個簽約國智利在1961年6月被批准通過後,條約正式生效。
這個條約以律法形式制約著人們在南極的各種挑戰與冒險活動,但僅適用於南緯60°以南的所有陸地及附屬冰區。但它的關鍵點是,南極洲的人類活動應該僅限於和平目的,並能讓國際科學合作專案繼續開展下去。
如今,加入該條約的成員國數量已有近五十個。
大家已達成共識,要共同保護這塊神秘大陸。(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