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就要“餓死癌細胞”!在我們的民間傳說中,這樣的“土法抗癌”方式尤其多見。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癌症患者們創造了各式各樣“餓死癌細胞”的獨門絕技:有的患者完全吃素,認為肉是癌細胞生長的關鍵因素;有的篤信“酸鹼理論”,把一些食材冠以莫須有的“酸性”標籤,堅決抵制它們(例如酸奶、米飯、雞蛋等);
甚至部分患者認為所謂的“辟穀”是“餓死癌細胞”的終極手段,胡亂參加一些所謂的“辟穀研修班”,被騙去錢財不說,往往還會適得其反,反而讓癌症有了進展的可趁之機......
這樣做的結果,患者們不但沒有控制住癌細胞,反而非常容易把自己的身體搞垮,導致癌症的加速進展,得不償失。
本期的科普文章中,我們要和大家說說科學禁食對抗癌的幫助。
首先,臨床研究給出的結論非常清楚:“餓死癌細胞”是實際存在並且可行的。但是所謂的“餓死癌細胞”,並不能光憑著患者自己想象的野路子,而是要有一套科學的方法,才能真正發揮科學斷食的抗癌功效。
“餓死癌細胞”=科學斷食?用對這個抗癌絕技,治療效果直接翻番!
首先,我們要解釋的關鍵問題,就是何謂“科學抗癌”。在臨床研究中的定義是:限制熱量為標準飲食50%以下,以低水平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相對較高脂肪為特徵的模擬禁食飲食(FMD)。
這樣的解釋聽起來非常拗口並且聽不明白,我們給大家一個簡單易懂的實際操作指南:
癌症患者在日常吃飯時,吃個半飽就足夠了。並且飲食結構上儘量減少糖類、碳水化合物(澱粉類食物,例如米飯、饅頭、土豆、紅薯等)類及高蛋白類食物,適量食用脂肪類食物及綠葉蔬菜等。
這聽起來不難,但實際操作起來,要堅持這樣的飲食結構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關鍵在於患者們要受得了“飢餓感”的誘惑。
辛辛苦苦“忍飢挨餓”,科學禁食到底對於癌症治療有多大幫助呢?其中的作用可能遠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科學斷食,大幅提升靶向、化療藥物治療效果,在人體身上同樣有效!
近期,一項發表在《細胞代謝》雜誌上的臨床成果闡述了科學禁食對抑制癌症的生長有著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員的臨床研究首先是從小鼠身上開始的。當研究者們透過科學禁食的手段控制小鼠的飲食,使小鼠的血糖水平明顯降低後,研究者們發現在這個狀態下的小鼠癌細胞的進展明顯緩慢了。透過臨床分析,研究者們發現科學禁食能讓癌細胞進展的速度明顯緩慢,同時轉移的速度也大大減緩。
為了驗證這一結論,研究者們分析了一組接受化療的晚期癌症患者資料,發現與血糖水平相對較低的患者(低於100mg/dL)相比,高血糖患者的總生存期顯著的縮短了。
圖中藍色代表低血糖水平的癌症患者生存曲線,生存期顯著高於高血糖水平患者
隨著臨床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研究者們還發現一個更加有趣的現象:
隨著小鼠採取科學斷食的方式後,靶向藥的療效與耐藥時間大大加強與增長了。根據臨床結果,研究者在小鼠中測試了PI3K抑制劑pictilisib、AKT抑制劑ipatasertib和mTOR抑制劑雷帕黴素的效果,發現科學斷食能夠顯著改善這些抑制劑的抗腫瘤活性,而且將三種藥物聯用再加上科學斷食,能夠得到最好的效果,有85%的小鼠無進展生存期超過了150天。
紅色虛線為科學斷食小鼠的生存曲線,明顯高於其它小鼠
研究者們還嘗試了科學斷食與靶向藥的序貫治療,發現科學斷食能夠顯著減少後期出現耐藥性的可能,可以更好地實現腫瘤抑制。
除了靶向藥物,化療藥物也能大幅受益於科學斷食!
另一項近期發表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模擬禁食對癌症的新輔助化療同樣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們共招募了131名HER2陰性、無糖尿病史、BMI大於18的2/3期乳腺癌患者。這些患者在每一輪新輔助化療三天前到當天分別進行科學禁食和正常飲食。相較正常飲食的患者,進行模擬禁食的患者有以下優勢:
- 降低化療副作用;
- 保護免疫細胞受到化療的不良影響;
- 治療效果更好。
在臨床實驗中,不管是治療有效率,還是Miller&Payne 4/5病理學響應率(即90%以上腫瘤細胞消失),科學禁食組的患者資料都遠遠好於正常飲食的患者,也就是說,科學飲食能實際增強化療效果。
模擬禁食增強HER2-乳腺癌患者化療效果
免疫治療,科學禁食同樣不在話下,大幅提高有效率
最近發表在《自然·癌症》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指出短期飢餓能夠與PD-1抑制劑產生協同作用,共同抑制肺癌的進展和轉移。這種神奇的作用來源於飢餓可以減少腫瘤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和相應受體軸的訊號,並進一步增強了效應T細胞的抗腫瘤作用。
也就是說,癌症患者透過飢餓,降低了體內IGF-1的表達,從而提升了PD-1抑制劑的有效率。這樣一套複雜的操作,在臨床試驗中取得了驚豔的效果。
研究者們在小鼠中做了實驗,結合PD-1單抗和間歇性禁食來治療患癌小鼠後,只是少吃幾頓飯,治療效果居然升了一大截:在聯合治療的8只小鼠中,有6只腫瘤消退,4只完全“康復”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4只小鼠對腫瘤再激發產生了抗性,說明治療效果非常持久。
而在PD-1抑制劑有效的人群中,同樣觀察到IGF-1表達較低的人有著更好的治療效果。透過短暫斷食,我們可以人為降低體內IGF-1的表達。
這幾項的臨床研究均表明了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透過調整飲食結構可能有利於治療效果。
除了這幾項研究以外,最近在《自然》和《癌症細胞》上也都分別發表了關於飲食與癌症治療的綜述文章,總結了大量的臨床前研究成果。這些結果都表明合理的飲食調整能夠增強癌症治療的效果。
當然,最後需要提醒一下各位患者的是:不要輕易自行嘗試科學禁食,特別是自行“想當然”的科學禁食。臨床試驗中的科學禁食都是在專業人士嚴格監測患者身體狀態下進行,並且這些結論均未經過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驗證。我們期待更加權威的資料出爐,從而指導我們真正有效的增強癌症治療的效果。